火龙果日光温室栽培的搭架技术应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搭架是火龙果日光温室栽培的基本操作环节,但是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也不够深入,认为其技术含量不高,操作的随意性很大,对火龙果温室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该文在多年生产试验的基础上,对搭架的重要性,搭架的技术要求和目前普遍采取的种植方式作了详尽的描述,对指导火龙果的标准化,规范化栽培,实现优质丰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火龙果;搭架;空间定向;“四度”;柱式栽培法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76-02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属蔓生植物,属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营养保健型水果。在北方普遍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实现南果北栽,具有良好栽培发展前景,是一项朝阳产业。搭架是栽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但是人们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过分强调短、平、快,认为搭架只是形式,技术含量不高,随意性很大,忽视了搭架技术的科学应用,对火龙果温室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具体规范搭架应用技术有助于实现火龙果大棚温室栽培标准化,对普及火龙果温室栽培技术,取得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搭架的主要目的
  火龙果搭架栽培就是通过外部材料的辅助支撑作用,实现枝条“空间定向”生长的栽培技术要求,从而达到科学、适用、优质、丰产的目的,是日光温室大棚栽培火龙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依据日光温室大棚的构造特点和火龙果生长情况来确定的,主要包括合理的走向和空间构形,最大限度地达到透风通光的目标,从而满足火龙果立体生长的空间环境条件要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植株实现攀缘生长,提供枝条的附着面,以便诱导产生大量的气生根,帮助植株获得大量的氧气,增强枝条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对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增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有利于枝条下垂生长。火龙果结果部位与枝条长度相关联,结果枝条长度一般大于1.5m,中上部的枝条、枝条顶端和下垂枝最容易结果,因此枝条的长度、数量和良好的空间构形是取得高产的基础,通过搭架引导枝条下垂生长,延长了枝条的长度。三是有利于整形修剪。火龙果属蔓生植物,刺座具有很强的萌芽能力,良好的立体空间结构有助于对植株进行修剪,平衡树势,从而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协调,是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四是有利于日常管理。搭架使火龙果整个栽培地域进行合理布局,空间走向合理,这样给施肥、浇水、喷药等日常管理提供了方便。
  2 搭架技术的基本要求
  在棚室准备栽培火龙果之前,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就是筹划好并解决搭架问题。搭架虽然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大,但栽培方式一旦确立会对今后多年生产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搭架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事先要依据搭架技术标准要求,掌握好“四度”,規划并设计好图纸,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做到心中有形,有章可循。
  一是高度。支撑火龙果下垂生长的支架顶端距离地面垂直距离为1.5~1.8m为好,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从顶端生长的枝条下垂生长长度不少于1.5m,有利于结果枝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艺操作管理。二是空间支撑角度。下垂枝是依托上端支架以一定角度向下生长的,如果角度过大占用空间也大,如果角度过小易折断或损伤枝条,对枝条自然生长不利,影响通风透光。一般情况上端支架支撑半径是垂直地高度的1/5,如上端设计成圆盘状,那么圆盘半径为30~40cm为好。三是材料选用强度。由于火龙果立地生长时间长(可达20a以上),生长量大,棚内湿度又大,一般选用坚固、耐重压、耐腐蚀的钢筋水泥预制件,不易使用易腐烂的木桩、竹杆之类材料,也不易单纯使用钢材,因为炎热夏季钢材本身易形成高温,这样会对支撑的茎干产生灼伤危害。四是合理的密度。良好的搭架方式为合理种植密度设计和整形修剪提供了基础性保障。火龙果属多年生热带水果,萌芽力强,生长旺盛,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越长越旺。在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一开始因为生长较慢,人们加大了密度,特别是“排式栽培法”,以至后期枝条生长杂乱无章。根据火龙果枝条结果规律,及时进行植株调控,以防产生不利影响。
  3 搭架的基本方式
  目前在北方日光温室大棚主要采用“柱式栽培法”,这种方法也适合复式大棚栽培,使用简便,不仅有利于枝条下垂,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并与主茎相隔开的下垂枝条立体生长空间结构,而且增加了透风通光水平,栽培密度也比较合理,管理也方便。也有采用“排式法栽培”,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建造时比较烦琐。
  柱式栽培法是:在棚内按一定距离埋立柱支撑,木柱上方扣一圆盘(又叫支撑圈),柱行距为2.0m×2.5m,立柱顶端圆盘距离地面1.5~1.8m,圆盘直径60cm,立柱长×宽×高为10cm×10cm×200cm,内置钢筋水泥预制,从而保证立柱埋入土中50cm,距离地面150cm;圆盘可设置成“?”形,外边宽度10cm,内置钢筋水泥预制。火龙果苗延着立柱的四周各植一棵,使之攀援根攀附柱子并带领枝条向上生长至圆盘,当枝条生长超过圆盘30cm高时打顶,促使枝条顶端萌芽,并引导侧枝通过圆盘外边缘下垂生长。
  排式栽培法是:栽培模式设置成行排结构,每排综列方向是南北向,排与排之间距离为2.5m,每排种植畦上按一定距离(一般是3m)埋立柱,立柱顶部用横杆(又叫支撑杆)连接起来,横杆距离地面1.5m,距离立柱顶60cm处与排垂直方向置100cm长的横杆(等距离分布于立柱两侧),然后把所横杆端头用铁丝连接起来,从而构建一个“伞形”立体空间结构,苗在横杆正下方按50cm株距栽培,并通过竹杆(或其它材料)引导生长置横杆,当枝条生长超过横杆30cm高时打顶,促使枝条顶端萌芽,并引导侧枝延着两边连接铁丝下垂生长。
  4 结语
  火龙果搭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农艺操作性,对取得火龙果优质丰产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栽培技术材料也未能进行系统性全面阐述,指导性不强,具体实施要求的力度也不够大,因此对火龙果栽培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虽在这方面作出尝试,意在引导从科学的角度对搭架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火龙果“南果北栽”进行种植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奕玺.火龙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2002,25(3):36.
  [2]张义勇.台湾青枣 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5).
  [3]朱白庚.火龙果的栽培方式[J].农家之友,2011(07).
  [4]石凤乔,董亚军.火龙果温室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05).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介绍了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安全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三品一标”创建等。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并大力推广应用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摘 要:概述了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保障经费投入;培训承试人员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操作,加强管理等。  关键词:小麦区域试验;重要性;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54-02  小麦区域试验是在区域试验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
为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烤烟各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宁蒗地区烤烟膜下移栽的最佳移栽期,采用主栽品种云烟87,设3个移栽期(A处理:4月15日;B处理:4月20日;C处理:4月25日)分析不同移栽期对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良星66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2006-2010年国家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丰产性与稳产性、抗逆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
亚铵法竹浆黑液是含高浓度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很大.作者对该黑液进行了高温厌氧消化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在(53±1)℃的条件下SO3 2-、SO4 2-、黑液的
2013年早、晚季在雷州市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和示范。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施肥技术表现省肥节本,早、晚季分别节省肥料用量9.7%和16.0%,节约成本15.4%和
摘 要:文章介绍了含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措施及对策。主要包括:加大贯彻有关政策法规力度,加强农机化组织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等,为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含山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20-0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
该文分析了濉溪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摘 要: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果品生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该文根据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类型,在对无公害甜油桃栽培实践总结基础上,从品种选择、科学管理、采收等方面对油桃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无公害甜油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63-03  江淮分水岭地区位于东经117°19′~117°52′与北纬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