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k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应结合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方法与策略,让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一、善用“打比方”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真正经常接触电脑的并不多,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并不十分乐观,且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看或学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看似枯燥抽象的知识与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现有经验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理解。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相关概念时,学生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我的电脑’就像是我们的家,进门(打开‘我的电脑’),有好几个房间(C盘、D盘、E盘等),而‘文件夹’就像是房间里的柜子或箱子,用来存放各种不同物品。不同用处的东西最好要放进不同的箱子(文件分类存放),房间要经常收拾得清清爽爽(文件夹的建立、删除等),没用的东西可以扔进垃圾桶里(回收站),不小心误扔掉的可以重新捡回来(回收站里还原项目),确实不要的可以处理掉垃圾桶里的东西(清空回收站)。”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学习平台”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聚彼此生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并运用“网络学习平台”,为了便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专门提供了一台电脑作为服务器,搭建了学科教育平台。在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各种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流露自己的心声,传递彼此的思想,交流探讨热点问题。在这里,学生可将所学及时运用到实践中,每个会员的头像、分数因其参与次数、上传作品优劣而异。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与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网络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讨论中研究,在合作中成长,这也是网络学习和生活的真正意义。
  
  三、关注“课前、课后”
  
  我将“课前”理解为两重意思:上课四十分钟之前和上课四十分钟里的最前几分钟。
  四十分钟之前,我认为应着重准备好自己要教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确定学习起点;根据教学总目标,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基础,选择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课前准备尤为重要,也非常有必要。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范例、素材、课件等。如上《图文并茂赞西湖》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我们在课前就准备好了赞美西湖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图片,在课前发送于学生机上,那么在课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插入一些相应的图片,正确地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与美观,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培养。
  四十分钟里的最前几分钟,我认为应巧设“导入语”或“情境”,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里一周就一节,学生的积极性当然高,但他们的积极性并不完全限于课堂里要学的内容之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的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如教学《花香满园》一课,首先要让学生在画图中画一朵花,再利用“复制/粘贴”,变出许多朵花。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在课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低年级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情境,巧用导入语,先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接着老师要带学生当一当“设计师”、“魔术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就比平日翻了一番。
  我也把“课后”理解为两重意思:上课四十分钟之后和上课四十分钟里的最后几分钟。
  四十分钟里的最后几分钟,我认为应舍小取大,及时做好课堂小结。我们可以用问答法、作品展示法等及时地帮学生小结一下本课所学的东西,并进行一定的评价,以达到帮学生巩固掌握的目的,因为信息技术课不比语文、数学,老师可以在作业中、在下一节课中帮学生加以练习,若不及时小结,学生会遗忘得很快,也就无从谈课堂教学效率了。
  四十分钟之后,我认为应及时做好反思。全国特级教师吴加澍老师在培训时曾教给我们一个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作为一名教师,课后反思是尤为重要的。学校一直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每课一思,我坚持写每一课的课后反思。如在《古诗一首》一课的导入部分,我用自认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形象的对话,来引出发短信用到中文输入法,结果费了好长时间,有的学生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到底想说什么。课后,我认真回忆课堂,好好地反思,终于明白,是我的导入没有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直截了当地从手机入手,学生就会更容易往我预设的方向去考虑问题。于是,在下一个班实践,教学效果果然要比上一个班好多了。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平时上课注意迎合学生心理,灵活轮换学习任务的形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能力,就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两句话。不能不让我对当今的阅读教学产生一些质疑: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建构的,但学生的阅读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属于个性化行为?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现今有个“阅读霸权”之说法,即在阅读
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新课改形势下,该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就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充分钻研语文教材,挖掘德育内涵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我爱你,中国》、《郑成功》等。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这是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兹的诗文与教育理念。而这些“语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孩子又是怎样来表达沟通的?即便是进入当下的新信息时代,我们也只能在网络与冷却后的文本中隔空意会。恰巧近年来在笔者的追踪观测中,细细小小的窥见“玩泥”竟是幼儿早期表达自我的一种“语言”,于是不禁再生对瑞吉欧的敬意。本文内容与图片资料均来自笔者在家庭亲子实验与同龄个例幼儿
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改品质,是西乡塘城区课改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城区摸索出了一些能夯实课堂基础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方法。    1、学生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交际的形式  自由说一主题说一创作说。  “自由说”主要是针对没有口语交际基础的实验班级,每节课均由学生自由发言,内容不限,发言人不限。肯说、敢说即可。  “主题说”,在大部分学生都敢当众大胆发言的基础上,每周由语文老师与各科任教
言语智慧的习得和生成,必须经由主体内部的构建过程。感悟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古诗词的教学,必须对其中的言语智慧细细感悟,用心吸收。    一、“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    古诗词往往只一字而境界全出,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马空《诗品·含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品析。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以下几类词语。一是修饰词,它们往
将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写“行走日记”相结合的作文之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行走日记”是日记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具体操作的过程如下。    一、确定合作小组成员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5名学生为宜。分组的方法多种多样:自由组合、随机分组、按座位分组、按成绩分组、按男女生分组、按居住地分组等。每
一、德育剪影    镜头一新世纪花园河畔郭老师在一尊铜塑前面的讲述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他是魏晋时代的奇才,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是集作曲、音乐理论、古琴演奏家于一身的音乐全才。有一首古老的琴曲——《广陵散》就是他所奏,伴随着《广陵散》有那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镜头二班主任老师边走边指着楼房  “大家看,这里本是一片田地,只有几间低矮的楼房。自从市政
教学目标:  1 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2 知道常用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3 感受从古到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学生调查:A、生活中外地生产物品的产地,如何到达本地?B、近年来,家乡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了哪些变化?  2 教师搜集资料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智趣”课堂是我校在彰显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打造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以激发“智趣”为主线,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和教师引领指导相结合,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得到必要的发展。  但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之中,我们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些误区之中,下面就这些误区的主要表现及对策阐述如下。  一、过分强调“授之以渔”,忽视“授之以鱼”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