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社区中医药认知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了推进中医药文化在社区中的发展,了解安徽省合肥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及需求性,分析探讨安徽省合肥市社区中医药发展现状、中医药治疗在社区发展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随机抽样法对安徽省合肥市所辖区域内具有完整回答能力的居民进行调查,综合采用网络(问卷星)与纸质相结合的问卷形式收集样本资料。结果: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617份,回收率为98%。合肥市辖区居民关于中医药的认知度有所了解,但对中医基础学术论述的认识欠佳;对中医药优劣势有一定的了解;缺乏对中医药的信赖,但对其未来发展呈乐观态度;对中医药知识的获取有一定渠道,但途径仍相对局限。结论:当前社会环境下,居民对中医药有一定认知,需挖掘中医药在基层的潜力,为中医药的全面推广总结经验。
  【关键词】 安徽省社区;中医药;认知程度;问卷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9-0000-00
   中医药是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古代经验与理论的统一,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预防、养生等内容,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健康认知的提升,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疾病、常见疾病及重大疾病中的优势已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医药的发展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策略[1]。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特色[2]。为了调查安徽省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认知和需求情况及行为现状,以促进我省城市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加快安徽城镇化和深化合肥医药卫生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笔者在安徽省合肥市社区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04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合肥市部分社区具有完整回答能力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合肥市内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及瑶海区,共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617份,回收率为98%。答卷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经专家论证、修改,确定调查问卷的目的及理论框架,设计完成《百姓对中医药认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拟探析社区居民对中医的认知情况。
  1.2.2 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址、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人口学特征;②认知情况。居民对中医理论学说的认识、就医习惯、首选中医药治疗及首选中醫药治疗方式等;③态度问题。重点研究居民对中医药的态度以及对于其孩子拟从事中医药行业的态度等内容。
  1.2.3 纳入标准 ①基本信息完整的问卷;②合肥常住居民的问卷。
  1.2.4 排除标准 ①基本信息不全的问卷;②非合肥常住居民的问卷;③错填、漏填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对回收的1650份问卷进行检查,筛除无效的问卷,将有效问卷中的数据录入Excel 2017中,然后对数据行整理及分析。
  2 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650份,收到有效问卷1617份,结果分述如下。
  2.1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的认识情况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认识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图1、2所示。城市社区居民接触过的中医疗法情况如图3所示。在调研中,有接近55.35%的样本人群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有接近55.04%的样本人群了解中医学说,有接近93.44%曾经接触过中医疗法。同时调查显示,城市社区居民对服用中草药的选择率较高,而针灸、推拿、中成药、拔罐的选择率亦可,对于刮痧的选择率偏低。
  
  2.2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知识获取情况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知识获取渠道多样,由图4可见,调查研究显示,城市社区群众通过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及义诊、听他人介绍、网络及其他渠道获取中医药知识。42.55%的居民通过大众媒体了解中医药知识,36.36%的居民通过宣传及义诊了解中医药知识,46.82%的居民通过听他人介绍了解中医药知识,32.71%的居民通过网络了解中医药知识。由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居民获取中医药文化的渠道有很多,其中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的比例虽然比较高,但更多的仍是通过他人口口相传,应加强大众传媒对中医药知识文化的宣传力度及加大宣传报道的密度与频率。
  2.3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优势及缺点的看法 由图5、6可见,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居民普遍认为中医药的优点是适合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另外有近60.85%的居民认为中医药的优点是安全有效。与此相比较,有近57.33%的居民认为中医药的缺点是起效慢,及有近54.55%的居民认为口感不佳也是缺点之一。
   2.4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所持态度 在合肥市的专题调研地,调研者分别走访合肥市内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及瑶海区的各个社区、商场,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了访谈问卷。经过综合分析,在“如果您的孩子想报中医类院校,您是否支持”这一问题中,据图7显示,有716名(44.28%)社区居民支持报考中医类院校,有616名(38.10%)居民不加干涉,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图8,另有63.82%的居民认为中小学阶段应该开设中医药科普课程,这点也是需要重视的。
  2.5 城市社区居民对中药制剂的选择 据图9显示,在调查的1617名城市社区居民中对于服用中药首选丸剂及口服液的占25.29%;对于服用中药时首选片剂的选择占21.40%;散剂者占19.91%;滴丸者占8.10%。   
  2.6 城市社区居民对就诊首选医院的选择 调查显示,城市社区居民中就诊首选综合性西医院的占39.33%,就诊首选综合性中西医結合医院的占30.24%;综合分析数据后得出,仅有19.67%的城市社区居民就诊首选综合性中医院。据图10可见,居民对于中医药的认知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需要加大力度。
  3 讨论
  针对安徽省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粗浅的想法,以期为中医药的推广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3.1 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 十三五规划的出台,给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曙光。其中,《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息息相关。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我国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仍存在严重的不足,社区群众对于中医药文化了解多通过口口相传。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传媒的产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变得多姿多彩。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但缺点在于信息良莠不齐,易引起公众盲目跟风,反而对中医药传播造成危害。因此,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应当重视城市社区居民获取中医药文化的途径,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考虑不同教育程度的社区居民的特点,形成有效的宣传方式,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效的方法及动力[4]。
  3.2 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在城市社区的推广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5]。从调查结果看,城市社区居民对中草药、针灸、推拿、中成药等中医项目接受度较高,且评价较好,需求量大。但仍有6.56%的社区居民从未接触过中医适宜技术,这可能与宣传不到位、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投入少、开展不普遍有关等因素相关[6]。中医适宜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更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及运用。现阶段,政府及相关医疗服务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补助力度,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融入现代社区卫生事业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3.3 突出中医优势,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 调查结果显示,大量的城市居民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适合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及安全有效。由于多种原因影响,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中医药的体制辨识思想在防控慢性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及整体观,中医药同样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独特优势,二者结合,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7]。同时,与西药相比,中药为天然的产品,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但中药普遍认为有起效慢及口感不好的缺点。所以,无论是治疗,还是保健、慢病,中医药都需突破起效慢、口感差及服用不便的瓶颈。广大医务人员应当加强研究,改良中药制剂的技术方法,扬长避短,改善起效时间及优化口感,从而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8]。
  3.4 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弘扬中医药知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在这一背景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将二者融合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展开相关布置[10]。据研究表明,有44.28%社区居民支持孩子报考中医类院校,有接近63.82%社区居民认为中小学应该开设中医药普及课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品格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却鲜有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在主流西方医学冲击下,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11]。故而,中医药的普及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尽快将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至中小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学开展有关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既是弘扬中医药知识,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承;另一方面,能让中小学学生从小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这样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为安徽省中医药的发展储备人才。
  4 小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体现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及人文关怀,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其经过秦汉之奠基、唐宋之丰富、金元之争鸣、明清及现代之发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核心,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朴素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本文主要围绕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存价值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学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满足新时代的卫生健康需求上任务更加艰巨。实施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认知建设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重要途径,是推广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重要方式。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城市社区对于中医药卫生资源需求量大,政府需要加强对城市基层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合理性,稳定、引进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我省发展中医药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我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参考文献
  [1]赵秉元,蒋科卫,张蕾,等.浙江地区城乡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及发展状况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2):68-6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R].2015-04-24.
  [3]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N]. 中国中医药报,2017-01-13(003).
  [4]季舒铭,陆一鸣,康国荣,等.2017年甘肃省15~69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2):119-123.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5]32号) [R].2015-04-24.
  [6]宋坤,殷海燕.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适宜技术认知、需求及接受服务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9,33(10):1759-1761.
  [7]李和伟,王启帆,付宇,等.中医防控慢性病的优势与发展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21-4823.
  [8]代晓颖,张燕,易静,等.重庆市卫生服务需方对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况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3):431-433.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2013-11-12.
  [10]邢华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865-867,901.
  [11]颜涛,罗艳,王振兴.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4(8):338-342,351.
  (收稿日期:2020-01-10 编辑:刘 斌)
其他文献
【摘 要】 滋阴除湿汤出自于《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为治疗阴虚湿蕴证型的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用方。临床中,王丽芬老师四诊合参,辨证为主,用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1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滋阴除湿汤;阴虚湿蕴证;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78-02   滋阴除湿汤出自于《朱仁
期刊
【摘 要】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小脑萎缩而致的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疾病,其与中医伏邪学说有着相似之处。文章主要从伏邪理论探讨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以拓展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遗传性共济失调;伏邪学说;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10-03  Abstract:Heredit
期刊
【摘 要】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工作办公室强调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势在必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提倡多模式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天花粉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四氧嘧啶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大鼠筛选后,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花粉大剂量组(2.25g/kg)、天花粉小剂量组(1.12g/kg),8只/组,用天花粉原液治疗两周,测定体重、尿量及空腹血糖。结果:模型对照组空腹血糖升高至(21.09±1.62)mmol/L,与
期刊
【摘 要】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提高胚胎着床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曾倩教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的诊疗思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不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受精-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饮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提高养血饮颗粒质量标准,为养血饮颗粒制剂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蒸发光检测器(低温型);以乙腈-水(38∶ 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空气发生器为0.4 MPa;漂移管温度为50 ℃对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在0.66~6.6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期刊
【摘 要】 目的:考察复方仙草颗粒的急性毒性,评价复方仙草颗粒的安全性。方法:预实验:9只SPF级昆明种小白鼠,禁食12h,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只。第一组按照0.4mL/10g一次性灌胃给药,第二组按照0.4mL/10g 灌胃给药2次;第三组按照0.4mL/10g灌胃给药3次,24h后,观察小鼠死亡情况。正式实验:40只SPF级昆明种小白鼠,禁食12h,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雄性组、空白对照组雌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美白复方中药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筛选具有美白活性的5种中药甘草、桑白皮、怀山药、白芍和芦荟,以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以酪氨酸酶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综合指标评价复方中药提取物的美白功效。结果:该中药复方具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正交设计确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黔产红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
期刊
【摘 要】 总结鲍远程教授辨治不寐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特色。鲍远程教授认为失眠与五志、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不寐中重视心神的主宰作用,五脏调和,阴阳平衡是其核心治法,尤擅用经方,且不泥古。附验案一则,以证其说。  【关键词】 不寐;名医经验;心神;调和阴阳;五志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85-03  Abst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