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观赏名花,花色、花型丰富,适合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为了给四川地区山茶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生产指导,从繁殖方式、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四川山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山茶;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四川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5.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2
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玉茗花、耐冬、曼陀罗,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1],是我国传统观赏花卉,在十大名花中被誉为“花中娇客”。山茶现有红、橙、黄、绿、青、紫、粉等多种色彩,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半复瓣型、宝珠型、牡丹型、复瓣牡丹型、重瓣型。目前在国际山茶登录中心已知栽培品种有4.8万余种。
山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在5.0~6.5最适宜,不耐盐碱。最适宜山茶花生长的温度为18~25 ℃,在10~20 ℃适宜开花,花期长达2~4个月。温度超过29 ℃新梢停止生长,温度超过35 ℃叶片会有焦灼现象,因此山茶在生长期应置于半阴环境,避免强光直射,夏季可通过50%遮光处理。四川盆地常年湿润多雨,相对湿度大,全日照天数不多,川茶花在该特殊环境下形成独特的“川茶”品系。通过实地考察,黄德邻在《中国的茶花——四川茶花简介》中指出四川是中国茶花主要产区,且独树一帜。
1 繁殖方式
1.1 播种繁殖
每年10月,山茶蒴果成熟,采收置于室内通风处荫干,待蒴果开裂取出种子,沙藏,于次年春季播种。茶花播种繁殖多用于单瓣品种,为嫁接培育砧木,可产生品种特性变异,有助于培育新品种;也可为人工杂交育种提供繁殖手段[2]。
1.2 扦插繁殖
扦插是山茶使用最广泛的无性繁殖方式,优点是操作簡单、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提早开花[3]。选取当年生长发育健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新梢作插穗,插穗长5~10 cm,去除下部叶片,保留先端2~3枚叶,顶芽侧芽各一个,插入基质(沙土、珍珠岩、松针土、蛭石等)中,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在夏(6—7月)、秋(9—10月)季进行扦插。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可用50~1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浸泡时间8~12 h。插后压实,覆盖草帘或黑膜遮荫,加强叶面喷雾,浇足定根水,促其生根。
1.3 嫁接繁殖
嫁接是将一个植株的枝条或芽等组织转接至另一植株上,使其愈合形成新植株的方法[4],是植物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嫁接方式有“切接”“割接”“嵌接”“靠接”,近年来常采用嫩枝单芽劈接法[5]。该方法适用于扦插生根较难或繁殖材料较少的山茶品种。砧木选用生长健壮的实生苗或扦插容易成活的山茶品种,接穗选用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新梢,保留1芽1叶,长1.5~2 cm。在距地4~5 cm处从砧木髓心下劈深约1.0 cm,接穗底部45°斜切,插入砧木接口中,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接合,用嫁接膜包扎好。在接穗处套上塑料袋,密封,不宜太紧,使袋内形成的水蒸气能滴落到砧木上。置于苗床内,覆棚膜,保持棚内湿度,避免强光直射。于5—6月进行,嫁接成活率最高。
1.4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体细胞、花药和原生质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目前,山茶科茶树[6]、油茶[7]、金花茶[8]等植物的组织培养已获成功。因为名贵山茶品种的枝条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广大茶花爱好者的需求。采用组培法可大大缩短繁殖时间、提高繁殖系数,在短期内就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山茶茎尖(块)、顶芽、节段、子叶等为主要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山茶苗的快速繁殖,育成苗整齐、商品性好,可以产业化生产,不受季节限制。选取山茶茎尖为材料,诱导、继代培养基为MS+2.5 mg·L-16-BA+1.5 mg·L-1IAA,生根培养基为1/2MS+4 mg·L-1NAA+0.5 mg·L-1IBA+水解酪蛋白,分化效果更佳。加快对山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露地栽培
四川地区山茶移栽春秋两季均可,一般秋植比春植好。移植时,选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值5.5~6.0)壤土。
山茶喜肥,一定要及时施肥。施肥要把握好3个重要时期:1)4月花后补肥,促进春梢生长;2)6月追肥,提高抗旱力,促进二次萌梢;3)10—11月施补肥,提高抗寒力。施肥宜采用多种肥料配施,氮肥选择豆饼、菜籽饼,磷肥选择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钾肥选用骨粉等,也可用采用复合堆肥(氮、磷、钾的比例分别为26%、20%、20%)。为了防止徒长枝的生长和花芽的减少,以磷肥为主,氮肥辅之(施肥原则薄施多施,壮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各种肥料一般应在腐熟后施用,供根系吸收。春梢末期着蕾前适当扣水,以利于生殖生长,花前不要断水。
山茶生长缓慢,不宜进行高强度修剪;冠层均匀情况下,只需剪去病虫枝、弱枝、徒长枝。为保证成活率,新植苗可以适当进行修剪。摘芽是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每枝最多保留3个芽,并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减少养分消耗过大,影响开花。山茶花期可达半年,及时清除枯萎的花朵,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
采用中耕除草,能有效防治病虫增强树势,每年中耕除草6次左右。但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停止中耕,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2 盆栽
盆栽山茶要選择透水、透气性好的泥瓦盆。苗高40~50 cm,冠幅20 cm的山茶花,盆的直径在20 cm左右,并根据山茶苗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盆。商品苗选用紫砂盆,可提高观赏效果。盆土选用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混合土(园土、松叶土、砂质之比为6∶3∶l)。盆苗选择生长健壮、主干、单干、无分枝、树冠优美、叶片嫩绿、无病虫害的植株。
盆栽山茶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山茶花盆底施有机肥后,等到春季进入旺盛生长期,每隔10~15 d间施,前期以氮肥为主,1~2次,有利于促发新梢生长。5月后,每15 d配合施用1~2次尿素、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夏季高温山茶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此时不施肥或少施。9月花蕾初现直到盛花期,可增施1~2次磷酸二氢钾。
盆栽山茶苗定植后,先浇透水,2个月内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浇水次数根据天气不同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春季多浇,满足萌芽抽梢的需要;夏季宜早晚浇,雨季防涝;秋旱及时浇;冬季多在中午浇,以防冻害。山茶花在春季、雨季给予充足的阳光,夏秋季节进行遮荫降温,避免强光直射,冬季气温骤降时,需室内防寒。
山茶生长缓慢,不宜重剪,只需剪掉弱枝、病虫害枝、徒长枝及影响树形的枝条。现蕾期及时疏蕾,花期疏花,确保山茶花大色艳;花后及时摘除残花,促进新枝生长。
2.3 花期调控
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激素处理等措施对山茶进行花期调控,可以达到提前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提早开花应选择早花品种如雪塔、心愿、贝拉玫瑰等,待现蕾后,先用500~1 000 mg·L-1赤霉素点涂山茶花蕾,每3 d进行1次,结合喷施水和磷肥,根据花蕾大小增加赤霉素用量至2 500~4 000 mg·L-1,可促进花蕾快速膨胀,提前开花。但需注意,赤霉素不能全株喷洒,以免刺激枝叶徒长,降低开花质量,从而缩短花期。延迟开花,可选择中晚花品种,如云斑大元帅、克瑞墨大牡丹、豪斯、大菲利斯等,并对其进行低温(2~3 ℃)控制以延迟开花。
3 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病害及防治
3.1.1 炭疽病
炭疽病由赤叶枯刺盘孢菌侵染山茶花叶片而引起,是山茶花的主要病害,症状多出现在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严重时扩散至整个叶片,造成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叶,冬天修剪病枝。发病前每隔15 d喷施1%波尔多液,或每周喷施600倍百菌清水溶液,连续喷施3~4次。
3.1.2 黄化病
黄化病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可溶性铁而导致的生理病害。若将山茶栽植盐在碱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中,常发生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新梢的嫩叶上,叶肉先变黄,致使叶面呈绿色网状失绿。随着病势发展,叶片失绿度加剧,表现为黄化,叶缘枯萎,造成落叶。缺铁严重时可导致新梢顶端枯死。
防治方法:在叶面上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即可。
3.1.3 煤烟病
初发于山茶花枝叶,叶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为黑色霉层,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由于菌种不同,后期霉变的程度不一。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坚持合理施肥,适当修剪,清除病枝,增强树势;药物防治介壳虫、白蛾蜡蝉、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减少病因;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按1∶1混合后600~800倍液,或5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0.3%~0.5%波尔多液,每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3.1.4 枯枝病
枯枝病是因病原菌侵染山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种病害。受损枝条坏死,叶片由绿色变为淡黄色,从顶部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梢干枯凋亡。
防治方法:冬季剪除病枯枝;摘除无用的不定芽和细弱枝,减少病原菌的附生场所;隔离带病植株;在植株萌芽前,喷施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3.1.5 花腐病
由茶花花腐真菌侵染山茶花瓣引发的病害。被侵染花先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散,直至整朵花变褐枯萎。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染病花朵,尤其花期,及时清除掉落的病花和花瓣;花前,用多菌灵喷洒花蕾2~3次;多选栽早花品种,或用赤霉素处理中晚花品种,使之提早开花,以避开花腐真菌的高发期;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3.1.6 根腐病
由多种病原菌或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山茶花的根系。受损植株根部腐烂变黑,叶片变黄,枝梢枯亡,花芽脱落,植株逐渐凋谢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菌土,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病株周围土壤,防止病菌扩散和蔓延;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严防积水;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
3.1.7 日灼病
在茶花根系薄弱且受强光照射时,易发生日灼病,主要表现为已展开叶片叶脉呈古铜色,叶片初期呈现黄化现象,病斑后期逐渐变为褐色,最后枯死。同时浇水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避免暴晒是防治茶花日灼的主要措施。
3.2 常见虫害及防治
3.2.1 蚜虫及红蜘蛛
蚜虫主要为害山茶嫩芽,红蜘蛛主要为害嫩枝、叶片,致使山茶花叶片萎缩、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蚜虫害喷施50%磷胺乳剂1 000倍液,每3~5 d喷1次,连续3次;或用烟筋0.5 kg,生石灰0.25 kg,加水10~15 L,浸泡24 h,滤渣后喷施效果佳。红蜘蛛虫害可用1.8%农克螨乳油1 200倍液,或20% 虫螨克乳油800~1 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3.2.2 锈壁虱(锈蜘蛛)及叶螨
山茶叶片背部出现许多赤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出现网状白色裂纹,表面发黄失去光泽,叶片两侧和顶部下曲萎缩畸形至落叶,主要为害山茶幼苗和幼树夏秋梢。
防治方法:喷施石硫合剂、杀螨剂、1.8%阿维菌素5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5%哒螨灵2 000~3 000倍液。
3.2.3 潜叶蛾
幼虫蛀食山茶嫩叶和新梢,使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虫害发生期为5—9月。
防治方法:蟲害发生前后,喷施杀灭菊酯5 000倍液、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连续3次。
3.2.4 茶毒蛾及卷叶蛾
幼虫蛀食山茶顶部新梢,造成新梢死亡。
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后(7月中下旬)到越冬前(10月)进行化学防治。可从叶背喷湿40%乐果、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50%巴丹粉剂1 500倍液。
3.2.5 茶尺蠖
幼虫啃食山茶嫩叶,造成叶片边缘破碎状,影响受害山茶植株的生长和观赏。虫害发生期为5—10月。
防治方法:在幼虫为害期,喷施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效果极佳。
3.2.6 黑刺粉虱
主要为害山茶叶片,严重影响山茶的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叶、落花等现象。
防治方法:喷施40%乐果、50%二溴磷、50%杀螟松800~1 000倍液或噻嗪酮1 000倍液,每7 d喷1次。
3.2.7 介壳虫类
为害山茶嫩枝、叶片和果实,造成枝条枯萎,严重时会引起煤烟病,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受害程度轻,可人工清除,用棉球蘸取酒精,杀死介壳虫;冬季喷施松脂合剂(松香、烧碱、水之比为3∶2∶10)10倍液,夏季喷施20倍液;亦可用40%氧化乐果3~5倍液涂干。
3.2.8 天牛类
成虫蛀食嫩枝、嫩芽,幼虫蛀食树干。
防治方法:将生石灰5 kg、硫磺粉0.5 kg、牛胶250 g、水20 L调成白色涂剂,涂干,可减少其产卵;用灯火诱杀成虫;从排泄孔注入乐果40~50倍液,封口,可毒杀幼虫。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邱菊渊,蔡晴雷,陆明,等.浅谈山茶花主要繁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03-104.
[3] 石雷.第五讲 花卉的繁殖方法(下)[J].中国花卉盆景,1994(8):10-11.
[4] 魏国平,唐于银,黄慧,等.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127-130.
[5] 陈蕴.云南山茶花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6):167-168.
[6] 杨国伟,兰蓉,王晓杰,等.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06(4):122-124.
[7] 王瑞,陈永忠,王湘南,等.油茶组培苗高效增殖体系的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0):40-43.
[8] 高宇琼,赖钟雄.金花茶体胚和叶片愈伤组织培养[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2):130-135.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关键词 山茶;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四川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5.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2
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玉茗花、耐冬、曼陀罗,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1],是我国传统观赏花卉,在十大名花中被誉为“花中娇客”。山茶现有红、橙、黄、绿、青、紫、粉等多种色彩,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半复瓣型、宝珠型、牡丹型、复瓣牡丹型、重瓣型。目前在国际山茶登录中心已知栽培品种有4.8万余种。
山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在5.0~6.5最适宜,不耐盐碱。最适宜山茶花生长的温度为18~25 ℃,在10~20 ℃适宜开花,花期长达2~4个月。温度超过29 ℃新梢停止生长,温度超过35 ℃叶片会有焦灼现象,因此山茶在生长期应置于半阴环境,避免强光直射,夏季可通过50%遮光处理。四川盆地常年湿润多雨,相对湿度大,全日照天数不多,川茶花在该特殊环境下形成独特的“川茶”品系。通过实地考察,黄德邻在《中国的茶花——四川茶花简介》中指出四川是中国茶花主要产区,且独树一帜。
1 繁殖方式
1.1 播种繁殖
每年10月,山茶蒴果成熟,采收置于室内通风处荫干,待蒴果开裂取出种子,沙藏,于次年春季播种。茶花播种繁殖多用于单瓣品种,为嫁接培育砧木,可产生品种特性变异,有助于培育新品种;也可为人工杂交育种提供繁殖手段[2]。
1.2 扦插繁殖
扦插是山茶使用最广泛的无性繁殖方式,优点是操作簡单、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提早开花[3]。选取当年生长发育健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新梢作插穗,插穗长5~10 cm,去除下部叶片,保留先端2~3枚叶,顶芽侧芽各一个,插入基质(沙土、珍珠岩、松针土、蛭石等)中,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在夏(6—7月)、秋(9—10月)季进行扦插。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可用50~1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浸泡时间8~12 h。插后压实,覆盖草帘或黑膜遮荫,加强叶面喷雾,浇足定根水,促其生根。
1.3 嫁接繁殖
嫁接是将一个植株的枝条或芽等组织转接至另一植株上,使其愈合形成新植株的方法[4],是植物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嫁接方式有“切接”“割接”“嵌接”“靠接”,近年来常采用嫩枝单芽劈接法[5]。该方法适用于扦插生根较难或繁殖材料较少的山茶品种。砧木选用生长健壮的实生苗或扦插容易成活的山茶品种,接穗选用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新梢,保留1芽1叶,长1.5~2 cm。在距地4~5 cm处从砧木髓心下劈深约1.0 cm,接穗底部45°斜切,插入砧木接口中,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接合,用嫁接膜包扎好。在接穗处套上塑料袋,密封,不宜太紧,使袋内形成的水蒸气能滴落到砧木上。置于苗床内,覆棚膜,保持棚内湿度,避免强光直射。于5—6月进行,嫁接成活率最高。
1.4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体细胞、花药和原生质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目前,山茶科茶树[6]、油茶[7]、金花茶[8]等植物的组织培养已获成功。因为名贵山茶品种的枝条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广大茶花爱好者的需求。采用组培法可大大缩短繁殖时间、提高繁殖系数,在短期内就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山茶茎尖(块)、顶芽、节段、子叶等为主要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山茶苗的快速繁殖,育成苗整齐、商品性好,可以产业化生产,不受季节限制。选取山茶茎尖为材料,诱导、继代培养基为MS+2.5 mg·L-16-BA+1.5 mg·L-1IAA,生根培养基为1/2MS+4 mg·L-1NAA+0.5 mg·L-1IBA+水解酪蛋白,分化效果更佳。加快对山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露地栽培
四川地区山茶移栽春秋两季均可,一般秋植比春植好。移植时,选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值5.5~6.0)壤土。
山茶喜肥,一定要及时施肥。施肥要把握好3个重要时期:1)4月花后补肥,促进春梢生长;2)6月追肥,提高抗旱力,促进二次萌梢;3)10—11月施补肥,提高抗寒力。施肥宜采用多种肥料配施,氮肥选择豆饼、菜籽饼,磷肥选择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钾肥选用骨粉等,也可用采用复合堆肥(氮、磷、钾的比例分别为26%、20%、20%)。为了防止徒长枝的生长和花芽的减少,以磷肥为主,氮肥辅之(施肥原则薄施多施,壮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各种肥料一般应在腐熟后施用,供根系吸收。春梢末期着蕾前适当扣水,以利于生殖生长,花前不要断水。
山茶生长缓慢,不宜进行高强度修剪;冠层均匀情况下,只需剪去病虫枝、弱枝、徒长枝。为保证成活率,新植苗可以适当进行修剪。摘芽是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每枝最多保留3个芽,并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减少养分消耗过大,影响开花。山茶花期可达半年,及时清除枯萎的花朵,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
采用中耕除草,能有效防治病虫增强树势,每年中耕除草6次左右。但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停止中耕,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2 盆栽
盆栽山茶要選择透水、透气性好的泥瓦盆。苗高40~50 cm,冠幅20 cm的山茶花,盆的直径在20 cm左右,并根据山茶苗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盆。商品苗选用紫砂盆,可提高观赏效果。盆土选用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混合土(园土、松叶土、砂质之比为6∶3∶l)。盆苗选择生长健壮、主干、单干、无分枝、树冠优美、叶片嫩绿、无病虫害的植株。
盆栽山茶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山茶花盆底施有机肥后,等到春季进入旺盛生长期,每隔10~15 d间施,前期以氮肥为主,1~2次,有利于促发新梢生长。5月后,每15 d配合施用1~2次尿素、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夏季高温山茶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此时不施肥或少施。9月花蕾初现直到盛花期,可增施1~2次磷酸二氢钾。
盆栽山茶苗定植后,先浇透水,2个月内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浇水次数根据天气不同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春季多浇,满足萌芽抽梢的需要;夏季宜早晚浇,雨季防涝;秋旱及时浇;冬季多在中午浇,以防冻害。山茶花在春季、雨季给予充足的阳光,夏秋季节进行遮荫降温,避免强光直射,冬季气温骤降时,需室内防寒。
山茶生长缓慢,不宜重剪,只需剪掉弱枝、病虫害枝、徒长枝及影响树形的枝条。现蕾期及时疏蕾,花期疏花,确保山茶花大色艳;花后及时摘除残花,促进新枝生长。
2.3 花期调控
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激素处理等措施对山茶进行花期调控,可以达到提前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提早开花应选择早花品种如雪塔、心愿、贝拉玫瑰等,待现蕾后,先用500~1 000 mg·L-1赤霉素点涂山茶花蕾,每3 d进行1次,结合喷施水和磷肥,根据花蕾大小增加赤霉素用量至2 500~4 000 mg·L-1,可促进花蕾快速膨胀,提前开花。但需注意,赤霉素不能全株喷洒,以免刺激枝叶徒长,降低开花质量,从而缩短花期。延迟开花,可选择中晚花品种,如云斑大元帅、克瑞墨大牡丹、豪斯、大菲利斯等,并对其进行低温(2~3 ℃)控制以延迟开花。
3 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病害及防治
3.1.1 炭疽病
炭疽病由赤叶枯刺盘孢菌侵染山茶花叶片而引起,是山茶花的主要病害,症状多出现在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严重时扩散至整个叶片,造成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叶,冬天修剪病枝。发病前每隔15 d喷施1%波尔多液,或每周喷施600倍百菌清水溶液,连续喷施3~4次。
3.1.2 黄化病
黄化病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可溶性铁而导致的生理病害。若将山茶栽植盐在碱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中,常发生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新梢的嫩叶上,叶肉先变黄,致使叶面呈绿色网状失绿。随着病势发展,叶片失绿度加剧,表现为黄化,叶缘枯萎,造成落叶。缺铁严重时可导致新梢顶端枯死。
防治方法:在叶面上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即可。
3.1.3 煤烟病
初发于山茶花枝叶,叶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为黑色霉层,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由于菌种不同,后期霉变的程度不一。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坚持合理施肥,适当修剪,清除病枝,增强树势;药物防治介壳虫、白蛾蜡蝉、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减少病因;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按1∶1混合后600~800倍液,或5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0.3%~0.5%波尔多液,每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3.1.4 枯枝病
枯枝病是因病原菌侵染山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种病害。受损枝条坏死,叶片由绿色变为淡黄色,从顶部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梢干枯凋亡。
防治方法:冬季剪除病枯枝;摘除无用的不定芽和细弱枝,减少病原菌的附生场所;隔离带病植株;在植株萌芽前,喷施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3.1.5 花腐病
由茶花花腐真菌侵染山茶花瓣引发的病害。被侵染花先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散,直至整朵花变褐枯萎。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染病花朵,尤其花期,及时清除掉落的病花和花瓣;花前,用多菌灵喷洒花蕾2~3次;多选栽早花品种,或用赤霉素处理中晚花品种,使之提早开花,以避开花腐真菌的高发期;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3.1.6 根腐病
由多种病原菌或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山茶花的根系。受损植株根部腐烂变黑,叶片变黄,枝梢枯亡,花芽脱落,植株逐渐凋谢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菌土,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病株周围土壤,防止病菌扩散和蔓延;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严防积水;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
3.1.7 日灼病
在茶花根系薄弱且受强光照射时,易发生日灼病,主要表现为已展开叶片叶脉呈古铜色,叶片初期呈现黄化现象,病斑后期逐渐变为褐色,最后枯死。同时浇水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避免暴晒是防治茶花日灼的主要措施。
3.2 常见虫害及防治
3.2.1 蚜虫及红蜘蛛
蚜虫主要为害山茶嫩芽,红蜘蛛主要为害嫩枝、叶片,致使山茶花叶片萎缩、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蚜虫害喷施50%磷胺乳剂1 000倍液,每3~5 d喷1次,连续3次;或用烟筋0.5 kg,生石灰0.25 kg,加水10~15 L,浸泡24 h,滤渣后喷施效果佳。红蜘蛛虫害可用1.8%农克螨乳油1 200倍液,或20% 虫螨克乳油800~1 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3.2.2 锈壁虱(锈蜘蛛)及叶螨
山茶叶片背部出现许多赤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出现网状白色裂纹,表面发黄失去光泽,叶片两侧和顶部下曲萎缩畸形至落叶,主要为害山茶幼苗和幼树夏秋梢。
防治方法:喷施石硫合剂、杀螨剂、1.8%阿维菌素5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5%哒螨灵2 000~3 000倍液。
3.2.3 潜叶蛾
幼虫蛀食山茶嫩叶和新梢,使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虫害发生期为5—9月。
防治方法:蟲害发生前后,喷施杀灭菊酯5 000倍液、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连续3次。
3.2.4 茶毒蛾及卷叶蛾
幼虫蛀食山茶顶部新梢,造成新梢死亡。
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后(7月中下旬)到越冬前(10月)进行化学防治。可从叶背喷湿40%乐果、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50%巴丹粉剂1 500倍液。
3.2.5 茶尺蠖
幼虫啃食山茶嫩叶,造成叶片边缘破碎状,影响受害山茶植株的生长和观赏。虫害发生期为5—10月。
防治方法:在幼虫为害期,喷施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效果极佳。
3.2.6 黑刺粉虱
主要为害山茶叶片,严重影响山茶的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叶、落花等现象。
防治方法:喷施40%乐果、50%二溴磷、50%杀螟松800~1 000倍液或噻嗪酮1 000倍液,每7 d喷1次。
3.2.7 介壳虫类
为害山茶嫩枝、叶片和果实,造成枝条枯萎,严重时会引起煤烟病,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受害程度轻,可人工清除,用棉球蘸取酒精,杀死介壳虫;冬季喷施松脂合剂(松香、烧碱、水之比为3∶2∶10)10倍液,夏季喷施20倍液;亦可用40%氧化乐果3~5倍液涂干。
3.2.8 天牛类
成虫蛀食嫩枝、嫩芽,幼虫蛀食树干。
防治方法:将生石灰5 kg、硫磺粉0.5 kg、牛胶250 g、水20 L调成白色涂剂,涂干,可减少其产卵;用灯火诱杀成虫;从排泄孔注入乐果40~50倍液,封口,可毒杀幼虫。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邱菊渊,蔡晴雷,陆明,等.浅谈山茶花主要繁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03-104.
[3] 石雷.第五讲 花卉的繁殖方法(下)[J].中国花卉盆景,1994(8):10-11.
[4] 魏国平,唐于银,黄慧,等.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127-130.
[5] 陈蕴.云南山茶花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6):167-168.
[6] 杨国伟,兰蓉,王晓杰,等.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06(4):122-124.
[7] 王瑞,陈永忠,王湘南,等.油茶组培苗高效增殖体系的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0):40-43.
[8] 高宇琼,赖钟雄.金花茶体胚和叶片愈伤组织培养[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2):130-135.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