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不齐,若按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二、备课分层
学生分层和分组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在吃透教材、教参和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學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写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辅导分层
教学中,辅导是学生牢固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除课堂上给学生的辅导外,课下我主要采用两种辅导形式:1.小组内对口扶贫。即A层的学生辅导B层的学生,B层的学生辅导C层的学生。对于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组外交流和请老师辅导形式。这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效果很好。我经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都是老师的小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老师要感谢你们。同时,在你做别人的小老师时,你的解题思路别人听懂了,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同学问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2.利用早读、午自修和带“研究生”的方式由我对C层的学生进行辅导,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更深层次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测验分层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双沙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一、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二、备课分层
学生分层和分组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在吃透教材、教参和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學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写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辅导分层
教学中,辅导是学生牢固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除课堂上给学生的辅导外,课下我主要采用两种辅导形式:1.小组内对口扶贫。即A层的学生辅导B层的学生,B层的学生辅导C层的学生。对于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组外交流和请老师辅导形式。这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效果很好。我经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都是老师的小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老师要感谢你们。同时,在你做别人的小老师时,你的解题思路别人听懂了,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同学问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2.利用早读、午自修和带“研究生”的方式由我对C层的学生进行辅导,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更深层次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测验分层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双沙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