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件制作》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各方向的学生在二年级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根据学情设计了课程体系思路和教学模式。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相互激励,学有所得。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我们希望通过开设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幼儿园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了解幼儿园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课件媒体素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幼儿园课件的制作,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各方面都合理,且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三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归纳。实践新的教学理论,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幼儿园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是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课件内容的形式、呈现方式必须符合教学媒体使用的规律和信息传播理论,课件的执行过程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要求。因此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学课件往往不是仅凭拥有软件技术就能制作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教學经验。学生正是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制作的课件缺乏教学依据。
(二)学生综合运用软件技术的能力有限: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过程是需要综合的运用各种软件技术,不再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那样单独的使用某一个软件。这种综合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创意无法实现。
(三)课内上机实践课时不足:幼儿园课件制作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32学时的课时安排显然是形成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
(四)教材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材多是理论性强于实践性,并且在案例设计上也不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岗位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逐步树立了“一个核心三个突出”理念即:“以具有幼儿园课件制作能力为核心,突出信息素质教育、突出与幼儿园岗位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对13家大型幼儿园的调研充分了解在幼儿园哪些教学活动中需要制作课件,需要什么特点的课件。我们要求自己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确定最终培养的人才是幼儿园需要。
(二)以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作为选择教学案例的标准,突出实用性。幼儿园教育内容一般划分为五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的深入了解自己动手编写有幼儿园特点的校本教材,并且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就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为蓝本。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接触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
(三)以高职学生智能特点为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的智能结构多为形象思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根据这一智能特点,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种实践体验的途径,一是让学生把在幼儿活动设计课上设计的幼儿活动作为本课程制作课件的脚本。制作好课件后再让学生在日常练讲中使用。二是我们让见、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制作好的课件到幼儿园中去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课件制作技能。
(四)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幼儿园教学中课件开发、使用的工作流程,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置一体化任务。在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特色,简单归结为“四化”即:教学内容职业化、课件教案数字化、教学成果网络化、教材体系立体化。
(五)依托我校建立的学前教育资源库,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学前教育资源库中有大量的优秀幼儿课件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浏览学习一线幼儿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届和本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来自于互联网上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场所。同时也能对自身的能力素质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这种全新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实现开放的网络教学体系,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亲身置于各种情境之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教材体系的职业化。今年这本教材已经被列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由“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此,从理论课教学、实践实训教学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双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是一种深受我校师生欢迎的学习模式。
(二)设计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设计并将要实施 “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任务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实训资源的开放、实训内容的开放、实训时间的开放和实训管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内容,可以在实验室或机房开放时间自行完成,使本课程实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综上,可以看到本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案例为载体,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任务实训突出能力目标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德育内容、幼儿园活动设计、职业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王音音,陈雨.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沈亮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我们希望通过开设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幼儿园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了解幼儿园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课件媒体素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幼儿园课件的制作,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各方面都合理,且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三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归纳。实践新的教学理论,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幼儿园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是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课件内容的形式、呈现方式必须符合教学媒体使用的规律和信息传播理论,课件的执行过程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要求。因此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学课件往往不是仅凭拥有软件技术就能制作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教學经验。学生正是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制作的课件缺乏教学依据。
(二)学生综合运用软件技术的能力有限: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过程是需要综合的运用各种软件技术,不再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那样单独的使用某一个软件。这种综合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创意无法实现。
(三)课内上机实践课时不足:幼儿园课件制作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32学时的课时安排显然是形成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
(四)教材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材多是理论性强于实践性,并且在案例设计上也不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岗位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逐步树立了“一个核心三个突出”理念即:“以具有幼儿园课件制作能力为核心,突出信息素质教育、突出与幼儿园岗位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对13家大型幼儿园的调研充分了解在幼儿园哪些教学活动中需要制作课件,需要什么特点的课件。我们要求自己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确定最终培养的人才是幼儿园需要。
(二)以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作为选择教学案例的标准,突出实用性。幼儿园教育内容一般划分为五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的深入了解自己动手编写有幼儿园特点的校本教材,并且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就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为蓝本。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接触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
(三)以高职学生智能特点为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的智能结构多为形象思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根据这一智能特点,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种实践体验的途径,一是让学生把在幼儿活动设计课上设计的幼儿活动作为本课程制作课件的脚本。制作好课件后再让学生在日常练讲中使用。二是我们让见、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制作好的课件到幼儿园中去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课件制作技能。
(四)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幼儿园教学中课件开发、使用的工作流程,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置一体化任务。在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特色,简单归结为“四化”即:教学内容职业化、课件教案数字化、教学成果网络化、教材体系立体化。
(五)依托我校建立的学前教育资源库,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学前教育资源库中有大量的优秀幼儿课件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浏览学习一线幼儿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届和本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来自于互联网上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场所。同时也能对自身的能力素质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这种全新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实现开放的网络教学体系,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亲身置于各种情境之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教材体系的职业化。今年这本教材已经被列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由“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此,从理论课教学、实践实训教学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双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是一种深受我校师生欢迎的学习模式。
(二)设计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设计并将要实施 “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任务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实训资源的开放、实训内容的开放、实训时间的开放和实训管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内容,可以在实验室或机房开放时间自行完成,使本课程实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综上,可以看到本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案例为载体,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任务实训突出能力目标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德育内容、幼儿园活动设计、职业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王音音,陈雨.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沈亮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