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对教育行为的考察与反思以及引发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如果再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理性分析并写成文章进行推介,那你就成了一名真正的研究者,其教育教学活动就一定会充满智慧。
教育研究要以自己为对象,为自身发展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改善行为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益为目的,为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而研究。而发表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荣誉,则是投身教育研究的副产品,是教育智慧提升的必然产物。只有这样定位,教育研究才可能有价值意义,教育智慧才能得以不断生长。
张启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先后主持5项省级课题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参与近10部书籍编写;曾荣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校长、省优秀辅导员、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等。
知识就是力量,智慧生发自由;开展教育研究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教育研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误读,一种认为写文章就是研究,一味闭门造车;一种认为研究必须有课题,还要发表学术论文,感到遥不可及。其实,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但优秀教师总是在不断琢磨“怎样教得更好”。当一名教师在琢磨“怎样教得更好”时,他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了一步。笔者投入教育研究的指向非常明确,即发展自身、改善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效能,因而成效明显。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简要评说,以期对有志于教育教学研究,想成为一名好教师的青年教师有所启迪。
研究学生心理,彰显教学智慧
在“十五”期间,笔者主持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南通市重点规划项目“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研究”。在认真学习“活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不仅注重研究品德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活动形式,还着力研究学生在品德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引导策略,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投身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以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在结题论证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节《讲节约,不攀比》的专题研究课。在上课的前一天,告知学生,明天将组织开展郊游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准备午餐和相关物品,并以学生的这一生活事件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生成活动思路,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这次郊游活动,孩子们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给他们发了一张“郊游活动中所带钱物登记表”,要求他们两人一组,将自己所带的食品等物和零花钱进行逐项登记,并统计出已经花了多少钱,估计还需用多少钱。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登记和统计,并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登记表,逐一介绍了各自所带的物品和零花钱。通过交流发现,该班花钱最多的学生已经花掉了105元,最少的也有32元。依据这一事实,笔者首先创设话语情境,然后提出具有启发、引导意义的问题:同学们带的物品非常丰富,准备得也比较充分。听了大家的介绍,再看看这些琳琅满目的物品,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面对这一简单而直白的问题,学生们一脸的严肃,没有了往日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场面。一分钟,两分钟……笔者没有着急,也没有进行启发引导,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大约四分钟过去了,中队长举手了,笔者用手示意她发言。她的小脸有点儿泛红,声音也没有平时响亮:“我觉得我们带的东西太多了。”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四五个学生举手了,他们勇敢地进行了自我剖析,虽然话不多,有的还有点遮遮掩掩,但他们真诚且发自肺腑的话语,已让笔者感受到这一教学活动的功效。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外在的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活动,还有教师绝对不可忽视的内心体验与内化活动。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道德的内化与能力提升。作为一名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教材确定的目标体系,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将其纳入到儿童化的课堂情境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辨析与内化,从而促使学生在经历内省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行为价值的体悟,让崇高的道德情感油然而生。
研究教育艺术,生成教育智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机智是一种缄默知识,是教师良好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以自己30年来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教育机智源于教育经验的日积月累,是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们只有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反思研究,才能拥有真正的教育机智。下面分享一则本县一名品德教师的教学案例。读完这则案例,也许对教育机智会有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这位教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品德第五册《同样是学习》一课。她为了让学生分享同伴的成功经验,在课堂中设计了“成功经验大家谈”的环节。在组织交流学习经验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别介绍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提高听课效果等成功经验。这时,班上一位女学生也举手发言了,她说:“我以前作业正确率比较低,每次作业都要订正。为了提高自己的作业效果,我养成了认真看题、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通过两个月的努力,我的作业正确率终于提高了……”听了这位学生的介绍,执教者非常兴奋,就不假思索地表扬了她,并且希望全班学生都要向她学习。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没等举手就站起来嚷道:“老师,她说的是假话,她是骗你的,她的作业是抄袭别人的……”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刚才发言的那位女生满脸通红,泪水从眼角流了出来。 面对这一窘况,执教者以灵动的课堂机制扭转了课堂教学现状。在男同学发言之后,执教者马上跑到那位女学生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孩子,别哭,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给你的同学一个圆满的解释。”听了老师的安慰,她擦了擦眼泪,向全班同学承认了以前抄袭别人作业的错误,同时也向同学们澄清了最近并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听完她的陈述,执教者接着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刚才这位同学能主动地承认以前的错误,我想能主动承认错误并能通过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条经验……”热烈的掌声顿时在教室响起,这掌声不但是对这名女同学的鼓励,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错就改”的成功经验的一种喜悦。
也许,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灵机一动,但就是这简单、机智的处理,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永远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预案的,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违背的观点等新的生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这一契机,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这些“节外生枝”“意外生成”,那就可以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促使课堂教学走进深入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或许一次有效的教育就能使他们走出困境,并从中获得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教育艺术的魅力!
提升教研效应,显现教学经验
教研员应该是有教学经验、行政视野、学术实力、组织才能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能。其服务智慧既包括在课堂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策略方法与创造性,也包括关于阶段性工作整体筹划的智慧以及组织策划具体活动的智慧。
作为分管小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任,不仅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为此,笔者确立了“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引领教研、推动课改、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工作中,着力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打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通过有效的调研活动和过程性质量监控,督促各校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使每一次教研、课改活动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全体教师锻炼成长的平台。
每学期坚持“开好三个会议,彰显引领职能” 一是开好学期初的教研工作会议,科学、合理规划一学期教研工作。二是开好专题研讨会,比如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先后组织了“如何有效先学”“如何有效分享”“如何有效指导”“如何有效训练”“如何有效评价”五次专题研讨会,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三是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注重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努力构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积极“打造三支队伍,提升引领水平” 通过“教研员沙龙活动”“黄海潮·行政课堂”、建立学科中心组等三项举措,积极打造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努力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养,形成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引领全县教师健康成长。
切实“落实三项举措,提升教研效应”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日常调研影响全校、中心组活动辐射全镇、课题研究引领全县”的教研工作策略,使全县教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提高服务质量”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带来教研工作行为的变革,教研工作策略的优化必将提升服务的质量。为了使教研工作达到“指导更到位,服务更有效,影响更广泛”的目标,我们积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个别化辅导走向整体引领;二是从粗放式检查走向精致化服务;三是从蜻蜓点水式评点走向深度引领。由此,真正实现“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服务;从研究教学到研究教育;从研训分离到研训一体化;从教研到科研”等教研室职能的转变,使智慧服务在如东教育园地里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教育研究要以自己为对象,为自身发展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改善行为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益为目的,为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而研究。而发表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荣誉,则是投身教育研究的副产品,是教育智慧提升的必然产物。只有这样定位,教育研究才可能有价值意义,教育智慧才能得以不断生长。
张启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先后主持5项省级课题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参与近10部书籍编写;曾荣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校长、省优秀辅导员、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等。
知识就是力量,智慧生发自由;开展教育研究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教育研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误读,一种认为写文章就是研究,一味闭门造车;一种认为研究必须有课题,还要发表学术论文,感到遥不可及。其实,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但优秀教师总是在不断琢磨“怎样教得更好”。当一名教师在琢磨“怎样教得更好”时,他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了一步。笔者投入教育研究的指向非常明确,即发展自身、改善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效能,因而成效明显。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简要评说,以期对有志于教育教学研究,想成为一名好教师的青年教师有所启迪。
研究学生心理,彰显教学智慧
在“十五”期间,笔者主持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南通市重点规划项目“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研究”。在认真学习“活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不仅注重研究品德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活动形式,还着力研究学生在品德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引导策略,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投身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以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在结题论证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节《讲节约,不攀比》的专题研究课。在上课的前一天,告知学生,明天将组织开展郊游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准备午餐和相关物品,并以学生的这一生活事件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生成活动思路,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这次郊游活动,孩子们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给他们发了一张“郊游活动中所带钱物登记表”,要求他们两人一组,将自己所带的食品等物和零花钱进行逐项登记,并统计出已经花了多少钱,估计还需用多少钱。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登记和统计,并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登记表,逐一介绍了各自所带的物品和零花钱。通过交流发现,该班花钱最多的学生已经花掉了105元,最少的也有32元。依据这一事实,笔者首先创设话语情境,然后提出具有启发、引导意义的问题:同学们带的物品非常丰富,准备得也比较充分。听了大家的介绍,再看看这些琳琅满目的物品,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面对这一简单而直白的问题,学生们一脸的严肃,没有了往日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场面。一分钟,两分钟……笔者没有着急,也没有进行启发引导,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大约四分钟过去了,中队长举手了,笔者用手示意她发言。她的小脸有点儿泛红,声音也没有平时响亮:“我觉得我们带的东西太多了。”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四五个学生举手了,他们勇敢地进行了自我剖析,虽然话不多,有的还有点遮遮掩掩,但他们真诚且发自肺腑的话语,已让笔者感受到这一教学活动的功效。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外在的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活动,还有教师绝对不可忽视的内心体验与内化活动。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道德的内化与能力提升。作为一名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教材确定的目标体系,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将其纳入到儿童化的课堂情境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辨析与内化,从而促使学生在经历内省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行为价值的体悟,让崇高的道德情感油然而生。
研究教育艺术,生成教育智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机智是一种缄默知识,是教师良好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以自己30年来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教育机智源于教育经验的日积月累,是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们只有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反思研究,才能拥有真正的教育机智。下面分享一则本县一名品德教师的教学案例。读完这则案例,也许对教育机智会有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这位教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品德第五册《同样是学习》一课。她为了让学生分享同伴的成功经验,在课堂中设计了“成功经验大家谈”的环节。在组织交流学习经验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别介绍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提高听课效果等成功经验。这时,班上一位女学生也举手发言了,她说:“我以前作业正确率比较低,每次作业都要订正。为了提高自己的作业效果,我养成了认真看题、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通过两个月的努力,我的作业正确率终于提高了……”听了这位学生的介绍,执教者非常兴奋,就不假思索地表扬了她,并且希望全班学生都要向她学习。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没等举手就站起来嚷道:“老师,她说的是假话,她是骗你的,她的作业是抄袭别人的……”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刚才发言的那位女生满脸通红,泪水从眼角流了出来。 面对这一窘况,执教者以灵动的课堂机制扭转了课堂教学现状。在男同学发言之后,执教者马上跑到那位女学生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孩子,别哭,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给你的同学一个圆满的解释。”听了老师的安慰,她擦了擦眼泪,向全班同学承认了以前抄袭别人作业的错误,同时也向同学们澄清了最近并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听完她的陈述,执教者接着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刚才这位同学能主动地承认以前的错误,我想能主动承认错误并能通过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条经验……”热烈的掌声顿时在教室响起,这掌声不但是对这名女同学的鼓励,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错就改”的成功经验的一种喜悦。
也许,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灵机一动,但就是这简单、机智的处理,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永远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预案的,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违背的观点等新的生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这一契机,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这些“节外生枝”“意外生成”,那就可以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促使课堂教学走进深入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或许一次有效的教育就能使他们走出困境,并从中获得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教育艺术的魅力!
提升教研效应,显现教学经验
教研员应该是有教学经验、行政视野、学术实力、组织才能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能。其服务智慧既包括在课堂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策略方法与创造性,也包括关于阶段性工作整体筹划的智慧以及组织策划具体活动的智慧。
作为分管小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任,不仅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为此,笔者确立了“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引领教研、推动课改、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工作中,着力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打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通过有效的调研活动和过程性质量监控,督促各校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使每一次教研、课改活动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全体教师锻炼成长的平台。
每学期坚持“开好三个会议,彰显引领职能” 一是开好学期初的教研工作会议,科学、合理规划一学期教研工作。二是开好专题研讨会,比如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先后组织了“如何有效先学”“如何有效分享”“如何有效指导”“如何有效训练”“如何有效评价”五次专题研讨会,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三是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注重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努力构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积极“打造三支队伍,提升引领水平” 通过“教研员沙龙活动”“黄海潮·行政课堂”、建立学科中心组等三项举措,积极打造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努力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养,形成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引领全县教师健康成长。
切实“落实三项举措,提升教研效应”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日常调研影响全校、中心组活动辐射全镇、课题研究引领全县”的教研工作策略,使全县教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提高服务质量”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带来教研工作行为的变革,教研工作策略的优化必将提升服务的质量。为了使教研工作达到“指导更到位,服务更有效,影响更广泛”的目标,我们积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个别化辅导走向整体引领;二是从粗放式检查走向精致化服务;三是从蜻蜓点水式评点走向深度引领。由此,真正实现“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服务;从研究教学到研究教育;从研训分离到研训一体化;从教研到科研”等教研室职能的转变,使智慧服务在如东教育园地里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