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以来,我国政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的政治从速度和质量上来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国家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本文试图通过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范式找到我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制度变迁受到路径依赖的限制,陷入恶性循环,一是由于政治制度的报酬递增,二是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国的政治发展才能摆脱路径依赖恶性循环的束缚,走入良性循环,实现政治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关键词:路径依赖 政治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针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最终导致国家上层建筑设计环节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路径依赖的视角透析我国政治发展,在总结成功历史经验的同时探索目前我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分析问题的成因,以期为我国新一轮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一、政治发展与路径依赖
1.理论分析范式。路径依赖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定义,是指物体运动时存在着惯性,有着保持相对运动路径的倾向。诺斯(Douglass C. North)最早将路径依赖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转向更广的社会研究,进而拓展到社会发展方面。本文主要利用诺斯提出的路径依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由于路径依赖的概念的抽象抽象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术界目前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如David(2005)所评论的“不需要严格的经济学和统计模型,从直观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握路径依赖的根本思想”。笔者认为:路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这种路径走下去。
路径依赖有四种作用机制,分别为报酬递增、自我强化、正反馈和锁入(lock-in)。报酬递增与自我强化使制度变迁一旦进入一种路径,其既定方向在以后发展中得以自我强化。沿着既定路径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安排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迅速优化,也可能沿原来错误路径下滑,甚至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要突破此状态却十分困难。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势在必行,路径依赖理论对于政治变迁的分析对我国即将开始的政治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政治发展简释。王沪宁教授将政治发展定义为“建立适应一个特定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发展实质上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其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方式有两种: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本文主要探讨政治改革的相关问题。
政治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经历着或发生着的客观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于经济生活以及社会文化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二、改革的阻力从何而来,如何破除
政治改革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改革面临的阻力。我国改革的阻力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路径依赖的衍生品,解决了路径依赖问题,就解决了改革的阻力,改革的事业会取得成功。
1.政治制度的报酬递增导致路径依赖。制度变迁之所以会产生路径依赖,报酬递增是关键的决定因素。如果最初对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产生效益;反之,有可能沿着最初选择的错误路径一直走下去,造成制度陷入无效率的状态。诺斯认为,这种无效率的路径依赖,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历史原初点时对于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产阶级中的精英群体进行了最初的制度选择和制度设计,其制度使统治精英的利益最大化。我国的原始性权力分配有制序化的结构性,当进入这种原初性分配结构,就成为受益者,就有在制度转型与政治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中成为潜在的最先强势者,个体行动者就会服从它的内部规则,不但在身份上成为精英,还在行动思想上成为精英机制的辩护者。这就可以解释我国当前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因,以及本来痛恨贪污腐败行为的普通民众一旦进入政治体系也会产生贪污腐败行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对顶层的设计应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束缚,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设计的优先原则;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有足够的魄力,创造新的历史原初点,选择正确的路径,以期利用路径依赖,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演進。
2.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认知结构对我国制度选择的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也行成了根基深厚的相对应的传统文化。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和人权深入人心,而我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皇权统治之后,人民缺乏理性,对于人权和民主缺乏必要的认识;我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官本位现象;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等都表明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对于制度选择造成消极影响。相对的,西方民众在经历了思想解放之后,抛弃了传统的神权至上等消极的政治文化,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的政治文化深入人心。而我国虽然在新中国成立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制度建构依然是集权和人治的形式。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缺乏民主氛围而导致基层政治支持的缺乏,使主体主观性政治认知不能与外在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民主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认知结构和变迁对制度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制度的初始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继承我国政治运动的优点,改革之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思想的广泛传播,要善于利用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力量,是全国人民形成一致的文化和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旦我国形成改革的政治文化,形成民主和人权的政治文化,形成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和各种权力资源垄断的政治文化,那么改革的伟大胜利指日可待。
三、破除路径依赖,实现进一步的良性政治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初的政治制度设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路径依赖的恶性循环,政治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完全走出路径依赖的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风吹进门”,全会有望成为政治发展新的良好开端,希望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伟大胜利。
路径依赖理论仍然存在不足,如制度是否能够用效率维度进行衡量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如何进行测定;认知因素和意识形态对于制度演变的影响难以计量;路径依赖尚未有合理、统一的定义;路径依赖理论难以对未来进行预测;等等。但是,学术界中没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分析范式,路径依赖理论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是路径依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于完善的分析范式,能够解释历史中的政治发展历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的来说,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瑄玮.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2008(3).
[2][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1994.
[3]王沪宁.比较政治学[M].1987.
关键词:路径依赖 政治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针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最终导致国家上层建筑设计环节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路径依赖的视角透析我国政治发展,在总结成功历史经验的同时探索目前我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分析问题的成因,以期为我国新一轮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一、政治发展与路径依赖
1.理论分析范式。路径依赖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定义,是指物体运动时存在着惯性,有着保持相对运动路径的倾向。诺斯(Douglass C. North)最早将路径依赖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转向更广的社会研究,进而拓展到社会发展方面。本文主要利用诺斯提出的路径依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由于路径依赖的概念的抽象抽象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术界目前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如David(2005)所评论的“不需要严格的经济学和统计模型,从直观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握路径依赖的根本思想”。笔者认为:路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这种路径走下去。
路径依赖有四种作用机制,分别为报酬递增、自我强化、正反馈和锁入(lock-in)。报酬递增与自我强化使制度变迁一旦进入一种路径,其既定方向在以后发展中得以自我强化。沿着既定路径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安排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迅速优化,也可能沿原来错误路径下滑,甚至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要突破此状态却十分困难。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势在必行,路径依赖理论对于政治变迁的分析对我国即将开始的政治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政治发展简释。王沪宁教授将政治发展定义为“建立适应一个特定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发展实质上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其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方式有两种: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本文主要探讨政治改革的相关问题。
政治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经历着或发生着的客观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于经济生活以及社会文化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二、改革的阻力从何而来,如何破除
政治改革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改革面临的阻力。我国改革的阻力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路径依赖的衍生品,解决了路径依赖问题,就解决了改革的阻力,改革的事业会取得成功。
1.政治制度的报酬递增导致路径依赖。制度变迁之所以会产生路径依赖,报酬递增是关键的决定因素。如果最初对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产生效益;反之,有可能沿着最初选择的错误路径一直走下去,造成制度陷入无效率的状态。诺斯认为,这种无效率的路径依赖,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历史原初点时对于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产阶级中的精英群体进行了最初的制度选择和制度设计,其制度使统治精英的利益最大化。我国的原始性权力分配有制序化的结构性,当进入这种原初性分配结构,就成为受益者,就有在制度转型与政治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中成为潜在的最先强势者,个体行动者就会服从它的内部规则,不但在身份上成为精英,还在行动思想上成为精英机制的辩护者。这就可以解释我国当前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因,以及本来痛恨贪污腐败行为的普通民众一旦进入政治体系也会产生贪污腐败行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对顶层的设计应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束缚,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设计的优先原则;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有足够的魄力,创造新的历史原初点,选择正确的路径,以期利用路径依赖,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演進。
2.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认知结构对我国制度选择的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也行成了根基深厚的相对应的传统文化。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和人权深入人心,而我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皇权统治之后,人民缺乏理性,对于人权和民主缺乏必要的认识;我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官本位现象;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等都表明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对于制度选择造成消极影响。相对的,西方民众在经历了思想解放之后,抛弃了传统的神权至上等消极的政治文化,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的政治文化深入人心。而我国虽然在新中国成立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制度建构依然是集权和人治的形式。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缺乏民主氛围而导致基层政治支持的缺乏,使主体主观性政治认知不能与外在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民主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认知结构和变迁对制度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制度的初始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继承我国政治运动的优点,改革之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思想的广泛传播,要善于利用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力量,是全国人民形成一致的文化和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旦我国形成改革的政治文化,形成民主和人权的政治文化,形成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和各种权力资源垄断的政治文化,那么改革的伟大胜利指日可待。
三、破除路径依赖,实现进一步的良性政治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初的政治制度设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路径依赖的恶性循环,政治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完全走出路径依赖的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风吹进门”,全会有望成为政治发展新的良好开端,希望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伟大胜利。
路径依赖理论仍然存在不足,如制度是否能够用效率维度进行衡量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如何进行测定;认知因素和意识形态对于制度演变的影响难以计量;路径依赖尚未有合理、统一的定义;路径依赖理论难以对未来进行预测;等等。但是,学术界中没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分析范式,路径依赖理论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是路径依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于完善的分析范式,能够解释历史中的政治发展历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的来说,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瑄玮.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2008(3).
[2][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1994.
[3]王沪宁.比较政治学[M].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