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向套管针,以U形皮下埋线高位悬吊术行面部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7例面部皮肤软组织松弛患者,均采用自制的双向套管针,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ara-dioxanone,PPDO)锯齿状缝线在面部皮下作U形埋置,高位悬吊向上提拉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tic system,SMAS)组织,对患者手术前、后面部松弛下垂改善程度、术后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即刻均可见面部松弛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未见患者有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率达86.49%。结论: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提升术相较于目前同类面部埋线提升术,具有悬吊位置高、固定点牢固、埋线分布均匀、提升范围大、提升力强、可灵活调整等优势,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向套管针;锯齿状缝线;U形埋线;SMAS;面部提升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8-0042-04
面部皮肤、脂肪及软组织的松弛下垂,肌肉及骨骼的萎缩老化,以及额纹、泪沟、鼻唇纹、木偶纹等皱纹的出现及加深,是人体衰老的重要特征。传统除皱术因其切口长,创伤大,出血多,易损伤面部神经,且恢复期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寻求一种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无后遗症的微创手术,是众多学者及求美者的关注热点。面部埋线提升术(或称线雕)是近年来美容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笔者在综合分析面部衰老机理及各种埋线提升术式的特点后,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悬吊术,并自制了一套手术针具。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笔者对37例不同年龄和不同面部松垂程度患者以此法进行矫治,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7例,女35例,男2例;年龄30~62岁;其中,中、下面部皮肤松垂30例,中、下面部松垂伴下颌、颈部松驰3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并额部松驰、眉下垂4例。所有患者均无既往面部提升术史。
1.2材料:埋置针:采用一套笔者自制的可用于超长线体埋置的双向套管针,该装置由套管、针芯、手柄组成,套管长度150mm,外径1.4mm,尖端有刃口,套管与针芯手柄分体,套管可穿入1号、0号、2-0号线体,针芯长度155mm,钝头。组合状态时,针芯插入套管内,针芯钝头略长于套管刃口,形成一套整体的钝头套管穿刺针,使其在穿刺过程中不易损伤组织。分解状态时,可分为针芯手柄、套管二部分。穿通组织后,拔出针芯手柄,套管可从前方拔出,也可从后方退出,具有双向功能。见图1。
线材:可吸收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双向螺旋倒刺线[天津东南恒生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3651580号]。线体粗有1号、0号、2-0号,长度分别有48cm、72cm,两端带缝合针。线体中间点光滑,两端制成细微的、向中间点倾斜的倒刺,倒刺可使得该线在组织内只能顺利地向一个方向行进,反方向行进时,线上的倒刺张开勾挂组织,阻止其回退。
1.3手术方法
1.3.1术前设计:患者取立位,视面部皮肤松弛程度作u形设计线。进行中、下面部悬吊术时,固定点在耳上区颞筋膜层,锯齿线呈倒U形均匀分布于松弛的面颊部,远端达泪沟、鼻唇沟、木偶纹、下颌缘;额部悬吊时,固定点在额上发际内帽状腱膜层,远端达眉区;下颌、颈部悬吊时,固定点在耳后乳突骨膜层,U形线均匀分布于两侧下颌、颈部。见图2。
1.3.2术中操作:①常规消毒铺巾,在埋线部位SMAS层作轻度肿胀麻醉;②在耳上颞部作纵向小切口4~5个,切口长0.2cm,切口间距约1cm,切口深及颞筋膜间隙层(颞浅、深筋膜之间),见图3;③選择邻近的两个小切口,夹持双向螺旋倒刺线一端缝针,从一个切口勾向另一个切口出针,深度要勾挂颞深筋膜,见图4;④拉出缝线,使双向螺旋倒刺线的中间点埋于颞深筋膜下,剪去两端缝针;⑤组合套管针分别从两个切口进入,沿颞筋膜间隙层、SMAS层向面颊部方向(按倒U形划线)潜行推进,到达穿出点皮下后,拔出针芯,针管刃口穿破皮肤露出针尖,针管留在皮下,针尾、针尖两端露出皮肤外,见图5;⑥将倒刺线端穿入针管,从针尖引出,拉住针尾部线体,夹持针尖部套管,向针尖方向拔出套管针,整组线体即呈倒U形埋置于SMAS层,见图6;⑦待两侧面部U形线埋置完毕,嘱患者坐起,一手夹持线体尾端,另一手手指将面部皮肤向上推移,至松垂皮肤提升到理想效果,两侧面部进行交替调整,使悬吊力量平衡、对称、美观,而后剪去多余线体,线头压于皮下,小切口无需缝合。两侧中、下面部可埋置6~8组U形线(每侧3~4组),额部可埋置4组,颈部可埋置4组。
1.3.3术后护理:术后头面部戴弹力套或弹力网,辅助压迫提升埋线部位1周;口服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
1.4术后满意度评价标准: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得到明显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消失或明显改善,两侧形态自然对称,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觉满意;基本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得到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有所改善,形态自然,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觉基本满意;不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未得到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无明显改善,两侧面部不对称,或存在线体排异反应、缝线外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自觉不满意。
2结果
本组共37例,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明显的提升效果,中、下面部松垂皮肤提升明显、紧绷,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显著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提升效果依然明显,患者自觉满意。3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感染、血肿、不对称、露线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偶有两侧面颊部紧绷感,咀嚼时颞部有牵扯痛,表情不自然,1周后缓解,1个月后面部表情及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6个月时提升效果最佳,6~12个月时部分病例可见鼻唇沟有轻度加深,但患者仍自觉满意。本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满意32例(86.49%),基本满意5例(13.51%),不满意0例(0%)。典型病例见图7~12。 3讨论
3.1面部衰老机制及抗衰术式: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面部衰老松垂与重力作用及表情肌频繁牵拉,骨容量萎缩,支持韧带松弛,SMAS力量减弱致使颊脂肪垫膨出,胶原蛋白流失,面部腺体萎缩等因素有关,可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出现,泪沟、鼻唇沟、木偶纹加深、面颊部组织下垂等特征性的衰老面容。对于面部年轻化及抗衰老的治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传统手术切开除皱术、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填充、肉毒素注射以及埋线悬吊提升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传统切开除皱术提升效果虽显著,但有切口长、创伤大、瘢痕明显、术后缺乏自然美感等弊端,令患者难以接受,而手术难度大,普及开展困难。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填充可使萎缩凹陷部位得到支撑补充,但其缺乏提升力量,并且二者都存在栓塞风险。肉毒素面部注射则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传递介质,一方面可使面部下垂的应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面部轮廓以外的区域力量相对增强,最终使面部松弛下垂、皱纹等衰老征象得到改善。但是注射肉毒素并没有对松垂组织产生直接的提升作用,并且疗效短(约6个月),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不易掌握,可能造成邻近肌肉、器官功能障碍等毒副反应。
3.2面部埋线提升术的原理:自1998年Sulamanidze首次报道应用锯齿线矫正面部软组织松弛下垂以来,面部埋线提升已经历了二十幾年的发展。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是特制的有细微锯齿的可吸收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线。PPDO为高分子材料,其线材张力强,韧性好,降解吸收时间长,可在体内水解完全吸收,不引起抗原反应,也无异物残留。这种线是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表面带有无数锯齿状的单丝线,当埋入组织内,这些锯齿便能张开勾挂锁定组织,牵拉线体时,使被勾挂组织随着线体向牵拉方向移动。根据这一原理,医学上在面部埋线时应用PPDO线提升松弛下垂的面部皮肤及软组织。当面部埋入众多粗大的线体时,早期(3个月内)是通过线体锯齿勾挂组织,产生物理力学提升悬吊效果;后期(3个月后)线体在降解过程中刺激局部纤维增生形成条索状胶原蛋白韧带,形成生物力学提升固定效果。此外,还有大量的平滑细线成网状密织于面部皮下,刺激局部胶原纤维增生,使面部衰老细胞焕发生机,实现面部年轻化。
3.3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提升术的技术优势:PPDO锯齿线面部埋线方法众多,各有特色,其共性是:单线埋置(事先已经装入一次性针管内),短线(长度一般在6cm以内),固定点在发际以下(深层筋膜不够牢固),线体锯齿倒顺交错(在组织内相互咬紧,不符合提升悬吊的力学原理)。尽管有些术式采用U形埋线,但其固定点几乎都在发际以下的较低位点,随着时间推移该固定点也会受到下垂组织的牵拉而一并下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术式上作了相应改良:①选择牢靠的高位固定点:即选择耳上颞筋膜层、额上发际内帽状腱膜层、耳后乳突骨膜层为固定点,这些固定点不但牢固,而且都在松垂的区域之上(外),埋置长线可对整片松弛下垂组织进行广泛的牵拉提升;②多切口直线牵拉:即在耳上的颞区作4~5个纵向小切口,每侧埋置3~4组U形线,线体直行到达泪沟、鼻唇沟、木偶纹、下颌缘,直线勾挂牵拉力量最强,不会偏斜移位,经多点固定可分摊提升悬吊力量,不会使固定点下移;③U形均匀布线:锯齿状缝线以中间点为界,各1/2线体的锯齿方向均朝向中间点,作U形埋置后,线体中间点固定于颞筋膜层,线体两端分布于面部SMAS层,两端线体悬挂力量都均衡一致的向着固定点方向,两侧面部每侧均匀埋置3~4组U形线,可对两侧面部起到广泛均衡的提升效果,不会形成左右不对称、赘余、凹陷等现象,从而避免了短线锯齿倒顺交错的缺点;④超长线体可挂靠组织量大:因为固定点高,必需使用超长线体,因此笔者使用自制的超长双向穿刺套管针,将48cm长(每半截相同齿向长度为24cm)的线体穿行组织内,埋入SMAS筋膜层的线体可达12cm以上,是普通埋线法的一倍以上,因而挂靠组织增多,提升悬吊效果更佳;⑤灵活调整提升悬吊效果:两侧面部U形线埋置完毕后,嘱患者坐起,一手夹持线体尾端,另一手手指将面部皮肤向上推移,两侧交替进行,至两侧面部调整到理想效果,这一点是普通埋线法无法做到的;⑥埋线层次准确:事先进行适量肿胀麻醉,使疏松的SMAS筋膜层次空间扩大,便于双向套管针穿行埋线,使其能够轻松准确穿行于该层次,不易损伤神经、血管、肌肉,也不会损伤真皮层出现埋线过浅现象,本次研究中37例患者均未出现血肿、露线(过浅)等不良反应;⑦微创手术易于掌握:该术式虽然作了大范围长距离埋线,但其固定点切口区域无无粗大血管、神经,肿胀麻醉后出血少、损伤小,术中容易找到SMAS层次,同时,钝头套管穿刺针安全便于操作,可将带针锯齿状缝线直接勾入固定点筋膜层,还可灵活调整提升效果,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掌握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提升术符合面部抗衰老力学原理,具有高位固定点牢固、提升范围大、提升力强、布线均衡、层次分明、易于操作、效果理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向套管针;锯齿状缝线;U形埋线;SMAS;面部提升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8-0042-04
面部皮肤、脂肪及软组织的松弛下垂,肌肉及骨骼的萎缩老化,以及额纹、泪沟、鼻唇纹、木偶纹等皱纹的出现及加深,是人体衰老的重要特征。传统除皱术因其切口长,创伤大,出血多,易损伤面部神经,且恢复期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寻求一种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无后遗症的微创手术,是众多学者及求美者的关注热点。面部埋线提升术(或称线雕)是近年来美容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笔者在综合分析面部衰老机理及各种埋线提升术式的特点后,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悬吊术,并自制了一套手术针具。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笔者对37例不同年龄和不同面部松垂程度患者以此法进行矫治,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7例,女35例,男2例;年龄30~62岁;其中,中、下面部皮肤松垂30例,中、下面部松垂伴下颌、颈部松驰3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并额部松驰、眉下垂4例。所有患者均无既往面部提升术史。
1.2材料:埋置针:采用一套笔者自制的可用于超长线体埋置的双向套管针,该装置由套管、针芯、手柄组成,套管长度150mm,外径1.4mm,尖端有刃口,套管与针芯手柄分体,套管可穿入1号、0号、2-0号线体,针芯长度155mm,钝头。组合状态时,针芯插入套管内,针芯钝头略长于套管刃口,形成一套整体的钝头套管穿刺针,使其在穿刺过程中不易损伤组织。分解状态时,可分为针芯手柄、套管二部分。穿通组织后,拔出针芯手柄,套管可从前方拔出,也可从后方退出,具有双向功能。见图1。
线材:可吸收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双向螺旋倒刺线[天津东南恒生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3651580号]。线体粗有1号、0号、2-0号,长度分别有48cm、72cm,两端带缝合针。线体中间点光滑,两端制成细微的、向中间点倾斜的倒刺,倒刺可使得该线在组织内只能顺利地向一个方向行进,反方向行进时,线上的倒刺张开勾挂组织,阻止其回退。
1.3手术方法
1.3.1术前设计:患者取立位,视面部皮肤松弛程度作u形设计线。进行中、下面部悬吊术时,固定点在耳上区颞筋膜层,锯齿线呈倒U形均匀分布于松弛的面颊部,远端达泪沟、鼻唇沟、木偶纹、下颌缘;额部悬吊时,固定点在额上发际内帽状腱膜层,远端达眉区;下颌、颈部悬吊时,固定点在耳后乳突骨膜层,U形线均匀分布于两侧下颌、颈部。见图2。
1.3.2术中操作:①常规消毒铺巾,在埋线部位SMAS层作轻度肿胀麻醉;②在耳上颞部作纵向小切口4~5个,切口长0.2cm,切口间距约1cm,切口深及颞筋膜间隙层(颞浅、深筋膜之间),见图3;③選择邻近的两个小切口,夹持双向螺旋倒刺线一端缝针,从一个切口勾向另一个切口出针,深度要勾挂颞深筋膜,见图4;④拉出缝线,使双向螺旋倒刺线的中间点埋于颞深筋膜下,剪去两端缝针;⑤组合套管针分别从两个切口进入,沿颞筋膜间隙层、SMAS层向面颊部方向(按倒U形划线)潜行推进,到达穿出点皮下后,拔出针芯,针管刃口穿破皮肤露出针尖,针管留在皮下,针尾、针尖两端露出皮肤外,见图5;⑥将倒刺线端穿入针管,从针尖引出,拉住针尾部线体,夹持针尖部套管,向针尖方向拔出套管针,整组线体即呈倒U形埋置于SMAS层,见图6;⑦待两侧面部U形线埋置完毕,嘱患者坐起,一手夹持线体尾端,另一手手指将面部皮肤向上推移,至松垂皮肤提升到理想效果,两侧面部进行交替调整,使悬吊力量平衡、对称、美观,而后剪去多余线体,线头压于皮下,小切口无需缝合。两侧中、下面部可埋置6~8组U形线(每侧3~4组),额部可埋置4组,颈部可埋置4组。
1.3.3术后护理:术后头面部戴弹力套或弹力网,辅助压迫提升埋线部位1周;口服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
1.4术后满意度评价标准: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得到明显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消失或明显改善,两侧形态自然对称,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觉满意;基本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得到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有所改善,形态自然,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觉基本满意;不满意:中下面部松垂皮肤软组织未得到提升,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无明显改善,两侧面部不对称,或存在线体排异反应、缝线外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自觉不满意。
2结果
本组共37例,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明显的提升效果,中、下面部松垂皮肤提升明显、紧绷,泪沟、鼻唇沟、木偶纹显著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提升效果依然明显,患者自觉满意。3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感染、血肿、不对称、露线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偶有两侧面颊部紧绷感,咀嚼时颞部有牵扯痛,表情不自然,1周后缓解,1个月后面部表情及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6个月时提升效果最佳,6~12个月时部分病例可见鼻唇沟有轻度加深,但患者仍自觉满意。本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满意32例(86.49%),基本满意5例(13.51%),不满意0例(0%)。典型病例见图7~12。 3讨论
3.1面部衰老机制及抗衰术式: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面部衰老松垂与重力作用及表情肌频繁牵拉,骨容量萎缩,支持韧带松弛,SMAS力量减弱致使颊脂肪垫膨出,胶原蛋白流失,面部腺体萎缩等因素有关,可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出现,泪沟、鼻唇沟、木偶纹加深、面颊部组织下垂等特征性的衰老面容。对于面部年轻化及抗衰老的治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传统手术切开除皱术、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填充、肉毒素注射以及埋线悬吊提升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传统切开除皱术提升效果虽显著,但有切口长、创伤大、瘢痕明显、术后缺乏自然美感等弊端,令患者难以接受,而手术难度大,普及开展困难。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填充可使萎缩凹陷部位得到支撑补充,但其缺乏提升力量,并且二者都存在栓塞风险。肉毒素面部注射则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传递介质,一方面可使面部下垂的应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面部轮廓以外的区域力量相对增强,最终使面部松弛下垂、皱纹等衰老征象得到改善。但是注射肉毒素并没有对松垂组织产生直接的提升作用,并且疗效短(约6个月),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不易掌握,可能造成邻近肌肉、器官功能障碍等毒副反应。
3.2面部埋线提升术的原理:自1998年Sulamanidze首次报道应用锯齿线矫正面部软组织松弛下垂以来,面部埋线提升已经历了二十幾年的发展。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是特制的有细微锯齿的可吸收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线。PPDO为高分子材料,其线材张力强,韧性好,降解吸收时间长,可在体内水解完全吸收,不引起抗原反应,也无异物残留。这种线是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表面带有无数锯齿状的单丝线,当埋入组织内,这些锯齿便能张开勾挂锁定组织,牵拉线体时,使被勾挂组织随着线体向牵拉方向移动。根据这一原理,医学上在面部埋线时应用PPDO线提升松弛下垂的面部皮肤及软组织。当面部埋入众多粗大的线体时,早期(3个月内)是通过线体锯齿勾挂组织,产生物理力学提升悬吊效果;后期(3个月后)线体在降解过程中刺激局部纤维增生形成条索状胶原蛋白韧带,形成生物力学提升固定效果。此外,还有大量的平滑细线成网状密织于面部皮下,刺激局部胶原纤维增生,使面部衰老细胞焕发生机,实现面部年轻化。
3.3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提升术的技术优势:PPDO锯齿线面部埋线方法众多,各有特色,其共性是:单线埋置(事先已经装入一次性针管内),短线(长度一般在6cm以内),固定点在发际以下(深层筋膜不够牢固),线体锯齿倒顺交错(在组织内相互咬紧,不符合提升悬吊的力学原理)。尽管有些术式采用U形埋线,但其固定点几乎都在发际以下的较低位点,随着时间推移该固定点也会受到下垂组织的牵拉而一并下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术式上作了相应改良:①选择牢靠的高位固定点:即选择耳上颞筋膜层、额上发际内帽状腱膜层、耳后乳突骨膜层为固定点,这些固定点不但牢固,而且都在松垂的区域之上(外),埋置长线可对整片松弛下垂组织进行广泛的牵拉提升;②多切口直线牵拉:即在耳上的颞区作4~5个纵向小切口,每侧埋置3~4组U形线,线体直行到达泪沟、鼻唇沟、木偶纹、下颌缘,直线勾挂牵拉力量最强,不会偏斜移位,经多点固定可分摊提升悬吊力量,不会使固定点下移;③U形均匀布线:锯齿状缝线以中间点为界,各1/2线体的锯齿方向均朝向中间点,作U形埋置后,线体中间点固定于颞筋膜层,线体两端分布于面部SMAS层,两端线体悬挂力量都均衡一致的向着固定点方向,两侧面部每侧均匀埋置3~4组U形线,可对两侧面部起到广泛均衡的提升效果,不会形成左右不对称、赘余、凹陷等现象,从而避免了短线锯齿倒顺交错的缺点;④超长线体可挂靠组织量大:因为固定点高,必需使用超长线体,因此笔者使用自制的超长双向穿刺套管针,将48cm长(每半截相同齿向长度为24cm)的线体穿行组织内,埋入SMAS筋膜层的线体可达12cm以上,是普通埋线法的一倍以上,因而挂靠组织增多,提升悬吊效果更佳;⑤灵活调整提升悬吊效果:两侧面部U形线埋置完毕后,嘱患者坐起,一手夹持线体尾端,另一手手指将面部皮肤向上推移,两侧交替进行,至两侧面部调整到理想效果,这一点是普通埋线法无法做到的;⑥埋线层次准确:事先进行适量肿胀麻醉,使疏松的SMAS筋膜层次空间扩大,便于双向套管针穿行埋线,使其能够轻松准确穿行于该层次,不易损伤神经、血管、肌肉,也不会损伤真皮层出现埋线过浅现象,本次研究中37例患者均未出现血肿、露线(过浅)等不良反应;⑦微创手术易于掌握:该术式虽然作了大范围长距离埋线,但其固定点切口区域无无粗大血管、神经,肿胀麻醉后出血少、损伤小,术中容易找到SMAS层次,同时,钝头套管穿刺针安全便于操作,可将带针锯齿状缝线直接勾入固定点筋膜层,还可灵活调整提升效果,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掌握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双向套管针U形埋线高位提升术符合面部抗衰老力学原理,具有高位固定点牢固、提升范围大、提升力强、布线均衡、层次分明、易于操作、效果理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