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优化课堂 扣纲务本 有效训练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7年起,江苏省淮安市初中地理中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一是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二是考试在学生的八年级学习时段的五月份进行。备战中考的地理教师和学生都面临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问题,那么如何能够在紧迫的时间里有效地进行地理中考复习呢?作为学校地理学科组的组长,本人将近几年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梳理一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地理中考的有效复习措施。
  一、 宏观调控——未雨绸缪,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因为中考地理内容多,容量大、任务重,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学生入学七年级之初就制定好初中阶段整个的教学规划,合理安排新课与复习时间,即新课和全部教材及每册书复习完所需时间,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后期的复习夯实基础、赢得时间。
  对每一阶段的复习,都要统筹兼顾,既要做好本阶段的复习以及查漏补缺工作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的各种级别的考试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所占用的时间。本着“紧前不紧后”的原则,我们合理地安排好新授课和复习备考的时间,从而能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复习时,制定好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提前向学生明确周复习计划甚至每天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动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发挥师生共振的功效。
  在后期不到两个月的总复习时间里,对复习的内容和任务以及时间的分配更是做到心中有数,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选用何种资料,对学生进行哪些技能的训练,如何引领学生打破复习瓶颈甚至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复习前都做了一个翔实的统筹规划。
  二、 优化课堂——因地制宜,活化教学策略,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结构。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地理基础差,学习地理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地理学习,这种情绪自然会影响到地理课堂的顺利开展。因此,因地制宜,活化教学策略,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出明确要求:希望每个学生能有个好的开始并能够从行动上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亲和力,感染学生爱屋及乌;在“严而亲”原则下,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安静、独立、专心等。
  教学中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时事地理热点,体现地理的时代感。紧密结合生活化地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和“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紧密结合地理图表,体现地理的直观性和空间分布特点。
  将时事热点问题,相机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人文关怀的修养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结合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引导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引领学生跳出课堂,感受地理,运用地理知识。
  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要质量,就必须打破传统复习课的框架,充分运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人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可以将地理复习课堂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 唤醒——定向自读自测;② 热身——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③ 回忆再现——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这几个步骤既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大知识容量和課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扣纲务本——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立足教材,构建主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达成有的放矢的复习目标。
  课标和说明是复习的指挥棒,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层次,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实现由知识的积累到活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纵观整个教材内容,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识”的基础上实现“活用”的提升。
  四、 有效训练——精选教辅资料,精编复习练习,培养多角度地理思维习惯,规范答题要求,提高答题技巧,实现中考既定目标。
  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地理中考试卷,广泛搜集中考信息、关注中考考查动向。选择一些合适的、编写水平较高的教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练习。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考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使知识得以消化和巩固。要编制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训练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善于对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的思维习惯;注意答题技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盲点,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例如:中考试卷中占分值较大的读图题,解答时要看清图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地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要注意将图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仁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考试说明,灵活调控,因“校”治“宜”,因“生”治“宜”,以取得更优异的地理中考成绩。
其他文献
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早年投奔刘表,没有得到重用,又转投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做了侍中,可以出入宫廷,参与政事。名医张仲景年近五十,见到王粲的时候
2011年中考已经过去了,除了与之息息相关这届考生在反思本次考试的得失外,对下一届考生来说,想得更多的是2012年考什么?如何应对?怎样学好物理?等一系列疑问.笔者认真分析南京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并选取其中30、31、32三道简答题作详细解析,希望从这三道简答题解析对同学们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