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测定对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7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进行腺苷脱氨酶测定,观察腺苷脱氨酶的活性。
结果:观察组中70例患者的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为(19.2±6.1)U/L,而对照组的腺苷脱氨酶活性仅为(3.4±0.9)U/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腺苷脱氨酶可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值得广大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14-01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一般而言,肺外结核中大约会有5%~20%的患者会累及神经系统,其中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约占了神经系统结核疾病的70%~80%。
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在发病初期比较隐匿,一般为慢性病程,但是也会有急性或者亚急性发病的情况存在。一般而言,结核性脑膜炎的自然病程发展为:先出现一定的结核中毒症状,如持续的低热、盗汗、全身无力怠倦、精神萎靡等[2]。
而腺苷脱氨酶是存在于人体一种重要酶类,其最终的代谢产物为尿酸。作为一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有着极其重要联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体液中的腺苷脱氨酶可以有效地诊断、鉴别某些疾病。近年来我院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采用了腺苷脱氨酶测定进行诊断的方法,效果令人较为满意。本文就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的临床意义做出相关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7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均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3]。观察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5±0.5)岁,平均体重(59.7±0.3)kg,平均身高(161.4±0.1)cm;对照组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0.2)岁,平均体重(65.7±0.1)kg,平均身高(162.2±0.3)cm。两组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腰穿刺后获得适量的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
对照组:腰穿刺后获取适量的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
1.2.2所得的标本,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用分析仪监测腺苷脱氨酶的活性,并将所得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对比。
1.3结果评价标准。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参考值为0~10U/L[4]。
1.4统计学方法。本实验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果之后,数据经过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跟患有原发结核疾病的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发病的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属于继发性结核疾病。作为肺外结核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之大的。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在发病的初期比较隐匿,基本上没什么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其他脑疾病会引起的意识模糊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一般的表现为持续的低热状态、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而当结核性脑膜炎发展到后期,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有神经系统功能的受损和运动功能异常了,这个时候再进行治疗,难度会比初期更大。而如果到了这个程度还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那么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瘫痪或者全身麻痹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在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时候诊断出结核性脑膜炎,对于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73年国外的专家首先提出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明显升高,于是临床医生和医学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腺苷脱氨酶这一对于人体来说十分重要的代谢酶。而我国的医生,诸如王北宁教授等,也曾经对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为:如果用腺苷脱氨酶>1.85U/L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其阳性率为90.6%。
据报道称,当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10U/L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患者可能已经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应该调查患者是否有过结核病史,或者是否接触过结核病人。然后对患者进行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检查,以确诊是否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
所以,用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是可行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宛,乔献伟.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265-266
[2]胡晓峰,孙淑红.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95-96,114
[3]谈鹰,王庄,王亚仙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意义及动态变化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08-409
[4]方乐,李俊明,万腊根等.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225-1228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7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进行腺苷脱氨酶测定,观察腺苷脱氨酶的活性。
结果:观察组中70例患者的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为(19.2±6.1)U/L,而对照组的腺苷脱氨酶活性仅为(3.4±0.9)U/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腺苷脱氨酶可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值得广大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14-01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一般而言,肺外结核中大约会有5%~20%的患者会累及神经系统,其中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约占了神经系统结核疾病的70%~80%。
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在发病初期比较隐匿,一般为慢性病程,但是也会有急性或者亚急性发病的情况存在。一般而言,结核性脑膜炎的自然病程发展为:先出现一定的结核中毒症状,如持续的低热、盗汗、全身无力怠倦、精神萎靡等[2]。
而腺苷脱氨酶是存在于人体一种重要酶类,其最终的代谢产物为尿酸。作为一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有着极其重要联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体液中的腺苷脱氨酶可以有效地诊断、鉴别某些疾病。近年来我院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采用了腺苷脱氨酶测定进行诊断的方法,效果令人较为满意。本文就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的临床意义做出相关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7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均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3]。观察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5±0.5)岁,平均体重(59.7±0.3)kg,平均身高(161.4±0.1)cm;对照组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0.2)岁,平均体重(65.7±0.1)kg,平均身高(162.2±0.3)cm。两组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腰穿刺后获得适量的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
对照组:腰穿刺后获取适量的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
1.2.2所得的标本,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用分析仪监测腺苷脱氨酶的活性,并将所得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对比。
1.3结果评价标准。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参考值为0~10U/L[4]。
1.4统计学方法。本实验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果之后,数据经过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跟患有原发结核疾病的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发病的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属于继发性结核疾病。作为肺外结核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之大的。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在发病的初期比较隐匿,基本上没什么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其他脑疾病会引起的意识模糊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一般的表现为持续的低热状态、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而当结核性脑膜炎发展到后期,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有神经系统功能的受损和运动功能异常了,这个时候再进行治疗,难度会比初期更大。而如果到了这个程度还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那么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瘫痪或者全身麻痹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在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时候诊断出结核性脑膜炎,对于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73年国外的专家首先提出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明显升高,于是临床医生和医学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腺苷脱氨酶这一对于人体来说十分重要的代谢酶。而我国的医生,诸如王北宁教授等,也曾经对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为:如果用腺苷脱氨酶>1.85U/L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其阳性率为90.6%。
据报道称,当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10U/L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患者可能已经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应该调查患者是否有过结核病史,或者是否接触过结核病人。然后对患者进行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检查,以确诊是否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
所以,用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活性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是可行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宛,乔献伟.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265-266
[2]胡晓峰,孙淑红.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95-96,114
[3]谈鹰,王庄,王亚仙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意义及动态变化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08-409
[4]方乐,李俊明,万腊根等.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22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