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中,通过数学学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并具备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对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在小学阶段当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大都较低,如果教师能够在此阶段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以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为了确保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以下几点有充分的考虑。
1.针对性原则
问题情境需要在问题情境之中合理地融入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究,最终让学生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自主地去理解并记忆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创设情境时,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情境的针对性,问题如果太过宽泛,显然无法起到有效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消除阻碍。
2.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分散注意力,且自控能力不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应当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激发,尽可能地创设出更具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探究问题。
3.层次性原则
知识逻辑性强、层次丰富是数学的一个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就应当要把握好数学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对情境的创设应当尽可能地体现层次性的原则,确保问题能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便于学生理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增强问题情境创设实效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就应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明确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情境”则是对它的一种辅助,一定要避免过于重视情境创设而忽视了问题质量的情况。
2.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它的许多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一特点有助于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因为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抽象思维,倘若问题非常抽象,那么学生就难以理解问题。所以,教师应以生活化的案例来实施引导,使学生对抽象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并未学习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进行导入,可以是三角形的红领巾,也可以是三角形的自行车架等,以此来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产生感性的認识,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三角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概念。
再如,在对方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天平来导入课堂,把方程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天平两端数值相等的形象认知,从而使方程问题更加直观易懂,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天平的角度来理解方程含义。这种生活化、直观化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而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结合实践,实施合作探讨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能够取得的效果,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也同样如此。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结合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纸板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教师则做好指导工作,提示学生结合之前学到的长方形面积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培养。
4.引入过程评价,增强问题情境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只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样的评价太过片面。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引入客观、全面的过程评价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在问题情境中,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使其能够准确认识自己,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带着整个蝴蝶图案的彩纸。教师把自己的彩纸剪成一只蝴蝶,然后对提问学生,在蝴蝶图案中能够发现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就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蝴蝶两边一模一样”、“蝴蝶是对称的”、“中间的线两边的图形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彩纸中蝴蝶的对称轴,创设剪纸大赛,看看哪一位同学剪出的蝴蝶更加对称、更加好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如果学生表现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数学教师的努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学,以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6(9):48-52.
[2]张官玺.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上),201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