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游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兴趣不高、练习不规范、锻炼效果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基于游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的突出优势,结合小学生的特征,从游戏设计、游戏过程以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希望这种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案能够满足小学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要求,让他们真正热爱体育,懂得体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游戏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体育课堂绝不应该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本文基于学者李秉德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将其阐述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拥有系统化的教学范式[1],结合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对于游戏的定义,深入挖掘以游戏这一形式开发出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与体质特点,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并优化游戏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素养。
一、游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课堂,引起学生兴趣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具有固定时空范围且拥有绝对规则约束,随着游戏进行能够带来紧张、愉快的情感的消遣活动[2]。而体育游戏,是将体育活动加入一定的情节与规则,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效果的教学方法。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正处于爱玩的年龄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模式,随着课堂趣味性得到增强,学生上课期间的注意力与兴趣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利于学生合作,增进师生交流
在体育课程当中引入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当中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当中进行更多的沟通,区别于传统的课堂,学生能够在更加亲密的合作与交流之中收获到更多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他们拥有了更多表达与社交的空间;另外一方面,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需要相互协调与合作,有时老师也需要参与进去,与学生们一同参与,共同竞争,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为游戏目标努力,潜移默化之下,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并理解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下体育课程应当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激发学生斗志,提升锻炼效果
游戏往往有着明确的胜负标准,因此,相比于传统体育课程中大家一起练习体操、跑步等类似项目,采取游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胜利的渴望情绪,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当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游戏的成果时,他们将收获到极大的乐趣,这无形之中能够唤出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长期以往,势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锻炼的好处。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针对不同群体灵活设计游戏
国外学者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教学模式应当做到精心设计,善于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强调游戏也需要符合人类的天性与个体特点[3]。基于这一理论,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普遍状态,有目的性地去设计课程游戏安排。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当设计一些操作相对简单且安全,同时也具备趣味性地游戏,如选择“追兔”的游戏,选出几名学生摆出姿势来扮演“山洞”,然后将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猎人,一组扮演兔子展开游戏,通过设计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剧情,使得大家都非常乐意参与,在游戏过程当中起到了跑步锻炼的效果。整个游戏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跑道赛跑,显得更加有趣,学生们乐于参与。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妨设计一些稍微需要动脑的体育游戏,比如采取“百花争艳”的游戏模式,将整个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先进入画有花瓣图案的圈子当中,当沙包同时放进不同圈中,学生需要用最短的方式将沙包全部收集起来,用时短者获胜。在这种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思考最佳策略完成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同时完成了应有的体育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游戏竞技性
当体育课堂出现班级同学兴趣不高时,有必要选择具有更强竞技性的游戏去吸引同学们参与进来。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阿莫拉什维利就指出,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借助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引导他们依靠自身取得成功。因此,在体育过程当中引入一些对抗性较强的游戏项目,合理安排组员分配,往往能够使得原本兴趣不高的同学因为自身的胜负欲而积极参与到游戏项目之中。笔者曾在针对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借助于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间存在的微妙情绪,采用男女平均分配的方式,展开接力比赛,并安排一部分同学在旁边加油助威,最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体育竞争氛围。
(三)游戏过程穿插知识讲解
教学始终是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评判游戏教学模式优劣的最终标准,应当观察学生们是否在体育课程当中学习到了必备的体育知识,完成了足量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在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讲解相关体育知识。比如当学生们参与“追兔”游戏时,教师应当在游戏开始之前讲解关于赛跑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进行热身运动、正确的跑步姿势等体育技能。作为游戏的引导者与课程的安排者,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最佳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平台。
結束语:
目前国内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研究,尤其围绕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偏少,因此应当加强游戏教学模式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笔者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协调游戏内容的趣味性、竞技性以及训练效果,进行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0.
[2]约翰·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3]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江雪. 教育中的自发活动[J]. 2003.
[4]朱佩荣.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原则[J]. 全球教育展望,198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游戏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体育课堂绝不应该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本文基于学者李秉德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将其阐述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拥有系统化的教学范式[1],结合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对于游戏的定义,深入挖掘以游戏这一形式开发出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与体质特点,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并优化游戏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素养。
一、游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课堂,引起学生兴趣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具有固定时空范围且拥有绝对规则约束,随着游戏进行能够带来紧张、愉快的情感的消遣活动[2]。而体育游戏,是将体育活动加入一定的情节与规则,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效果的教学方法。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正处于爱玩的年龄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模式,随着课堂趣味性得到增强,学生上课期间的注意力与兴趣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利于学生合作,增进师生交流
在体育课程当中引入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当中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当中进行更多的沟通,区别于传统的课堂,学生能够在更加亲密的合作与交流之中收获到更多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他们拥有了更多表达与社交的空间;另外一方面,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需要相互协调与合作,有时老师也需要参与进去,与学生们一同参与,共同竞争,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为游戏目标努力,潜移默化之下,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并理解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下体育课程应当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激发学生斗志,提升锻炼效果
游戏往往有着明确的胜负标准,因此,相比于传统体育课程中大家一起练习体操、跑步等类似项目,采取游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胜利的渴望情绪,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当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游戏的成果时,他们将收获到极大的乐趣,这无形之中能够唤出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长期以往,势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锻炼的好处。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针对不同群体灵活设计游戏
国外学者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教学模式应当做到精心设计,善于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强调游戏也需要符合人类的天性与个体特点[3]。基于这一理论,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普遍状态,有目的性地去设计课程游戏安排。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当设计一些操作相对简单且安全,同时也具备趣味性地游戏,如选择“追兔”的游戏,选出几名学生摆出姿势来扮演“山洞”,然后将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猎人,一组扮演兔子展开游戏,通过设计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剧情,使得大家都非常乐意参与,在游戏过程当中起到了跑步锻炼的效果。整个游戏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跑道赛跑,显得更加有趣,学生们乐于参与。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妨设计一些稍微需要动脑的体育游戏,比如采取“百花争艳”的游戏模式,将整个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先进入画有花瓣图案的圈子当中,当沙包同时放进不同圈中,学生需要用最短的方式将沙包全部收集起来,用时短者获胜。在这种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思考最佳策略完成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同时完成了应有的体育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游戏竞技性
当体育课堂出现班级同学兴趣不高时,有必要选择具有更强竞技性的游戏去吸引同学们参与进来。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阿莫拉什维利就指出,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借助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引导他们依靠自身取得成功。因此,在体育过程当中引入一些对抗性较强的游戏项目,合理安排组员分配,往往能够使得原本兴趣不高的同学因为自身的胜负欲而积极参与到游戏项目之中。笔者曾在针对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借助于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间存在的微妙情绪,采用男女平均分配的方式,展开接力比赛,并安排一部分同学在旁边加油助威,最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体育竞争氛围。
(三)游戏过程穿插知识讲解
教学始终是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评判游戏教学模式优劣的最终标准,应当观察学生们是否在体育课程当中学习到了必备的体育知识,完成了足量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在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讲解相关体育知识。比如当学生们参与“追兔”游戏时,教师应当在游戏开始之前讲解关于赛跑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进行热身运动、正确的跑步姿势等体育技能。作为游戏的引导者与课程的安排者,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最佳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平台。
結束语:
目前国内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研究,尤其围绕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偏少,因此应当加强游戏教学模式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笔者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协调游戏内容的趣味性、竞技性以及训练效果,进行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0.
[2]约翰·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3]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江雪. 教育中的自发活动[J]. 2003.
[4]朱佩荣.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原则[J]. 全球教育展望,198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