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我们一直都在讲如何选择葡萄酒,如何喝葡萄酒,那么在购买之前,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喝一支葡萄酒?为什么有的贵,有的又很便宜?我们究竟喝的是什么?除了市场原因,其实每支葡萄酒或者酒庄,背后都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也就形成了他们背后的隐形价值。就算同一个地方的酒庄,它们的葡萄酒也不一定价格相同,那些拥有伟大故事的葡萄酒,价格不仅高,而且很多人蜂拥而至,究其原因,我们应该是在消费那段历史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与葡萄酒的那些事儿。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钟情一世的酒庄
说到历史名人和葡萄酒,不得不首先从法国开始说起,直到今天,人们讲起来,他也是法国人心中最敬重的人物,他就是法兰西第一皇帝拿破仑。
如果让法兰西皇帝与葡萄酒联系在一起,那非福乐父子酒庄莫属,毕竟只有福乐父子酒庄能用拿破仑像来做酒标,接下来就聊一聊他们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23年4月,出生于科西嘉岛的法国少尉拿破仑,被派到博讷执行任务,他到博讷之后便被这里富庶而美丽的葡萄园,以及品质上佳的好酒深深地吸引住。而除了美酒,一位酒农美丽的女儿,跟他们家的酒一样,深深勾住了拿破仑的灵魂。两人一见钟情,甚至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后来拿破仑被召回巴黎,临行前特意送了一枚戒指给姑娘,并答应过几年退役后就来博讷跟姑娘完婚。姑娘当真,左等右等,却等来了她的情人当上法兰西皇帝的消息。这时,昔日的少女已成了半老徐娘,只有那枚戒指,成了她青春的回忆。
当庄主得知法兰西的皇帝曾经喜欢过自己的外孙女后,生产了一款以拿破仑名字命名的酒。据说拿破仑收到此酒后,委托信使带来了一幅拿破仑一身戎装在橡木桶边喝酒的画像,这幅画便成了这款酒的酒标,并一直沿用至今。
伟大领袖斯大林的特殊癖好
以上讲到的葡萄酒的代表性国家,接下来应该说一说与我们最为接近的历史名人,毕竟离开的时间还不算久远,他的事迹早已载入近代史册,也更被我们所熟知,他便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领袖斯大林。
在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年代,毛泽东与斯大林是全球的两大焦点人物。据说,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喝的不是伏特加,而是格鲁吉亚的葡萄酒。而说到格鲁吉亚,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我们还是要讲一段与之有关的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毛泽东访问苏联。在晚宴上,毛泽东看到斯大林将红白葡萄酒混合起来喝,很好奇,便悄悄问旁边人为什么,这被斯大林听到。斯大林带着几分笑意解释:“这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了,每种葡萄酒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醇香,特别是这格鲁吉亚酒。我觉得红酒中渗一点白的味道更浓郁,就像一束鲜花散发着多种花的香味。”
斯大林对葡萄酒情有独钟,源于他在流放期间曾患伤寒症,监狱里一位狱医悄悄给他一点红葡萄酒,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从此,他便深信葡萄酒的神奇功效。当然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葡萄酒便成为苏联时期的国宴酒,这样看来,伟人斯大林还是很关怀家乡的经济发展的。
“酒鬼”莎士比亚的饮酒哲学
西方人有一个信条,那就是“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所以艺术圈的很多大师们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比如“酒鬼”莎士比亚,我们可以从他的饮酒哲学或者作品里看到,莎士比亚有喜欢的葡萄酒,也有对葡萄酒的一番思考。
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臃肿奢靡的福斯塔夫(Falstaff),曾在体现纸醉金迷生活的描述中,赞颂一种叫做“Sack”的葡萄酒,实际上这是从西班牙进口的一种加强葡萄酒,也就是16世纪时出现的雪莉酒的前身,当然莎士比亚还把它比作“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阳光”,这也成为今天西班牙人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莎士比亚的饮酒哲学:“一杯上好的葡萄酒有两重作用。它首先会升入头脑,把包围在头脑四周的一切愚蠢沉闷的乌烟瘴气全部驱散,使它变得敏悟机灵,才思奋发,充满活泼热烈而有趣的意象。当把这种意象形之唇舌,便是绝妙的词锋。葡萄酒的第二重作用就是使血液温暖;一个人的血液本来是冰冷而静止的,肝脏也呈现着苍白的颜色,而那正是孱弱和怯懦的标记。可是,葡萄酒会使血液发生热力,并驱使血液畅流到全身各处。”
孟德斯鸠:不是大学者的土豪肯定不是好酿酒师
说起孟德斯鸠,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等。
撇开话题首先纠正一下国人对他的称呼,其实孟德斯鸠是他的姓氏,这位男爵的全名很长,被译为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咱们姑且就以国人习惯,将错就错继续用“孟德斯鸠”。其次,孟德斯鸠除了以上众多耀眼光环外,用今天的话形容,他还是一个土豪,既拥有酒庄,也是酿酒师,不但喜欢匈牙利的甜酒,对莱茵河的雷司令和意大利的酒也情有独钟,可以说是哲人圈里最会酿酒的大师。
作为孟德斯鸠的大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等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他对抗强权、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如果从思想精神高度来讲,绝对可以说是空前巨作,不过太高的东西,往往不够接地气,今天就讲一段他的有关葡萄酒的有趣故事。
法王路易十五看不惯波尔多的贵族有遍地的葡萄和美酒,就下令让波尔多种麦子。为了波尔多的葡萄酒,孟德斯鸠带头反对,也正是因为孟德斯鸠一次次对强权的抗争,挽救了波尔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部部巨作,这样看来也应对了那句话,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不过最值得庆幸的是,波尔多那贫瘠的土地始终没有种植小麦,不然今天那些波尔多的美味葡萄酒,就要与我们失之交臂了。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钟情一世的酒庄
说到历史名人和葡萄酒,不得不首先从法国开始说起,直到今天,人们讲起来,他也是法国人心中最敬重的人物,他就是法兰西第一皇帝拿破仑。
如果让法兰西皇帝与葡萄酒联系在一起,那非福乐父子酒庄莫属,毕竟只有福乐父子酒庄能用拿破仑像来做酒标,接下来就聊一聊他们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23年4月,出生于科西嘉岛的法国少尉拿破仑,被派到博讷执行任务,他到博讷之后便被这里富庶而美丽的葡萄园,以及品质上佳的好酒深深地吸引住。而除了美酒,一位酒农美丽的女儿,跟他们家的酒一样,深深勾住了拿破仑的灵魂。两人一见钟情,甚至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后来拿破仑被召回巴黎,临行前特意送了一枚戒指给姑娘,并答应过几年退役后就来博讷跟姑娘完婚。姑娘当真,左等右等,却等来了她的情人当上法兰西皇帝的消息。这时,昔日的少女已成了半老徐娘,只有那枚戒指,成了她青春的回忆。
当庄主得知法兰西的皇帝曾经喜欢过自己的外孙女后,生产了一款以拿破仑名字命名的酒。据说拿破仑收到此酒后,委托信使带来了一幅拿破仑一身戎装在橡木桶边喝酒的画像,这幅画便成了这款酒的酒标,并一直沿用至今。
伟大领袖斯大林的特殊癖好
以上讲到的葡萄酒的代表性国家,接下来应该说一说与我们最为接近的历史名人,毕竟离开的时间还不算久远,他的事迹早已载入近代史册,也更被我们所熟知,他便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领袖斯大林。
在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年代,毛泽东与斯大林是全球的两大焦点人物。据说,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喝的不是伏特加,而是格鲁吉亚的葡萄酒。而说到格鲁吉亚,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我们还是要讲一段与之有关的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毛泽东访问苏联。在晚宴上,毛泽东看到斯大林将红白葡萄酒混合起来喝,很好奇,便悄悄问旁边人为什么,这被斯大林听到。斯大林带着几分笑意解释:“这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了,每种葡萄酒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醇香,特别是这格鲁吉亚酒。我觉得红酒中渗一点白的味道更浓郁,就像一束鲜花散发着多种花的香味。”
斯大林对葡萄酒情有独钟,源于他在流放期间曾患伤寒症,监狱里一位狱医悄悄给他一点红葡萄酒,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从此,他便深信葡萄酒的神奇功效。当然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葡萄酒便成为苏联时期的国宴酒,这样看来,伟人斯大林还是很关怀家乡的经济发展的。
“酒鬼”莎士比亚的饮酒哲学
西方人有一个信条,那就是“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所以艺术圈的很多大师们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比如“酒鬼”莎士比亚,我们可以从他的饮酒哲学或者作品里看到,莎士比亚有喜欢的葡萄酒,也有对葡萄酒的一番思考。
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臃肿奢靡的福斯塔夫(Falstaff),曾在体现纸醉金迷生活的描述中,赞颂一种叫做“Sack”的葡萄酒,实际上这是从西班牙进口的一种加强葡萄酒,也就是16世纪时出现的雪莉酒的前身,当然莎士比亚还把它比作“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阳光”,这也成为今天西班牙人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莎士比亚的饮酒哲学:“一杯上好的葡萄酒有两重作用。它首先会升入头脑,把包围在头脑四周的一切愚蠢沉闷的乌烟瘴气全部驱散,使它变得敏悟机灵,才思奋发,充满活泼热烈而有趣的意象。当把这种意象形之唇舌,便是绝妙的词锋。葡萄酒的第二重作用就是使血液温暖;一个人的血液本来是冰冷而静止的,肝脏也呈现着苍白的颜色,而那正是孱弱和怯懦的标记。可是,葡萄酒会使血液发生热力,并驱使血液畅流到全身各处。”
孟德斯鸠:不是大学者的土豪肯定不是好酿酒师
说起孟德斯鸠,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等。
撇开话题首先纠正一下国人对他的称呼,其实孟德斯鸠是他的姓氏,这位男爵的全名很长,被译为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咱们姑且就以国人习惯,将错就错继续用“孟德斯鸠”。其次,孟德斯鸠除了以上众多耀眼光环外,用今天的话形容,他还是一个土豪,既拥有酒庄,也是酿酒师,不但喜欢匈牙利的甜酒,对莱茵河的雷司令和意大利的酒也情有独钟,可以说是哲人圈里最会酿酒的大师。
作为孟德斯鸠的大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等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他对抗强权、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如果从思想精神高度来讲,绝对可以说是空前巨作,不过太高的东西,往往不够接地气,今天就讲一段他的有关葡萄酒的有趣故事。
法王路易十五看不惯波尔多的贵族有遍地的葡萄和美酒,就下令让波尔多种麦子。为了波尔多的葡萄酒,孟德斯鸠带头反对,也正是因为孟德斯鸠一次次对强权的抗争,挽救了波尔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部部巨作,这样看来也应对了那句话,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不过最值得庆幸的是,波尔多那贫瘠的土地始终没有种植小麦,不然今天那些波尔多的美味葡萄酒,就要与我们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