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贯穿小学教育的始终,所以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就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小学生提升各项能力的基础,对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简单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传授、教导,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感悟和欣赏语文课程里科目及内涵。同时,阅读可以增长人的阅历。所以,教师们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的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通过整体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大声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带着感情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但不要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样。带着感情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不仅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而且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在反复诵读文章的时候,学生会感受到语言文字里的语气、句式和修辞等。这些感受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在阅读的时候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因为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体内的热情,在语文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对语文课文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动力和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特点,以及教学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新奇的、有趣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用这样的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活动,由此触发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独特的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细心地进行观察,以此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了解。尤其是那种具有常识性内容的语文课文,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剪桃枝》这篇课文,讲到剪桃树枝的学问,把旁枝、汲取营养但又无用的枝条剪掉。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果园亲眼去看园工剪枝,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式,引领学生领悟文章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保证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阅读经历都有限,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对学生阅读的指导的过程中,不要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阅读的方式直接硬塞给学生,而应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慢慢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教师们可以精心设置一些关于思维方面的情境,在情境中抓住有关阅读训练方面的有效的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比如在课文《珍珠鸟》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对经典的情节加以理解,例如冯骥才对小珍珠鸟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教师可以对这些细节描写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细致地描写小珍珠鸟的活动呢?”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有更深刻的体会。学生也会因此而掌握这类阅读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几个词,这些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经典的地方,以此指导学生阅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找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上面《珍珠鸟》的例子,作者对小珍珠鸟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教师对小珍珠鸟细致描写的场景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这么细致地描写珍珠鸟停在作者肩上睡着了的场景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会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用心,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
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带着质疑进行针对性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学生在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都会同情小女孩的遭遇,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这么不幸却还可以幸福地笑着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会产生很大的疑问,从而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渗透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式。同时要结合文章中经典的语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当然,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不断深入地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張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
[3]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传授、教导,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感悟和欣赏语文课程里科目及内涵。同时,阅读可以增长人的阅历。所以,教师们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的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通过整体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大声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带着感情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但不要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样。带着感情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不仅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而且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在反复诵读文章的时候,学生会感受到语言文字里的语气、句式和修辞等。这些感受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在阅读的时候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因为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体内的热情,在语文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对语文课文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动力和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特点,以及教学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新奇的、有趣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用这样的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活动,由此触发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独特的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细心地进行观察,以此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了解。尤其是那种具有常识性内容的语文课文,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剪桃枝》这篇课文,讲到剪桃树枝的学问,把旁枝、汲取营养但又无用的枝条剪掉。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果园亲眼去看园工剪枝,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式,引领学生领悟文章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保证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阅读经历都有限,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对学生阅读的指导的过程中,不要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阅读的方式直接硬塞给学生,而应该进行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慢慢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教师们可以精心设置一些关于思维方面的情境,在情境中抓住有关阅读训练方面的有效的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比如在课文《珍珠鸟》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对经典的情节加以理解,例如冯骥才对小珍珠鸟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教师可以对这些细节描写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细致地描写小珍珠鸟的活动呢?”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有更深刻的体会。学生也会因此而掌握这类阅读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几个词,这些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经典的地方,以此指导学生阅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找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上面《珍珠鸟》的例子,作者对小珍珠鸟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教师对小珍珠鸟细致描写的场景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这么细致地描写珍珠鸟停在作者肩上睡着了的场景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会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用心,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
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带着质疑进行针对性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学生在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都会同情小女孩的遭遇,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这么不幸却还可以幸福地笑着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会产生很大的疑问,从而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渗透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式。同时要结合文章中经典的语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当然,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不断深入地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張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
[3]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