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理念和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而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作业的批改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只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而是要在学生的作业上加上一定评语,以此来进行点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 教师角色 批改方式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34-01
小学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就有不少教师奉行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机械地训练大量的习题。而不是注重从培养思维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显然,这部分教师的理念还很落后,还没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点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真正的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由于以前的数学老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因此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感觉,因为他们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而数学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密切,无论是数、运算,还是形状、数量关系,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的数学把握。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展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貌似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规律),并加以应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在“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不要局限在讲授课本的内容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
二、转变作业批改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是给予学生对或错的判断,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能转变作业批改方式,比如,给学生的作业加上一定评语。这种作业批阅方式,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
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分钟,王平跳了327下,张民平均每分钟比王平多跳12下。张民一共跳了多少下?一般学生的解答方法是:(327÷3+12)×3=363(下)。如果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张民3分钟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这样的话,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列出了其他算式:327+12×3=363(下)、12×3+327=363(下)。
总之,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益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是个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和善问。第二,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同学向经常提问的学生学习,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的目标,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后就能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 教师角色 批改方式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34-01
小学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就有不少教师奉行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机械地训练大量的习题。而不是注重从培养思维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显然,这部分教师的理念还很落后,还没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点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真正的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由于以前的数学老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因此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感觉,因为他们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而数学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密切,无论是数、运算,还是形状、数量关系,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的数学把握。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展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貌似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规律),并加以应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在“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不要局限在讲授课本的内容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
二、转变作业批改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是给予学生对或错的判断,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能转变作业批改方式,比如,给学生的作业加上一定评语。这种作业批阅方式,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
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分钟,王平跳了327下,张民平均每分钟比王平多跳12下。张民一共跳了多少下?一般学生的解答方法是:(327÷3+12)×3=363(下)。如果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张民3分钟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这样的话,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列出了其他算式:327+12×3=363(下)、12×3+327=363(下)。
总之,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益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是个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和善问。第二,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同学向经常提问的学生学习,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的目标,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后就能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