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优化与学生思维激活探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指導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习题教学,包含着几个必备的环节,诸如精心挑选、有的放矢、答后指导等,从这几个方面实施教学。以“问题”为教学手段,创设创新氛围和创新情境,逐步深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索,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习题;教学;要求;原则;指导
  习题课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习题课能够达到巩固基础、强化技能、查漏补缺和提升迁移发散等综合能力的效果。上好习题课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更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以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习题教学,包含着几个必备的环节,诸如精心挑选、有的放矢、答后指导等,从这几个方面实施教学。以“问题”为教学手段,创设创新氛围和创新情境,逐步深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索,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习题教学开展的要求
  既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对于习题设置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1)习题的设置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疑难点设置习题,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留下深刻印象。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突出了。
  (2)习题的设置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也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3)习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确实有能力解决。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自觉的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
  (4)习题的设置要抓住思维的发散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然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也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思维的能力,不然学生可就真的就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了。
  同时我们要明确,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
  (1)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2)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模型。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习题的选择原则
  语文习题课上,习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法,影响到习题训练的效率,影响到习题训练的效果。那么,如何选择习题呢?
  第一,注重基础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的方法。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觉得自己学得还可以,但考试后成绩总是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更不可能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要发现教材中的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不过很多老师抱怨基础的题目不好选、难选,其实关注教材的课后习题即可。因为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凭借。《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些课后习题,优化语文教学。
  第二,注重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与时俱进的大环境要求之下,对于语文的要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语文在也不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根据这几年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我发现把语文的教学变成一种习题式,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更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们也希望课堂是能给他们教一些学习方法,针对性的教学更适合现在的学生。
  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设计了以下有个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这首古诗,并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按着高考的考点来完成的。
  1、找出所有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2、首联你觉得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3、颔联那两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
  4、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如何理解“涕泗流”?
  6、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分析?
  学生整节课思维都能动起来,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问题的设计是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思路设计的。学生完成的情况也很好。当然在这样设计之后我会把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告诉给学生们,例如古诗词炼字类解题方法、思想内容类解题方法、意境类解题方法等等,这样学生们也很乐意接受,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的很充实,很有收获。
  再例如我在教《荷塘月色》时设计了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①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②作者說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③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 按照文章先后依次罗列如下:
  ①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②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③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④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⑤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⑥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文章虽然优美但是如果让我们自己来写会不会也会写成这个样子呢?
  此外学生如果能从优美的文章里面学到除了优美句子之外的东西,学生们是非常愿意做的。现在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这种习题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教学理念,能让学生真真正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注重灵活性
  所选课外习题,要能一题多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一道题目做出后,并不是就已经完成,如果能依据语文知识、学科原理和答题规律,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如:①题型有何特征?解法有何规律?
  ②在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解题的切入点在哪里,涉及哪些基础知识?
  ③该类题目能否建立一定的解题模型,如何建立?
  ④在题目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应注意什么问题?
  ⑤题目能否变形,结论能否推广?等等。
  通过一题多思,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建立了课本知识、例题、习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在解题时做到“遇新题、忆旧题、多思考、善联想、想方法、多变换、找规律”。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习题课的教师教学指导
  在学生解答语文习题的过程中,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着错误,而在于教师应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让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法,将习题课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值?
  1、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语文问题,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习题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灵活应变的良好思维习惯。
  如;在做《太行之力》的阅读时,有一问是“太行之力是如何在太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
  学生因平时老师讲“如何、怎样”等词就意指考艺术手法,马上就认定此题为艺术手法题,答题就往描写、比喻等方向靠拢。其实此题中涉及了诱误因素,它在“如何”后面设置了一个限制条件“在太行人身上”, 此题实际上考的是内容的概括。可学生固定思维, 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对此,习题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出学生会掉入“陷阱”的原因,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以达到“以错改错”之目的。
  2、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解题的错误分析
  在语文解题中,学生表现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错误有:(1)知识性错误。表现为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读不懂术语词。(2)逻辑性错误。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以现象解释现象;偷换概念等。(3)策略性错误。如不能正确构建解题模式;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从反向思考;不能恰当地转化问题等。(4)心理性错误。表现为由于心理能力不足而导致错误;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势态而导致错误等等。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错误分析,帮助学生优化思维品质,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能力。
  3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解题技巧来源于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良好的思维和解题经验等,它是教师长期训练的结果。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常规方法解题的同时,应经常加强学生技巧性解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1)提高审题的技巧
  教会学生审题,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组成部分。在审题中应帮学生做到:首先对题目的文字要仔细阅读,通过读题弄清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到题目中关键字或词,将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通过处理,使问题变得清晰、明朗。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好习惯
  在自习课上,经常看到几个同学在一块商量作业,有的同学题做不出来,经别的同学一点拨,思路豁然开朗,就解出了答案。而这种现象不是好现象。因为高考的竞争,并不是考场上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做题,要求的是学生独立完成。故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不和其他同学商量做题,另一方面课堂上老师也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学生能做的,通过思考能打开思路的教师不能轻易去迅速点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消化解决。我们都知道,做题像个窗户纸,一捅就破。所以平时多给学生思考余地,让他们自己去捅窗户纸,从而增加他们做题的自信心,延长其思维维度。
  (3)培养学生规范表述的习惯,培养准确率意识
  同一个题目,同样的思路,若一个同学表达规范,另一个表达不规范,卷面看起来感觉不一样,得分也会不一样。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要求学生想好了再写,写的时候不要前言不搭后语,做到语言有序,逻辑有序,思路清晰。多注重解题步骤规范性、表述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只有平时养之有素,训练有素,到高考时才会应付自如。
  四、结语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认识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运用正确的方法组织习题课教学,让习题课教学更有效,更高效。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由重知识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重掌握向纠错反思转变,由就题论题向借题发挥转变。真正发挥习题功效,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坚持“师道尊严”要求学生记住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记住老师讲的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解答思路,从而模仿解题,因而大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欢乐与乐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教学流程等方面认真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期刊
常州地处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吸引大量各地务工人员来此寻求工作岗位,这也导致常州的流动人员数量迅猛增长。因此,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对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幼儿园的流动学前儿童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
期刊
摘要:2014年浙江省、上海市启动新高考改革的步伐,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试验点、排头兵,其改革力度、学习、考试的方式方法、大学录取原则以及对高中和高校所产生的影响等受到了全国人的关注。接下来,还会陆续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到高考改革的大军队伍中来,全国几百万的考生都会“卷”入到新高考改革的洪流之中,这种影响对学生、高中、大学都是深刻的。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立体化
期刊
有人说过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是咫尺天涯。这应该是两颗曾经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历经考验后分崩离析的尴尬距离吧!今天且不论它,言归正题,我很好奇,想问大家有思考过共同担负着教育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是多少吗?能用一句比较贴切的话语来作个形象的表述吗?此刻,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开始思索,并认真地在心里描摩着。它们应该异彩纷呈。要我这位从教20年来一直奔走在教育教学探索路上的寻梦者来说,家长与教师的
期刊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地理位置特殊,无论是当地农民还是外地农民工,其子女都有可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而小学生思想意识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也让教育工作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价值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价值教育  一、引言  城乡结合部的的人群类型众多,虽然经济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从教育意识方面来看,
期刊
摘要:在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转型期,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研究生群体。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生;心理健康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使得广大学生发自内心、心悦诚服的接受和认可宣传教育的内容
期刊
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根据这一部署,各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重新修编,并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此次教材更名是品德课程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
期刊
摘要:谁断了学生创作之源,抑了写作之兴?又如何让学生找到创作之源、激发写作之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生活的角度教学中学作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同时还能提高他们习作的内涵和底蕴。但是,如何将生活素材巧妙地引入作文课并发挥其最大价值,这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重点问题。我认为,挖掘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和真实事件,指导学生正确利用文学技巧将其润色、修饰,这样可以使他们的习作更加富有可读性和内涵。
期刊
摘要: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且教师单纯地讲解课堂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中,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2011年微信的产生,到现在为止仅仅不过七年的时间,微信的使用群体数量却不断增加。中学生是微信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微信进行沟通交流、接收信息、发表言论,作为中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沟通功能、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等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关键词:微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