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提问,是全面落实新课改教育要求的需要,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科学引导,鼓励肯定,让学生敢于提问,能够提问,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數学;课堂提问;引导对策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体现的仅仅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提出新的问题,不仅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需要学生有思维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提出新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进步的标志。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新课改将“两能”的教育要求扩充为“四能”,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探索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对策。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一)是全面落实新课改教育要求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将“两能”变“四能”。主要体现为: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诚然,在学习活动中,“分析和解决”涉及的是已知知识领域,而“发现和提出”涉及的则是未知。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四能”目标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了教师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积极改革创新教学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希望。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四能”教育目标相符,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怎样科学的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一)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首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民主、平等为依托,给予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有问题时,能够大胆地向教师提出。同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无论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当给勇敢举手提问的学生鼓励:如语言鼓励、眼神鼓励、肢体动作鼓励等,让学生认识到提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一些提问空间。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是“从头讲到尾”,学生提问的空间被压缩。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自己向学生提问,而很少让学生向自己提问。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每节课后,会预留几分钟时间作为答疑解惑时间,笔者将这个时间定义为“答题闯关时间”:学生为“出题者”,老师为答题者,看哪位学生能够提出最难的问题,难住老师,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将会“大大有奖”。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让学生提问的疑虑完全消除,学生们都绞尽脑汁,希望提出难的问题难住老师,整个提问环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开设活动,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科学提出数学问题,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习惯竞技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笔者开设了“你问我答大比拼”活动,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每个小组6名成员,其中3人为“出题者”,3人为“答题者”。第一轮比赛,有“出题者”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向“答题者”提问,第一轮比赛结束之后,角色互换,进行下一轮的答题比赛。这样的活动开展,不仅“全员参与”,同时,富有竞技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构建互动、愉悦的数学教学课堂。
(三)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提问,有“不能问”和“不敢问”之分。“不能问”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因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自主思考,因此难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不敢问”,则体现为学生有了数学问题,但迫于心理压力而不敢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科学解决“不能问”的问题;并通过鼓励引导,解决“不敢问”的问题。笔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通过对比联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列的过程中,笔者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研究,引导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学生提出问题:等比数列中任何一组连续数据都是等比数列吗?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首先是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在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四基”“四能”的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敢问、不能问的现状,科学引导,鼓励肯定,让学生敢于提问、有能力提问,培养善于提问“小达人”,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岩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辽宁教育,2018(7):87-88.
关键词:小学數学;课堂提问;引导对策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体现的仅仅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提出新的问题,不仅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需要学生有思维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提出新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进步的标志。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新课改将“两能”的教育要求扩充为“四能”,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探索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对策。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一)是全面落实新课改教育要求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将“两能”变“四能”。主要体现为: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诚然,在学习活动中,“分析和解决”涉及的是已知知识领域,而“发现和提出”涉及的则是未知。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四能”目标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了教师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积极改革创新教学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希望。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四能”教育目标相符,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怎样科学的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一)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首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民主、平等为依托,给予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有问题时,能够大胆地向教师提出。同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无论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当给勇敢举手提问的学生鼓励:如语言鼓励、眼神鼓励、肢体动作鼓励等,让学生认识到提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一些提问空间。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是“从头讲到尾”,学生提问的空间被压缩。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自己向学生提问,而很少让学生向自己提问。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每节课后,会预留几分钟时间作为答疑解惑时间,笔者将这个时间定义为“答题闯关时间”:学生为“出题者”,老师为答题者,看哪位学生能够提出最难的问题,难住老师,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将会“大大有奖”。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让学生提问的疑虑完全消除,学生们都绞尽脑汁,希望提出难的问题难住老师,整个提问环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开设活动,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科学提出数学问题,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习惯竞技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笔者开设了“你问我答大比拼”活动,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每个小组6名成员,其中3人为“出题者”,3人为“答题者”。第一轮比赛,有“出题者”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向“答题者”提问,第一轮比赛结束之后,角色互换,进行下一轮的答题比赛。这样的活动开展,不仅“全员参与”,同时,富有竞技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构建互动、愉悦的数学教学课堂。
(三)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提问,有“不能问”和“不敢问”之分。“不能问”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因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自主思考,因此难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不敢问”,则体现为学生有了数学问题,但迫于心理压力而不敢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科学解决“不能问”的问题;并通过鼓励引导,解决“不敢问”的问题。笔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通过对比联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列的过程中,笔者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研究,引导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学生提出问题:等比数列中任何一组连续数据都是等比数列吗?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首先是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在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四基”“四能”的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敢问、不能问的现状,科学引导,鼓励肯定,让学生敢于提问、有能力提问,培养善于提问“小达人”,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岩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辽宁教育,2018(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