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台直喷增压汽油机上应用可变进气凸轮技术,研究了不同凸轮型线对发动机部分负荷工况经济性的影响。研究所用的可变凸轮由长行程凸轮和短行程凸轮组成,长、短行程凸轮切换通过电磁阀控制实现。研究结果表明,短行程凸轮通过进气门早关实现米勒循环,进气压力提升后有利于降低泵气损失和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短行程凸轮应用在不同负荷下降低燃油消耗率1.9%~3.4%,不同工况下节油机理不尽相同。对于非爆震限制工况,如平均有效压力为0.5 MPa工况,短行程凸轮应用导致燃烧持续期延长,而油耗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未燃损失下降和机械损
以氯化镧、氯化铈、对甲基苯甲酸(PTA)、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镧铈(PTALC)。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的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高温老化箱实验研究了对甲基苯甲酸镧铈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对甲基苯甲酸镧铈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季戊四醇(PE)等进行热稳定性能比较与复配。结果表明,合成的对甲基苯甲酸镧铈的分子式为:La
xCe
1-x(C
8H
7O
2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要快速,其瞬态程度更高,势必造成起动过程排放控制困难。为了研究不同起动瞬态变化条件下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基于自行搭建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试验平台,分别用24 V原机起动和800 r/min,1000 r/min及1200 r/min转速拖动发动机起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拖动转速升高,起动过程中的缸内压力峰值、平均有效压力和燃烧持续期均减小,但减少幅度会降低,800 r/min拖动起动时,燃烧波动较大;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CO,NOx和Soot排放均随着拖动转速的
基于光学单缸机和高速摄影,结合点火系统的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弧的形成和发展受进气流场和点火能量的影响以及高能点火对稀薄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点火系统放电持续时间约2.6 ms,初始功率约30 W,且功率随时间迅速衰减,点火能量仅40 mJ。相比常规点火,高能点火系统通过大电流和长时间的设计,16 V供电下放电持续4.3 ms,初始功率达120 W,点火能量达254 mJ。在144 mJ点火能量下,随着进气压力从35 kPa逐渐增至101 kPa,电弧被吹断的概率从14%增至73%。在66 kPa进气
被动式氨SCR系统是一种应用在稀燃发动机,可减少NOx排放,生产SCR用氨的后处理方法,该系统使用NO与H2作为原料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用于后续SCR脱硝。通过试验研究,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SHS)法合成了Pd0.01CuxCe(1-x/2)Zr(1-x)/2 Oy(x=0,0.1,0.2,0.4)催化剂。用XRD、BET、Raman、H
中小型水利工程因施工工期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客观因素,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公共安全影响大、技术要求高的拱坝等水工建筑物,其施工质量尤应重视。采用故障树的方法梳理了混凝土拱坝的质量事故类型,通过文献计量、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中小型拱坝各类质量事故的施工风险,识别出混凝土拱坝的初始施工质量风险指标,进而采用专家甄别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提出了中小型混凝土拱坝施工质量风险及评价指标,为中小型拱坝施工质量监管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根据NB 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澜沧江苗尾水电站枢纽工程竣工安全鉴定工作大纲》规定要求,应按照设定地震法确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作为人工合成地震波的目标谱,对苗尾水电站砾质土心墙堆石坝进行抗震复核计算。根据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结合坝料动力试验成果,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苗尾水电站砾质土心墙堆石坝进行抗震复核分析。复核结果表明,大坝抗震安全性能良好,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王水分解样品,在pH约为0.70的溶液中,硅酸和钼酸铵生成硅钼杂多酸,用草酸掩蔽磷、砷,以亚铁还原硅钼黄杂多酸成硅钼蓝杂多酸,于波长810 nm处测定,以标准加入法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稀土钢用稀土铁合金中硅的方法。分别在稀土、铁单独存在以及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其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的基体效应对测定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实验选择标准加入法来校正铁基体效应对测定的影响。由于钼酸铵溶液、草酸溶液及硫酸亚铁铵溶液的用量会交互影响硅钼蓝的显色反应,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三种试剂的用量。显
氟化亚铁(FeF2)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充放电电势而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正极材料的优选,但其导电性差、电化学过程中体积变化等因素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以二茂铁和氟化铵作为
曲轴的扭振严重影响发动机寿命及NVH性能,目前,工程上普遍采用单一的集总参数法对曲轴进行扭振分析,由于缺少相关的验证过程,所得的仿真结果置信度存疑,只能依赖台架试验结果来证明,费时费力,不利于CAE分析改进。本研究提出一种校核修正方法来建立具有较高置信度的发动机曲轴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扭振分析,详细讨论了集中模型中各个自由度转动惯量、刚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对比验证提高惯量、刚度的准确性;增加轴系三维和一维多级模态对比分析来修正和检验一维当量模型的准确性,提升一维当量模型的置信度。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对所建立的仿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