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知道的。作为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教学得到延伸。
这是我的一次教学经历:当看见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总是零乱,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把教室里的课桌摆放得整齐?在学生打扫卫生结束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有什么感受?”(我们的课桌总是摆放不整齐)“那大家想想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们把课桌摆放整齐?”经过大家的讨论,提出可以根据做课间操时站的队列的形式,在教室里标出每张课桌桌脚的位置,把课桌“站”整齐。
第二天,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看不到操场上的“圆点”。学生为了美观,把“圆点”画得很小,被桌脚压住了。如果哪个孩子的课桌没有对齐,他们都能很快地找到原来的位置,教室的零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先表扬学生把课桌摆放整齐了,然后询问学生设计的都是这种摆放形式吗?学生分组汇报。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种摆放方式?学生不仅汇报了课桌的排列,还考虑到了第一排离黑板的距离、课桌间前后距离是否适当、纵排之间是否有利于同学的走动、是否有助于遇到地震等灾害时的疏散、存放卫生工具的位置、后面多余的面积用作课内的活动场所等等。
在摆放课桌的整个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学生为了把课桌摆放整齐和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主动参与,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整合自己在课外了解的知识,考虑教室的整体布局,不时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学生不仅把课桌摆放整齐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使数学教学不再局限课堂。
一、突破时空的限制,灵活多样施教,让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可以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要只围着教材设计的情境而教學,这样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不便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的数学知识得到积累、数学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的成功和快乐。如:在教学“方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操场或野外去走一走,并用“前后、左右、上下”说说你所见到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100米、10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的重量,感受50克、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样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搬”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学习,这些活动的气氛大多轻松、愉快,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乐趣。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的运用延伸到生活之中。新课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一,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探究生活现象。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第二,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我们在购买打折商品时,怎样购买更划算;运用比例的知识,帮助父母配置合适的农药;怎样正确使用、储存自己的压岁钱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还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数学的物品,了解这些东西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或告诉我们什么,如收集各种商品包装。
三、数学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学习。根据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实物模型或可动手操作的材料,这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学生就乐于参与。如圆柱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安排“制作圆柱笔筒”的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笔筒的底要怎样配?笔筒的高要多少才合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活动,积极参与整个过程,把外在的认识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的知识延伸到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更全面、清楚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开展小组数学竞赛,如接力计算、速算比赛等;开展小组活动,如测量计算操场面积、统计全校学生身高与体重等;开展小组互帮互助互查,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小组成员,让学生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认识到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团体成员的互相配合、帮助、促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我相信通过教师们不懈的发掘数学的生活价值,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将会看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听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笑声,体会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
这是我的一次教学经历:当看见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总是零乱,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把教室里的课桌摆放得整齐?在学生打扫卫生结束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有什么感受?”(我们的课桌总是摆放不整齐)“那大家想想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们把课桌摆放整齐?”经过大家的讨论,提出可以根据做课间操时站的队列的形式,在教室里标出每张课桌桌脚的位置,把课桌“站”整齐。
第二天,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看不到操场上的“圆点”。学生为了美观,把“圆点”画得很小,被桌脚压住了。如果哪个孩子的课桌没有对齐,他们都能很快地找到原来的位置,教室的零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先表扬学生把课桌摆放整齐了,然后询问学生设计的都是这种摆放形式吗?学生分组汇报。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种摆放方式?学生不仅汇报了课桌的排列,还考虑到了第一排离黑板的距离、课桌间前后距离是否适当、纵排之间是否有利于同学的走动、是否有助于遇到地震等灾害时的疏散、存放卫生工具的位置、后面多余的面积用作课内的活动场所等等。
在摆放课桌的整个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学生为了把课桌摆放整齐和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主动参与,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整合自己在课外了解的知识,考虑教室的整体布局,不时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学生不仅把课桌摆放整齐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使数学教学不再局限课堂。
一、突破时空的限制,灵活多样施教,让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可以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要只围着教材设计的情境而教學,这样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不便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的数学知识得到积累、数学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的成功和快乐。如:在教学“方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操场或野外去走一走,并用“前后、左右、上下”说说你所见到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100米、10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的重量,感受50克、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样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搬”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学习,这些活动的气氛大多轻松、愉快,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乐趣。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的运用延伸到生活之中。新课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一,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探究生活现象。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第二,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我们在购买打折商品时,怎样购买更划算;运用比例的知识,帮助父母配置合适的农药;怎样正确使用、储存自己的压岁钱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还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数学的物品,了解这些东西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或告诉我们什么,如收集各种商品包装。
三、数学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学习。根据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实物模型或可动手操作的材料,这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学生就乐于参与。如圆柱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安排“制作圆柱笔筒”的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笔筒的底要怎样配?笔筒的高要多少才合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活动,积极参与整个过程,把外在的认识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的知识延伸到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更全面、清楚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开展小组数学竞赛,如接力计算、速算比赛等;开展小组活动,如测量计算操场面积、统计全校学生身高与体重等;开展小组互帮互助互查,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小组成员,让学生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认识到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团体成员的互相配合、帮助、促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我相信通过教师们不懈的发掘数学的生活价值,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将会看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听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笑声,体会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