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桦的诗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飞来又为何飞走
  请理解我,总想弄清楚杜鹃飞来又为何飞走
  很多天没有听到她的歌声
  是否三月的恋情让她心烦意乱
  上个星期,偶尔去乡下
  看见田野上空群鸟飞舞,杜鹃就在其中
  从禾苗茂盛的场景,我悄悄地退下
  看见她,就好像看见过去的恋人
  借助玉米的忧伤
  我曾想
  要是我知道我的未来真好
  请跟我来—
  一个声音引导我来到田野
  我把目光投在一只翠鸟身上
  它的身重不足以让玉米秆下沉
  反而衬出植物的高挺
  有时,鸟看一株玉米
  或许是守着一串露珠生长
  一棒玉米不是天生就是一棒玉米
  活着就是要在阳光中熬出头来
  熬到成熟放出光彩
  它们被啄食时滑过鸟的喉咙
  脖子下流动的线条,美丽,动人
  却点到了我的痛处
  好比那只翠鸟,身体虽小,五脏俱全
  借助一粒玉米的存在
  也吐露着它的忧伤
  白 鹳
  白鹳穿一身白袍
  像一个隐士
  转动的长颈像转动着问号
  而一溜光线不断旋转
  时间顷刻成为仆人
  它站的地方水流湍急
  水底是另一只白鹳
  不,可以称为恐惧
  似乎勾住了空洞
  摁进肉里的缝隙
  可怕吗?它正抓住一条蛇
  腾空飞起
  犹如一个不相干的拥抱
  及真相的纠缠
  水 路
  冬日的河滩,有人沐浴
  冷水浇在身上,好像给火苗浇油
  江中的沙洲垂下丰乳
  想起莫言,文章里的戏谑
  顺着河流回家,感觉很好
  在水上,激流中,一叶舟
  有船桨,三两个舱位
  能容下二个人面对面坐下
  一个掌舵,一个逆向
  让眼睛交由另一个自己
  多少年来都是这么想
  船上永远没有更多的想法
  只能用心划,把水当成叛逆
  水手有时是浪花,把里里外外打湿
  一生的事情这一天可以全部弄明白
  岸上变得多余,船舷是唯一的岸
  回到眼前,似乎一切都已改变
  渐行渐远的林木也葱茏成一团
  远山,活跃成一匹弓身待发的猎狐
  浆用力一拉,像拉住江河的缰绳
  伏在水面上的记忆重新拾起
  水底仿佛有一片丛林,让风吹过
  说起水路,突然有些伤悲
  我更想要它保留日常的交通,譬如
  硕大的沙船,先是一点,然后
  是庞大的身躯擦过,再是
  清楚看到沙粒,与人一样
  在江河里,被晒在船上
  松 树
  母亲的照片镶在碑上
  两旁各刻一枚松枝,它使人想起一只飞鸟
  歇息其上。祠堂的门边也刻着青松
  门里边无非是歇着一大家子故人
  像一群归隐的白鹤
  想着我屋后的那片山林
  松柏起伏,我为自己活在世上
  拥有这么多松树,难过
  在乡村的夜晚守夜
  四周杳无人迹
  你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夜晚?
  我遇到这样的夜晚
  都会问自己
  这一个夜晚重要吗?
  如果重要
  何必纠缠于黑色的虚无
  哪怕数着一颗星星
  也算是揪着了黑色的灵魂
  如果不重要
  又何苦数着星星
  你数了无数的星星
  那只是抓着一把碎碎的光阴
  在乡村的夜晚守夜
  守着一个无边的空间
  没有一端抓在手上
  不但无夜可守
  而且会被黑夜牢牢铐住
  布 谷 鸟
  城市的布谷鸟,用声音提醒大家
  它坚守的地方原来是一片田野
  它的亲人都去了远方
  有人改叫它杜鹃鸟
  芒种时节,人们可以不为季节奔忙
  昼夜都能听到它那清亮的叫声
  城边很多村庄夷为平地
  伴随着高楼林立
  布谷鸟还不合时宜地唱着
  古老的调子,怀旧的调子
  嗓音略显忧伤
  很多年轻人叫它杜鹃
  却不知它是在喊重要的农事
  或者,布谷鸟不知道
  年轻人正在喊着谁的节奏
  会不会像它一样
  啼出血来
  碰见流浪狗
  城市的流浪狗不比乡村
  根本没法相信给食物的人
  流浪狗总是冷不丁地在某个路口
  蹲在那儿,连吠一声的力气都没有
  它在离开村庄之后
  變得孤单,它沿着乡村的道路
  走进城里,走到饥饿的风口
  这条狗摇着尾巴曾与主人无比温馨
  跳起来接他扔的骨头
  扔什么,它用嘴巴接什么
  有时还会调皮地撒欢
  这只已变成城市的流浪狗
  衣衫褴褛,踟蹰独行   那么一路走来多么辛苦啊
  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如今的落魄
  每次看见流浪狗,只那么一蹲
  就像蹲在旧屋里的病人
  眼里满是陌生
  我不敢直视,我一直视
  好像看见自己的命运一枝独秀
  而活得那么苦的兄弟姐妹没有好转
  我侧身默默从它身边走过
  我将长夜租给满天星光
  以免暗中的这一条狗遭遇棍杖毒打
  我红着脸回望蹲下来的一堆故旧
  犹如我脱下的外衣
  更像一堆杂粮,凝固在月夜的路口
  观 鸟 记
  鸟,远远躲着人群,在湖汊的浅水中踱步
  它们整日里带着一群孩子,在湖里觅食
  照见自己的影子,抖动白色的羽毛
  它们经常使人想起田间劳作的情景
  一群孩子在捡着稻穗,而真正的农夫驾轻就熟
  把一片稻田的作物收伐割倒
  劳动间隙,他们也经常与孩童在田间追逐
  直到夕阳西下,把时光熬尽
  孩子,做个普通人
  犹如花开完成一个成人礼
  顶着一瓣瓣精巧的桂冠
  听过了一遍又一遍道理
  像个乖孩子,在学校不准恋爱
  走出校门又被逼着结婚
  沿着尘世的枝头一分一毫没有偏差
  我做了多年的普通人
  厌倦了再给一棵树剪枝蔓
  我以为你懂的东西不少
  你却在重复着讲我讲的过去
  其余什么都没有改变
  莫名号啕大哭
  失意后又很悲伤
  经常迷失在清晨或黄昏
  我发现你的委屈和无奈
  你还没有掌握过自己的情绪
  没有认真好好地思想过命运
  没有把星星的寂寞当成自己的寂寞
  没有把黑夜里的悲伤當成自己的悲伤
  我给你生命,还没有来得及同时给你悲伤
  你心智的沙滩已被一些空的饮料瓶占领
  你可能不知道我多么渴望
  你眺望星辰并与黑夜对话
  做个普通人行走在旷野
  坐在山顶的石头上,有一个独立的灵魂
  把眼前的情景摄入脑海:
  做一个普通人同样需要经历起起落落
  至少需要隐身其中看出差別
  直到喜悦涌上心头,让砺石浸没在水中
  (作者单位:南昌市工商联)
其他文献
清代石涛有言:“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这句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绘画的本质性问题,也就是境界。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是艺术家自身修养的外在体现。  技巧是绘画之必备,绘画者都需呕心沥血的下功夫,但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能只停留在对技巧的追求上,而应超越技巧,由技进乎道。因为水墨画强调的是“心印”,绘画的外在其实就是画家心灵的显现。绘画不仅靠学,还应靠养,养得宽厚、仁爱、
期刊
预约了许久,在新天地的一个茶座,有机会与谷文达交谈。    记者:谷老师,您好!   谷老师,一般认为,人的大脑是以串行方式思维的,而您一向擅长多个大规模系列作品的并行思考、并行运作,您是怎么做到的?  谷文达:我确实经常同时运作好几个项目。就说今年吧,日前,我正在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创作一件装置作品;五月份,我的《中园》项目几乎同步世博会实施推广宣传。接下来的亚运会,我策划的天堂红灯项目
期刊
已有的生态小说研究,“生态”和“民族”两个概念并不孤立。介绍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意识,或者论述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生态书写其实并不鲜见。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如杨海涛《民间口传文学中的人与自然—西南少数民族生态意识研究》[1]、雷鸣《危机寻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现代性反思—对少数民族作家生态小说的一种综观》[2]、王静《人与自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态创作概述》[3]等。尽管如此,如果生态文学研究中的“民族”
期刊
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是以“一个人,一支麦克风”作为表演形式,以笑话、段子作为表演内容,以引人发笑作为表演目的的喜剧模式。单口喜剧起源于18—19世纪英国的音乐厅,但它兴盛和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多见于夜场、酒吧和俱乐部等场所,“单口喜剧”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通用于美国的商业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单口喜剧演员开始由剧场转向电视领域,荧幕上陆续出现了《今夜秀
期刊
徐春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宁红》以江西修水县宁红工夫茶的百年历史为线索,用心挖掘宁红茶深刻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国运的兴衰展现宁红茶人的人生,揭示出茶文化与民族命运的深刻关系。与此同时,作品立足现实民生,翔实地描写宁红工夫茶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支柱作用,突出表现宁红茶的发展与当前脱贫攻坚、探索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引领作用,从而提炼出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深刻思想主题。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期刊
左志红:在您的创作中,客家主题居多,这跟您是客家人有关吗?  温燕霞:有关系。创作是作家对生活的浓缩与提炼,作家生长的环境必然在其作品中打下极深的烙印。我是土生土长的赣南客家人,而赣南地区是客家先民的最早聚居地及客家发祥地之一,是闽赣粤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客家的摇篮。身为客家人,我对家族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据温氏家谱记载,温氏源于河南温县,望著于山西太原,因此温氏祭祖时用的堂号为山西“太原
期刊
中国当代文学在1980年代开启文学新时期,同时也开启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切关注。这样一种开启意义深远,曹文轩在其关于1980年代文学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了191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自然崇拜。”[1]中国文学在对大自然的关注与崇拜中掀起生态写作的热潮。这一热潮持续至今,并且随着国家提倡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自成一体,生态写作受到的重
期刊
一、讲故事的艺术  1936年,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分析对比了人类交流的三种模式:故事、小说和消息。首先是故事。本雅明想象了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古典时代,那个时候,人们围炉夜话,彼此分享故事。讲故事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从远方带回域外传闻的“水手”,一类是“谙熟本乡本土的掌故和传统”的“农夫”。 [1]本雅明认为在希腊人中,希罗多德是讲故事的第一人[2],也就是“把历史作为故事”的一种基本形态
期刊
“我们是新鲜!”眼前浮现出一只只新鲜可爱的柠檬,争先恐后地跳到面前作出宣告,声音响亮而让人振奋!   “我们是新鲜!”记得这是学校展厅里大学生设计作品展的主题。“亮丽,跳跃,青涩,惊喜,不顾一切,我们就是新鲜,我们的到来为创意产业的土壤注入最新鲜的活力”。这也许是对当下创意种子们最生动的概括。  一、问题的缘起  如今,“创意产业”已被人们熟知,就拿上海这一个创意产业相对开发较早的城市来说,已
期刊
赵斌博士自2014年在中山大学攻读以来,主要从事时空叙事学、文人日记等专业研究,《中国近现代小说中的时间问题研究》是赵斌博士第一部专著,也是他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完成的最新学术成果。  《中国近现代小说中的时间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版)出版以来,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山大学张均教授为该书所作序言《以时间为方法》在《文艺报》公开发表,然后被中国作家网等多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