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Days to See》英语修辞手法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n90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修辞是为了达到文章表达目的与效果而采取的写作和表现手法。它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笔者认为,在英语语言研究中,读者应该善于品鉴修辞,培养和提高自己对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three days to see》中的修辞进行分析,提出英语研究者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经典英语文章,通过提炼研究其中的经典修辞语句段落,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实战能力等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笔者接下来将通过几种修辞手法,来具体研究一下修辞手法对英语文章的巨大价值。研究者们在阅读研究中也可以渗透修辞研究,应该锻炼读者对修辞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研究质量,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与目标。
  【关键词】英语 新理念 交互英语
  现阶段,在英语语言研究中,读者普遍表现出读不懂英语文章,对复杂语句理解,记忆困难,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读者们对英语文章中的修辞语句具有很大的可以解障碍。而文章中的修辞,恰恰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语句。可以说,提高读者的英语修辞水平对英语实际研究至关重要。修辞手法属于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它与语法、语言结构和词汇的关系密切,对文章有修饰,解释的作用,能够使文章立意更为新颖独特,既增加了文采,又强化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对文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将以《Three Days to See》这篇经典文章为例,通过结合新理念交互英语教材,主要来研究一下英语修辞手法,在英语基础学习阶段,通过修辞手法进行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策略。读者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修辞知识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three days to see》这篇文学名著内容精彩丰富,大量的修辞运用在文章之中。笔者接下来会在《three days to see》研究中,分析、讲解文章作者海伦凯勒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总结归纳其特点与表达效果,最终展现英语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修辞是为了达到文章表达目的与效果而采取的写作和表现手法。它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笔者认为,在英语语言研究中,帮助读者树立修辞意识,培养和提高读者对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three days to see》中的修辞进行分析,提出英语研究者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经典英语文章,通过提炼研究其中的经典修辞语句段落,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实战能力等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笔者接下来将通过几种修辞手法,来具体研究一下修辞手法对英语文章的巨大价值。
  一、英语中的主要修辞方式
  第一,反问句。它的表达效果日十分明显,因为这种修辞手法表达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生动,更加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例如在经典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描写。What events,whatexperiences,what associations should we crowd into those last hours as mortal beings?What happiness should we find in reviewing the past,what regrets?我们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的人,在那最终的几个小时内安排什么事件,什么经历,什么交往?在回顾往事时,我们该找到什么快乐?什么悔恨?体现了作者内心强烈的心理波动,更利于给读者强感上的共鸣,英语写作中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利于给人心理上的震撼,可以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表现效果。
  第二,Simile(明喻)这种修辞方式能使语段变得更为形象生动,这是一种最经典、最常见的修辞方法,体现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事物的鲜明对比,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其基本修辞格式是“A像B”,常用连词as,介词like,as if,as though,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to B as C...to D,like,as,seem,as if,similar to,such as等。《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爱是太阳吗?”我又问道.“爱有些像太阳出来前天上的云朵,”莎莉文老师回答说,文中将爱比作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并用一个比喻句把爱解释的很具体、生动.让海伦很快就能理解爱的含义和爱的重要性.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爱的体现。这种修辞手法一般用语精炼,从而具有更加生动、更为深刻语言表现力。它不仅能增强英语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更能使之易于朗诵、歌唱、记忆、流传,而且具有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点名主题的特点。
  第三,Contrast对照/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使之互相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three days to see》中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直到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直到生病了才懂得注意健康。用失去對比珍惜,用生病对比健康,这两种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海伦凯勒希望世人能够珍惜拥有的一切美好愿景。例如:To me a lush carpet of pine needles or spongy grass is more welcome than the most luxurious Persian rug. 对我而言,一张铺满松针的和海绵般柔软的绿草的地毯比起最名贵华丽的波斯地毯还要受欢迎。用草地和波斯地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海伦凯勒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珍爱,抒发了其最为真挚的思想感情。   第四,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名著中曾这样写道For instance can you describe accurately the faces of five good friends?some of you can,but many cannot. 例如,你能否精确描述你5位好友的面容?有些人可以,但很多的人不能。这种自问自答式的修辞方式,体现了海伦凯勒对朋友的珍惜与喜爱,不言而喻,若是海伦凯勒恢复视力,她必然会将朋友的脸庞深深的印记在脑海里。其实这个句子也体现了委婉(euphemism) 的英语修辞手法,用委婉、隐晦的言词表达尖利,避讳的话,含蓄的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不珍惜友情人的谴责。这种修辞方式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使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有利于揭示主题最后揭出题旨,展现笔者的精妙文采,令人拍案叫绝。
  第五,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擬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中出现的修辞还有倒装、夸张、移就、层进、典故、反讽等,笔者在《three days to see》找到很好的事例,In the spring I touch the branches of trees hopefully in search of a bud the first sign of awakening Nature after her winter’s sleep. 在春天,我触摸树的嫩枝去寻找一个花蕾,大自然在冬眠后苏醒的象征。将大自然人格化,大自然也会像人一样冬眠,也会睡觉,深刻的体现了海伦凯勒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二、修辞手法对英语文章的巨大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各式各样的英语修辞手法,笔者认为修辞能为文章添色,使读者能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文章深层的含义,感受到修辞手法的具体表现效果,从而更好地体会到英语这一种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职业院校进行英语研究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法知识点的研讨,应该注重品读名著,就名著中的精彩语句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品读精华文章,读懂修辞内涵,有利于读者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更加深刻准确的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研究者们要善于将修辞研究融入到日常英语语言研究当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自己对阅读理解的障碍,从而能够轻易的理解文章中的一些长难句,复合句,修辞句,只有这样读者才会逐步学会欣赏英语,感受到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巨大魅力。修辞研究有利于读者掌握英语词汇的语义,懂得英语语法中的句式结构。使读者们能够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当然理解各种语句,有利于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进而高效的完成语言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具体行为。
  三、如何科学的进行修辞研究
  研究者们应该锻炼和提高自身对修辞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自己在说话、写作或文学作品中常使用一些修辞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释自己的具体问题,用修辞强调渲染气氛、增加文章的色彩与文采。英语修辞和汉语修辞十分类似,如打比喻、讲反话、设排比、用双关等等,这些修辞在汉语中都有涉及。英语中的修辞格种类繁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英语做片更具感染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的段落语句更富有文采,给文章增色,提高文章的趣味性。英语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文章更为生动具体,浅显易懂,有利于读者和创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研究者们在阅读品鉴中也可以渗透修辞研究。大多数人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往往只停留于对单词、对句子的字面意思的理解,但却无法理解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即产生阅读障碍。为了有效的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研究者们有必要在实际研究中开展修辞方面的相关研究,使读者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即修辞手法所呈现的引申义。把阅读研究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也会加深对文章语言以及整个篇章结构的理解,也会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有更透彻的理解。在英语修辞研究中,世界经典名著是不错的教材,读者应该善于从英语原著中体会到修辞文学的魅力,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并善于在日常写作,表述中运用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研究者们应该使读者熟悉西方文化,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研究者们应该是读者养成善于朗读修辞语句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读者的认知水平。
  人们日常学习与人际交流过程中,都不可避免有对修辞手法的使用,因为修辞在语言认知方面发挥着较为独特的作用,将其具体应用于英语研究实践中,能有效提高英语研究效率,因此,可以说,英语修辞研究,重在实践,贵在运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嶂.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2]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2010.
  [3]黎运汉.修辞与文化背景[J].暨南学报,2001,(4):108.
  [4]周巧红.英语修辞手法的语篇衔接途径[J].外语与外语研究,2005,(4):21.
其他文献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prototype theory to explain Polysemy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prototype theory, in the semantic category formed by a polysemic word, category member are determined by prot
【摘要】在早期《圣经》的翻译过程中,以哲罗姆为代表。他阐明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即不能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意译原则; 他所提出的建立在正确理解基础上的灵活翻译原则,对当今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圣经》逐字对译 意译 翻译原则  一、引言  哲罗姆(St. Jerome,347-420)是早期西方基督教会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小镇,被认为是罗马神父中
【摘要】笔者首先对国内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的研究整理后进行文献综述,针对国内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希望对日后的研究能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二语动机 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世紀以来,华惠芳(1998)第一次提出只有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教师才能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随后,文秋芳(2001)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三次跟踪调查英语专业大学生动机、观念和策略及其关系的变化情况,证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
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浓厚,但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一种语言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因此掌握一门外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完成的。  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结合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我认为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现象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少;
【摘要】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国际化背景下,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各地都已流行多年,我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也开设了英语专业,但是多年來教育领域内应试教育思想和模式下,英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产生了限制。对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教育理念现状,并从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对策方面对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育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初
词汇的掌握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学生英语的学习比作一个分数的话,那么词汇的掌握就像是分数的分子,只有分子越大,那么分数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词汇,那么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词汇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学生了解语法的前提,是学生理解文意的关键。没有坚实的词汇作为基础,英语的学习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是做出了一些新的改革的,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大多会运用到现代的科技,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直观的面对我们的知识,使得知识的传递能够更加的迅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多次的实践中表明,微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初中,其满足了青少年对于新奇的事物的认知,在学习中能够结合到现代的科技,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的完善。本文
【摘要】在网络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创新与改革,其包括教学场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在内的全面改革。同时,信息技术也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取向和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改革取向 路径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对人才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根据内容画图、标图、连线、填表、补全信息”。因此, 本文就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英语图式体系,地改变认知方式,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图像 语篇  一、概述  如何将阅读任务设置成一个个层次递进的关系?将比较难梳理的一些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提供“图表”,“图表”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每一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本文试图把批判性阅读方法融入大学英语的阅读课程中,希望通过批判性阅读达到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  引言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每一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阅读是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