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习文言文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向、掌握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他们的认知、观念都是一个很有效的熏陶过程。文言文中的很多言语词汇都被用来当做名言警句,学习文言文知识,对于追寻这些知识的来源、懂得其中的深层含义可谓意义非凡。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关键字】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经验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做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新课程改革突出了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去探讨,去组织教学过程,本文就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外知识的拓展几方面出发,谈一下自己教学方法。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育行业有句老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下工夫去研究、去学习,自然也就相当于有了老师的带动与指导,当然这种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行动往往比教师的压制与强迫管用的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比如在根据初中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他们喜欢看一下小说、杂志,我就可以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下古典名著,例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都是半白话的书籍,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品”,对于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学生。首先激发学生对半白话小说的兴趣,再逐步深入,让他们自己找一些文言文类的传奇、戏剧等文体,慢慢深入学习。
另外,课堂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来源与最直接的来源,所以课堂质量的好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出师表》之前,我们就可以引入历史知识,讲述一下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基本状况,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十分重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文知识,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课堂、课下都可以自己进行学习。比如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翻译,这是考试中的必备题型,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的考试中,容易出现非课文中的段落,很多学生只背会了课文中的译文,对于课外陌生的知识就慌了神。这就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但却忽略了方法的教学。其实语文翻译的知识很简单,就是首先明确基本的单个词义,再根据不同的语句结构,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比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
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首先我们“以本为本”,先指导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同时要善于借助工具书,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自己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请老师给与指导。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去引导学生对翻译后的译文进行增补,以达到“通、达、雅”的效果。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文言文翻译主要是分三步: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
三、基础知识的积累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就是学习是由小积大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文言文知识,由于句型较多,还分实词、虚词,加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尽量的帮他们减少负担,尽量帮他们理出思路,比如对通假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单元中所有的通假字,同时列出他们所处的语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出现的规律,以便他们在以后能够活学活用。比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在黑板的一侧开辟一个专栏,让学生列举出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虚词,每天更新2-3个,让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积累,并定期进行总结、复习,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对知识的的掌握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再者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典故、借代等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慢慢给学生讲述,让他们慢慢积累,比如月亮往往表示作者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作者往往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再者例如鸿雁往往被指“书信”,是来源于苏武的故事: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这些知识掌握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
四、课外知识的拓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现,课本知识已经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的目的,还需要我们拓展阅读空间,多接触外界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往往要比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要浓厚一些,所以也迫使教师也要多搜集一些课外知识来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比如在学习完《出师表》之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来《后出师表》让学生学习,通过前后两篇文章的对比,让学生体验作者的不同心情,进而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就能理解文章的情感,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同时对文章涉及的字词、段落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掌握了新的知识,再一方面,其实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再比如比较细小的课外知识,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指导,比如“孔方兄”,不是因为那人叫“孔方”,而是指古代的钱币,圆形方孔,以此来代指钱币,往往有贬义的味道;还有我们常说的某两个人“青梅竹马”,其实是来源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还有“鸡肋”、“婵娟”、“红豆”、“精卫”等等这些文言文中常会用到的词汇,我们都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给学生讲述,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容量,为文言文的学习增添一些色彩,也打下一份基础。
【关键字】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经验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做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新课程改革突出了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去探讨,去组织教学过程,本文就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外知识的拓展几方面出发,谈一下自己教学方法。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育行业有句老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下工夫去研究、去学习,自然也就相当于有了老师的带动与指导,当然这种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行动往往比教师的压制与强迫管用的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比如在根据初中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他们喜欢看一下小说、杂志,我就可以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下古典名著,例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都是半白话的书籍,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品”,对于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学生。首先激发学生对半白话小说的兴趣,再逐步深入,让他们自己找一些文言文类的传奇、戏剧等文体,慢慢深入学习。
另外,课堂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来源与最直接的来源,所以课堂质量的好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出师表》之前,我们就可以引入历史知识,讲述一下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基本状况,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十分重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文知识,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课堂、课下都可以自己进行学习。比如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翻译,这是考试中的必备题型,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的考试中,容易出现非课文中的段落,很多学生只背会了课文中的译文,对于课外陌生的知识就慌了神。这就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但却忽略了方法的教学。其实语文翻译的知识很简单,就是首先明确基本的单个词义,再根据不同的语句结构,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比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
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首先我们“以本为本”,先指导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同时要善于借助工具书,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自己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请老师给与指导。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去引导学生对翻译后的译文进行增补,以达到“通、达、雅”的效果。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文言文翻译主要是分三步: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
三、基础知识的积累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就是学习是由小积大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文言文知识,由于句型较多,还分实词、虚词,加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尽量的帮他们减少负担,尽量帮他们理出思路,比如对通假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单元中所有的通假字,同时列出他们所处的语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出现的规律,以便他们在以后能够活学活用。比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在黑板的一侧开辟一个专栏,让学生列举出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虚词,每天更新2-3个,让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积累,并定期进行总结、复习,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对知识的的掌握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再者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典故、借代等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慢慢给学生讲述,让他们慢慢积累,比如月亮往往表示作者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作者往往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再者例如鸿雁往往被指“书信”,是来源于苏武的故事: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这些知识掌握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
四、课外知识的拓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现,课本知识已经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的目的,还需要我们拓展阅读空间,多接触外界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往往要比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要浓厚一些,所以也迫使教师也要多搜集一些课外知识来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比如在学习完《出师表》之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来《后出师表》让学生学习,通过前后两篇文章的对比,让学生体验作者的不同心情,进而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就能理解文章的情感,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同时对文章涉及的字词、段落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掌握了新的知识,再一方面,其实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再比如比较细小的课外知识,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指导,比如“孔方兄”,不是因为那人叫“孔方”,而是指古代的钱币,圆形方孔,以此来代指钱币,往往有贬义的味道;还有我们常说的某两个人“青梅竹马”,其实是来源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还有“鸡肋”、“婵娟”、“红豆”、“精卫”等等这些文言文中常会用到的词汇,我们都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给学生讲述,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容量,为文言文的学习增添一些色彩,也打下一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