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习作教学枯燥、低效,难以达到语文习作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而高效的生活化习作教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将生活化习作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与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
一、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缺乏生活化习作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对生活化习作的兴趣更是很低,在习作课堂中经常出现“不知道怎么写”或偏离主题的现象。
2. 缺少生活化素材积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素材积累大多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习作过程中很少能灵活运用到生活素材。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和深度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趋少,造成学生生活枯燥单调,缺少生活素材积累。
(二)教师方面
1. 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认识不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将生活化习作简单地理解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与融合,生硬地将二者挂钩,他们只是选择生活化主题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对于生活化习作教学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2. 缺乏科学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指导方法。调查显示:教师在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时,都是通过写作和讲评作文展开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教師也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写机械式的规范作文,缺乏科学的指导。
二、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思维感知力不够,难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他们在课余时间多是选择玩游戏或是看电视,缺少生活体验与实践。并且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发展阶段,感知能力也尚在发展中,吸引他们的是新奇事物和能够带给他们感官冲击力的东西。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去发现、提取与积累生活化素材。
(二)教师缺乏相关培训指导,生活化习作教学认识不足
只有教师对生活化习作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可是大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根据以往的经验把生活与习作联系在一起,没能够全面体会生活化习作的深刻内涵。
(三)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影响,生活化习作教学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追求远高于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的追求。在分数压力下,很多教师把心思放在研究近年试卷出题的套路上,形成集中锻炼学生积累万能素材写机械作文的单一教学模式,他们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生活化习作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策略
(一)科学减负,激发兴趣
减少小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之余,能够有时间参与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提高小学生生活感悟;把生活化习作作为解放学生身心的随笔,而不是学习任务,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压力,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生活主题,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自由表达与发挥,真正做到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喜欢上生活化习作,以达到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从中能挖掘出很多灵感,但是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对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区实践活动等来创设相应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积累生活中的真实素材。
(三)加强培训与指导,丰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加强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系统化培训与指导,更新生活化习作教学知识储备,提高教师对于生活化习作的理解与认识,让教师掌握正确的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习作,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讲座,或者组织研讨交流,或者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经验与心得。
(四)转变传统观念,科学指导习作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正确规划。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切合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特性,目标要科学合理,不一味追求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写作密切结合,让学生真正地在写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写作;要减少对写作技巧的重视,多注重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让学生热爱生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并真正爱上写作。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拓宽生活化习作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生活中选择合适题材,巧妙唤醒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学生每天亲身经历与体验的家庭生活中选择题材,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题材,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热点问题了,如国家大事或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教师要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讲授方式,真正做到习作生活化。教师可以组织故事演讲,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这种方式既新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听后可以让学生写心得;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活动,从游戏前策划、游戏过程、游戏体验等方面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交流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以便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了习作教学的枯燥乏味。
(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体现评价真谛
可以采取多元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不同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不能过于注重等级成绩,不能只注重依据目标的结果性评价,而应该注重生活情境的结合,应注重学生水平能力差异与性格差异,设置个性化评价标准。评价要多以表扬、激励为主,评价要生活化、真实化。
(六)提升教学能力,探索习作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学习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也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还可以定期参加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研讨活动或评课活动。教师还应随时记录生活化习作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正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习作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
一、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缺乏生活化习作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对生活化习作的兴趣更是很低,在习作课堂中经常出现“不知道怎么写”或偏离主题的现象。
2. 缺少生活化素材积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素材积累大多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习作过程中很少能灵活运用到生活素材。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和深度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趋少,造成学生生活枯燥单调,缺少生活素材积累。
(二)教师方面
1. 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认识不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将生活化习作简单地理解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与融合,生硬地将二者挂钩,他们只是选择生活化主题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对于生活化习作教学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2. 缺乏科学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指导方法。调查显示:教师在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时,都是通过写作和讲评作文展开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教師也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写机械式的规范作文,缺乏科学的指导。
二、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思维感知力不够,难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他们在课余时间多是选择玩游戏或是看电视,缺少生活体验与实践。并且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发展阶段,感知能力也尚在发展中,吸引他们的是新奇事物和能够带给他们感官冲击力的东西。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去发现、提取与积累生活化素材。
(二)教师缺乏相关培训指导,生活化习作教学认识不足
只有教师对生活化习作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可是大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根据以往的经验把生活与习作联系在一起,没能够全面体会生活化习作的深刻内涵。
(三)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影响,生活化习作教学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追求远高于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的追求。在分数压力下,很多教师把心思放在研究近年试卷出题的套路上,形成集中锻炼学生积累万能素材写机械作文的单一教学模式,他们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生活化习作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策略
(一)科学减负,激发兴趣
减少小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之余,能够有时间参与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提高小学生生活感悟;把生活化习作作为解放学生身心的随笔,而不是学习任务,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压力,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生活主题,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自由表达与发挥,真正做到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喜欢上生活化习作,以达到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从中能挖掘出很多灵感,但是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对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区实践活动等来创设相应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积累生活中的真实素材。
(三)加强培训与指导,丰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加强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系统化培训与指导,更新生活化习作教学知识储备,提高教师对于生活化习作的理解与认识,让教师掌握正确的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习作,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讲座,或者组织研讨交流,或者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经验与心得。
(四)转变传统观念,科学指导习作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正确规划。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切合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特性,目标要科学合理,不一味追求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写作密切结合,让学生真正地在写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写作;要减少对写作技巧的重视,多注重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让学生热爱生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并真正爱上写作。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拓宽生活化习作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生活中选择合适题材,巧妙唤醒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学生每天亲身经历与体验的家庭生活中选择题材,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题材,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热点问题了,如国家大事或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教师要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讲授方式,真正做到习作生活化。教师可以组织故事演讲,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这种方式既新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听后可以让学生写心得;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活动,从游戏前策划、游戏过程、游戏体验等方面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交流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以便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了习作教学的枯燥乏味。
(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体现评价真谛
可以采取多元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不同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不能过于注重等级成绩,不能只注重依据目标的结果性评价,而应该注重生活情境的结合,应注重学生水平能力差异与性格差异,设置个性化评价标准。评价要多以表扬、激励为主,评价要生活化、真实化。
(六)提升教学能力,探索习作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学习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也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还可以定期参加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研讨活动或评课活动。教师还应随时记录生活化习作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正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习作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