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英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把教给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感受英语之美.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科英语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学习的内容首先进行的主动学习阶段,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更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首先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如对教材的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自学——质疑——解疑——练习”的模式,先由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质疑和解疑,此时,教师应设置一些误区,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引起争论,直到弄清正确知识。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阶段。对于英语时态概念的学习。让学生采用“分析概念本质——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综合应用——联想升华”的学习方法;对于句型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采用画知识树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归纳知识,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而标志词和词性的转化则像知识树上的树叶;对于Selfeheck中的问题,让学生采用“深入生活——调查了解——提出问题——探究解决”的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质量大大提高。其次是要求学习每次预习过后一定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需要靠教师的培养。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才能得以初步培养。
二、课堂上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能主动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形容词比较级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先背了唐代杜牧的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学生“于”是什么意思。所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
我说英语里也有含有比较的相关句型,学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见时机成熟,我又问学生是否想见识一下英语中的比较级。于是,学生纷纷积极地查找课本,相互交流。在对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就连平常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主动问我是不是数量大于二时都使用比较级。有没有特殊情况。我又趁机把最高级的概念引入课堂。我本来以为新引入的最高级知识只是让学生理解。
哪知最后课堂小测时,大部分学生居然得了满分。事实证明。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当教师再次渗透新知时,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渴望程度得到了更进一步升华。学习的效果就会十分理想,这样就达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群体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在学习Go For It Unitl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Period 1时.学生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频度性副词的理解很是费劲。
依据以往的经验,我设计了与农村中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做作业情况、到校方式、一周内迟到次数制作“频度性副词扇形图”。在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像家长给学生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喜爱的科目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学生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
在制作扇形图时,让学生根据计算出的频度性副词或其近似值的百分比,依据百分数的大小制成频度性副词扇形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扇形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种以图形和数据结合的方式展现英语知识点。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觉,增强了趣味性。同时,这样的过程还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高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