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数学学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枯燥、乏味、缺乏激情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努力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只有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本文主要探讨数学学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关键词:数学学具、小学生、兴趣
  一、有效使用学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学具,采用度量法、拼接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迫学”为“主动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务出发,把学具等一系列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东西添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让学生更深刻自然的学习知识。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左右半脑的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脑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二、学具的使用要注意时机,总结学具使用方法
  教师要注意预设和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预设学具使用的时机和策略,并确定使用步骤和规则,设计使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学具,指导学生在学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针对性、目的性,有性效的使用学具。完成学具的使用过程,老师还应该总结各种学具的使用方法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具的使用技巧,达到学具使用的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学具的使用过程,归纳总结问题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把问题和学具使用过程相脱节的问题,他们无法用语言对这一数学过程进行正确叙述。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学生使用学具时要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计算原理,一步步、一句句教给他们,使他们养成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学具操作的目的不是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而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其难点,并使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认真体会各个数量间的变化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体会的过程中就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运算法则,实现学习质的飞跃
  三、在课外实践中巩固学具使用过程中所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科学使用学具,能够深刻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的实践能够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念、如在教授“认识钟表”时,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跟深刻感知秒、分、时的差别。教师可以拿自制的钟表模型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外对钟表进行观察,并切身感受时间的长短,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见,科学使用教具和学具,能够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能够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四、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这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口传身教,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操作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弄中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从中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的学习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也学会创造新知识。如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将3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组合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摆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构成的。将教学活动以动态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自然而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科学使用学具能够帮助低学年段学生把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科学选择使用不同的学具,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学具,以满足不同层次每个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明前. 浅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5:125-126.
  [2]苏洁. 浅析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18-121.
  [3]吴剑彬.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呈现研究[J]. 学周刊,2014,10:262-263.
  [4]陈同举,种即飞. 落实“四基”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致胜法宝[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166-16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积极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这种理念更好的实施,本文围绕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解说,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应用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教学设计、课堂反思及练习测试为辅助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比较愿意接受新的知识,积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式,可以降低数学在他们心中的难度,培养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善于模仿模仿的小学生,其工作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要示范带头,直观引导;关爱学生,亲近学生;严格纪律,建设良好班风;重视常规,培养习惯;注重实践,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率先垂范 关爱学生 培养习惯 严格纪律 德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性的崇高,唤醒生命的品质,唤醒人性的和谐。把儿童看做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个体,用赏识的眼光发展地看待儿童,通过赏识的方法把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化作具体的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行为,让儿童找到“好孩子”和“我能行”的感觉,在“赏识”中教育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期刊
一、国际意识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于区分旧时期的应试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纠正的是过去的历史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将历史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无一不是让学生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些条件也证明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如何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为研究目标,通过讨论情感沟通的基础、准则和技巧,得出结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师生 情感沟通 素养 热爱学生 聆听  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
期刊
摘 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活动 方法 主动性  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期刊
品德精品教案凝聚着名特优教师的心血与智慧,诠释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如同一盘已烹饪好的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总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巨人的肩膀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生活经验以学定教,完全照本宣科“精品教案”,那么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精品教案也难成精品。以下是我凭借精品教案,上《孝心献老人》一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案例描述]:  将省优质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整体物理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实验教学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意义 思路  一、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学
期刊
参加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评卷,我最大的感触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打败了李白、杜甫还有陶渊明。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何玥,陈斌强这些名字真可谓铺天盖地,川流不息。学生不再套作李白、杜甫他们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炉的感动中国人物。  无数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这些人物的材料直接照搬上考场(才不管它跟本次作文主题有没有关联呢?),然后在结尾来个霸道无理的“强点题”,这便完成了800字的作文。这样的“套作”
期刊
摘 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亲自尝试,亲历亲为,真正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掌握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合作探究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校实行了高效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