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现代职业学院河池547000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职业导向,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方法,探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成为了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更注重实践,更结合实际,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研究。
1.教师要改革教育思想、观念
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普通高等教育中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在这方面学院和老师要起指导作用。要向学生介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2.课程特点分析
2.1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极其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基本性能指标难于理解,因而这门课程涉及的教学范围广,教材又相对滞后。对此,教师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便于学习与理解。
2.2教学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各部件构成及部件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硬件的测评、系统的设置、软件的安装、日常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常用的工具软件等。
2.3教学内容时效性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培养学生动手、思维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需求由本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
2.4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既要侧重于硬件方面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重点掌握目前市场主流的硬件产品及对该产品的选购方法及策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应紧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相对地要跟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教程要把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结合计算机科学,以一定的理论深度、一定的前瞻性(硬件发展的方向)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发展。
计算机业的硬件发展非常快,常常在一两年内就要更新。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4.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5.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通过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工助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6.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新课。要在學生成绩评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文海山.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罗集学.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职业导向,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方法,探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成为了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更注重实践,更结合实际,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研究。
1.教师要改革教育思想、观念
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普通高等教育中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在这方面学院和老师要起指导作用。要向学生介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2.课程特点分析
2.1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极其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基本性能指标难于理解,因而这门课程涉及的教学范围广,教材又相对滞后。对此,教师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便于学习与理解。
2.2教学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各部件构成及部件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硬件的测评、系统的设置、软件的安装、日常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常用的工具软件等。
2.3教学内容时效性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培养学生动手、思维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需求由本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
2.4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既要侧重于硬件方面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重点掌握目前市场主流的硬件产品及对该产品的选购方法及策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应紧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相对地要跟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教程要把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结合计算机科学,以一定的理论深度、一定的前瞻性(硬件发展的方向)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发展。
计算机业的硬件发展非常快,常常在一两年内就要更新。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4.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5.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通过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工助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6.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新课。要在學生成绩评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文海山.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罗集学.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