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观众来说,观影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并且激发多样化审美感受的过程,电影中的各种元素,都在观众主观审美过程中被解读成额外的艺术语言。而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里举重若轻的一大元素,对审美受众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冯小宁在拍摄《黄河绝恋》时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元素来烘托渲染场景,使得色彩在与人物和情节的融合中构成影片一大审美组块,发挥了重要的感意悟美作用。在下文中将举例分析《黄河绝恋》中三个重要的色彩意象,从而赏析色彩在影片中体现的审美价值。
红色做为中华民族历久追崇的颜色,被赋予了多重的含义。在传统观念里,红色常代表热情、吉祥、奔放、斗志等昂扬向上的品质。而在《黄河绝恋》中,红色所传达的情感不是纯积极的,而是依据不同场景的情感需求变换内涵,带给观众哀乐不一的审美感受。
红色是凄美、哀凉的。影片开头,黑子带领安洁和欧文在转移过程中路过了一片红叶林,漫山红叶的特写和远景交替呈现,饱满且张扬。休息时黑子露出他内穿的红肚兜,欧文好奇询问了一句,却惹来黑子的不悦。之后安洁解释这是当地的传统,只要男人出远门,女人都会缝一个红肚兜给他们穿上,以保佑一路平安。此时影片还未交代黑子妻子的情况,但是从黑子难言的神情中观众也已知晓一二。在观众的惯常思维中,暗沉的冷色调才是渲染人物低落心情的常用配置,但在该幕中却是运用大片明艳的红与黑子内心的愁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个凄美哀凉的氛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红色是血腥、愤怒的。安洁一群人路遇村庄时没看到一个村民,却目睹了一幕幕尸横遍地的惨烈画面。村庄遭遇的掠夺和劫杀画面在回放时被蒙上了血一般的红色,妇女的惨叫,孩童的啼哭,日本人丧心病狂的笑声,在红色的画面中交替响起,每一幕都刺激着观众的心灵。此处的红色除了起到区分现实和回忆场景的作用,还象征着赤裸裸、不加掩饰的血腥暴行,表达的则是对日本人惨无人道恶行的愤怒和指责。
红色更是温暖、充满希望的。在影片临近结尾时,欧文终于带着花花艰难渡过了黄河。上岸后,红色的夕阳刚好落在地平线上,橙红的余晖布满整个天空,与前面锐利的红不同,这时的红色像是被稀释过,显得朦胧而柔和。欧文背着花花在夕阳中渐行渐远,虽然步履蹒跚,却让观众觉得他们是坚定地朝着光明和希望走去。这也是影片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有关红色的审美体会,那就是生命的顽强、信念的力量和不灭的希望。
在影视作品,特别是乡土和革命题材中,黄色是常用的配置色。在影片《黄土地》中,单调沉寂的黄色土地占去画面大半的空间,给予观众的是沉闷和压抑感。但在《黄河绝恋》中,运用黄色不是为了向观众施压,而是展现力量的源泉。
静态的黄土地,是深沉、厚实的力量。黄土地是主要的拍摄背景,影片的主要人物都生长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他们都有着这片黄土地特有的气质:纯真、朴实、刚毅,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的气质。黄土地是静态的,却不是沉寂的。相反,在这片深沉、广阔的黄色中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力量,这股力量养育了黄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
动态的黄河,是壮烈、无畏的力量。黄河作为中华人民的母亲河,在绵延的土地上奔腾了数万年,早已被看做了生命与力量的源泉。“渡黄河”是影片的中心线索,黄河一面阻拦着欧文和安洁前行的脚步,一面又给予他们战斗的勇气。影片最经典的一幕,是安洁在黄河岸边展开双臂,像是要拥抱身后奔涌的黄河,又像是借助黄河的力量直面未知的一切。浑浊、浓稠的河水在河床上碰撞交汇,壮阔的景象凸显了安洁对于战斗的无畏和勇敢。当安洁为了不拖累欧文而割断绳子沉入水中时,黄河又体现了它壮烈的一面:从古至今无数的烈士葬身黄河,他们为了黄河战斗,又在黄河的怀抱中沉睡,与黄河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黄河才是包容博大,又蕴藏无限力量的。
白色在《黄河绝恋》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色彩的重要性不单与出现的频率掛钩,还与是否推动剧情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白色素来象征纯洁、纯真、纯美,这也正是欧文和安洁两人爱情的写照。
第一次,是欧文瞥见了在河边芦苇丛旁梳头的安洁。那时的安洁脱去了一身军装,身着白衣短裤坐在河边梳妆,柔美的女性身姿与白色芦苇相互映衬,显得整个画面纯洁唯美。这一美好画面使欧文沉醉其中,成为了他第一次对安洁动心的触发点。在白色的衬托下,安洁仿佛是置身于仙境的仙女,纯洁又动人。
第二次,安洁在芦苇丛中向欧文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为何一直随身带着手榴弹的原因。解开心结后的安洁如释重负,在欧文的怀里失声大哭,欧文眼里则满是怜爱和疼惜,让观众的心也为之牵动。此处的白色芦苇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安洁和欧文处于画面的中心,构成了一个圆融和谐的意境。茫茫的白色在风中层层流动,传递给观众的是柔情和感动,象征的则是释怀、信任,更是两人心灵的相通。
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色彩在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赋予色彩更多的表现性和象征性,使作品中的画面含义更显深意和美感,也是一个优秀影片必备的条件。
冯小宁在拍摄《黄河绝恋》时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元素来烘托渲染场景,使得色彩在与人物和情节的融合中构成影片一大审美组块,发挥了重要的感意悟美作用。在下文中将举例分析《黄河绝恋》中三个重要的色彩意象,从而赏析色彩在影片中体现的审美价值。
红色做为中华民族历久追崇的颜色,被赋予了多重的含义。在传统观念里,红色常代表热情、吉祥、奔放、斗志等昂扬向上的品质。而在《黄河绝恋》中,红色所传达的情感不是纯积极的,而是依据不同场景的情感需求变换内涵,带给观众哀乐不一的审美感受。
红色是凄美、哀凉的。影片开头,黑子带领安洁和欧文在转移过程中路过了一片红叶林,漫山红叶的特写和远景交替呈现,饱满且张扬。休息时黑子露出他内穿的红肚兜,欧文好奇询问了一句,却惹来黑子的不悦。之后安洁解释这是当地的传统,只要男人出远门,女人都会缝一个红肚兜给他们穿上,以保佑一路平安。此时影片还未交代黑子妻子的情况,但是从黑子难言的神情中观众也已知晓一二。在观众的惯常思维中,暗沉的冷色调才是渲染人物低落心情的常用配置,但在该幕中却是运用大片明艳的红与黑子内心的愁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个凄美哀凉的氛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红色是血腥、愤怒的。安洁一群人路遇村庄时没看到一个村民,却目睹了一幕幕尸横遍地的惨烈画面。村庄遭遇的掠夺和劫杀画面在回放时被蒙上了血一般的红色,妇女的惨叫,孩童的啼哭,日本人丧心病狂的笑声,在红色的画面中交替响起,每一幕都刺激着观众的心灵。此处的红色除了起到区分现实和回忆场景的作用,还象征着赤裸裸、不加掩饰的血腥暴行,表达的则是对日本人惨无人道恶行的愤怒和指责。
红色更是温暖、充满希望的。在影片临近结尾时,欧文终于带着花花艰难渡过了黄河。上岸后,红色的夕阳刚好落在地平线上,橙红的余晖布满整个天空,与前面锐利的红不同,这时的红色像是被稀释过,显得朦胧而柔和。欧文背着花花在夕阳中渐行渐远,虽然步履蹒跚,却让观众觉得他们是坚定地朝着光明和希望走去。这也是影片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有关红色的审美体会,那就是生命的顽强、信念的力量和不灭的希望。
在影视作品,特别是乡土和革命题材中,黄色是常用的配置色。在影片《黄土地》中,单调沉寂的黄色土地占去画面大半的空间,给予观众的是沉闷和压抑感。但在《黄河绝恋》中,运用黄色不是为了向观众施压,而是展现力量的源泉。
静态的黄土地,是深沉、厚实的力量。黄土地是主要的拍摄背景,影片的主要人物都生长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他们都有着这片黄土地特有的气质:纯真、朴实、刚毅,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的气质。黄土地是静态的,却不是沉寂的。相反,在这片深沉、广阔的黄色中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力量,这股力量养育了黄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
动态的黄河,是壮烈、无畏的力量。黄河作为中华人民的母亲河,在绵延的土地上奔腾了数万年,早已被看做了生命与力量的源泉。“渡黄河”是影片的中心线索,黄河一面阻拦着欧文和安洁前行的脚步,一面又给予他们战斗的勇气。影片最经典的一幕,是安洁在黄河岸边展开双臂,像是要拥抱身后奔涌的黄河,又像是借助黄河的力量直面未知的一切。浑浊、浓稠的河水在河床上碰撞交汇,壮阔的景象凸显了安洁对于战斗的无畏和勇敢。当安洁为了不拖累欧文而割断绳子沉入水中时,黄河又体现了它壮烈的一面:从古至今无数的烈士葬身黄河,他们为了黄河战斗,又在黄河的怀抱中沉睡,与黄河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黄河才是包容博大,又蕴藏无限力量的。
白色在《黄河绝恋》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色彩的重要性不单与出现的频率掛钩,还与是否推动剧情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白色素来象征纯洁、纯真、纯美,这也正是欧文和安洁两人爱情的写照。
第一次,是欧文瞥见了在河边芦苇丛旁梳头的安洁。那时的安洁脱去了一身军装,身着白衣短裤坐在河边梳妆,柔美的女性身姿与白色芦苇相互映衬,显得整个画面纯洁唯美。这一美好画面使欧文沉醉其中,成为了他第一次对安洁动心的触发点。在白色的衬托下,安洁仿佛是置身于仙境的仙女,纯洁又动人。
第二次,安洁在芦苇丛中向欧文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为何一直随身带着手榴弹的原因。解开心结后的安洁如释重负,在欧文的怀里失声大哭,欧文眼里则满是怜爱和疼惜,让观众的心也为之牵动。此处的白色芦苇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安洁和欧文处于画面的中心,构成了一个圆融和谐的意境。茫茫的白色在风中层层流动,传递给观众的是柔情和感动,象征的则是释怀、信任,更是两人心灵的相通。
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色彩在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赋予色彩更多的表现性和象征性,使作品中的画面含义更显深意和美感,也是一个优秀影片必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