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从天上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写东营的灵感,来自于李白的《将进酒》。诗仙在他这首著名诗歌中,天才地发出一声浩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结束山东东营之行,回到西安的家里来,我想到一个题:海从天上来。
  来到黄河入海口所在的东营,还没有到入海口,我便思接千里万里,穿云破雾般思想起黄河的源头,是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上。那里地老天荒,那里雪山草原,那里所在的三江源水土孕育了我国著名的三大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各自选择着它们的出路,但都向着海的方向,浩浩荡荡,从不停息奔流着……黄河的选择,比起长江、澜沧江,似乎要奇崛险峻一些。它最早的时候,曾经北走津冀,南走徐淮,直到百余年前,才在河南决口改道,夺去大清河的河道,把一路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收纳而来的洪流,义无反顾地东向山东,直去东营,注入渤海,奔腾不息的黄河,融为海的一部分。
  我没有诗人的想象,但我因此也要说,海从天上来!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亦即黄河的上游,我断断续续地走了一些。而以下流经的晋陕大峡谷,因为地利的缘故,我差不多是走了个透。九曲十八弯的,那叫一种声势,那叫一种壮美。特别是在晋陕峡谷的壶口,惊涛也罢,骇浪也罢,是都要被一壶所收了呢。其所呈现出来的,就愈加磅礴汹涌,更以巨大的流量,夹带着大量泥沙,像个无怨无悔的巨人似的,搬运着来到入海口的东营,沉积下来……
  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黄河尽着自然赋予它的这一天职,把清凌凌从上游流泻到这里的河水,搅拌成黏糊糊的黄泥汤,仿佛一条黄色的巨龙,奋勇地负载着泥,奋勇地负载着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叫苦,不叫累,驮运到此,沉淀为共和国最为年輕而又富饶的土地。我来到东营,双脚刚刚落在这里,即觉出脚下土地的熟悉,像是脚踩着自己的故乡一样。我的这个感觉是没有错的,谁能说这里的土地没有一寸是从我的故乡来的?
  我因此骄傲起来,以为我也该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了呢!
  心存着这样一种想法,我在途中,曾经不由自主地下车走进这片新生的土地,弯下腰来,伸手抓一把泥土。那种凉丝丝的感觉,让我很自然地把鼻子凑到了抓在手里的泥土上,深情地嗅了嗅,直觉那泥土的味道,与我们家乡的味道一模一样!恰其时也,有位在此垦殖的汉子,看见我的举动,向我走来,问了我一句话。他问我可是从陕西来的?我老实地回答了他。他高兴了,说我在路边说话,他一听就知我是从老家来的。他一句“老家”,把我说得愣了起来,我看着他,不知如何与他交谈。他倒好,一点都不见生,用他会说的陕西话给我说上了,说他们祖上就是从陕西来的。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与他便有了一场比较深入的交谈。知道在他爷爷辈上,一路跟着黄河走,喝着黄河的水,闻着黄河的味,来到这里已有四代人。他们是离不开黄河了,老爷爷沿黄河逃荒往这里来,是因为耳闻黄河入海的地方,地广人稀,随便挖一块地出来,撒上种子,就能养家糊口。汉子说得开心,说他爷爷曾不客气地说过,他在黄河的上游,耕种的是黄河土,来到黄河口,垦植的还是黄河的土。黄河就是老家……汉子最后的那一句慨叹,把他自己也慨叹得乐了呢。我因此也乐了,承认他说得对,说得有道理,黄河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老家。与汉子拉罢话,我回到车上,向同行的朋友说了汉子的话。朋友是河口本地人,他闻言说得比汉子还有趣。朋友说河口一带的人,差不多都是移民来的。大家来到这里,乡音不改,自成村落,极大地丰富了河口的文化气质,更给予这片土地别样的内涵。
  往海天一色的黄河入海口去。车行在平坦广袤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地上,放眼四野,看不见山,只有自由生长着的芦苇以及菖蒲等等我认得出来认不出来的荒草,在这个春末夏初的日子,还很好地保留着经冬而来的枯黄色,然而新生的一代,业已探头探脑地要与它们的前辈相比肩了,黄中泛绿,绿中带黄,像是哪位油画大师,在黄河口涂抹出的一幅没有尽头的巨幅油画……油画中有太多太多抽油机的身影,日夜不停。但这一点都不影响鸟儿的生活,远远地看见,是一只两只的白鹭,或是一只两只的麻鸭,还有更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扑棱棱自荒草间飞起来,飞着又落下去……放眼全是景,美不胜收。不知车行了多少里路程,才到黄河入海口。然而我是要遗憾了,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一双腾云驾雾的翅膀,飞到高天上去,只有那样,才可能看得清楚黄河入海口的面貌。我的遗憾被一幅他人的摄影作品弥补上了———在入海口附近的孤岛镇槐林艺术馆里,这幅摄影作品很好地表现了入海口的景致,其摄人魂魄的是,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泾渭分明,像是刀切过一样,向远方伸展着,如一条没有尽头的曲线,跌宕起伏。
  岸边有栋造型奇异的瞭望塔。我生不出翅膀来,却可以走上瞭望塔,观看黄河入海口。在瞭望塔上,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蜿蜒的黄河,逶迤而来,辽阔的大海,波涛奔涌,蔚蓝的天空,洁净如洗。多么壮美的黄河入海口啊!
  我想,这里既然不失老家故土的本色,在我闲暇时候,还可以再来这里,与其情感再多一些亲近。
  选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别以为富家女儿必定有家教,有些没家教的,在传媒封之为名门闺秀。并非看人不起,世家出身的到底秉承家风,礼仪周到,父亲那代才暴发的,一家一家吧,有些有家教,有些没有。有暴发户女儿,央我找赞助人为她的慈善机构捐款,替她找着了,人家一捐几十万,事后她居然连道谢信都没写给人,害得我这中间人不停地代她向人道谢。友问:她有没有写信多谢你?我说一个谢字都没见过,连捐款人都不谢,还懂得谢我?这个人以后别叫我帮她,一
我们小区里经常会有一个拾荒的老太太,满头白发,背几乎驮到了九十度,她经常拎着一个破麻袋,到垃圾桶里去翻捡别人扔掉的瓶子、废纸,换取微薄的收入。有一次我听说这个老太太是有儿子的,我心中对他的儿子便充满了鄙夷———哪怕自己吃再多苦,也不该让年迈的母亲再来受这份罪啊!離我家最近的地铁口,有一个双臂残疾的年轻人,用双脚写字卖钱,维持生计。有一次,我从饭店回来,打包了一些饭菜。我看他可怜,就把饭菜给了他,谁
动极思静,静极思动,人性如此。北京的作家朋友狗子,早先从单位辞职下来写小说,几年过去了,忽然间对枯坐书斋写作感到无法忍受了,想找份工作重新上班。到处联系了一下,一个他以前的校友帮上了忙,那位校友在南京的某大學广播传媒学院当院长,他聘请狗子到学院当代课老师,教大三的剧本写作。寒假过后开讲,一个星期两堂课,一堂课六十元,待遇不低。狗子辞职前一直在杂志社当编辑,从没有教过书,也从没有写过剧本。没写过剧本
在乡下,“骂街”似乎已销声匿迹了。但每每想起,还是挺怀念的。女人若是挂上骂街的名,村里人就会骂女人是泼妇,骂街似乎就是泼妇的代名词。那时的农村,物质匮乏,敝帚自珍。谁家丢了东西都不愿意找大队干部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大喊大叫,因为得点头哈腰向大队干部递烟,赔笑脸,还得献媚叫上诸如大爷、大伯等称呼,当然最看不惯那张好像欠他钱似的黄瓜脸和摇头晃脑的样子,倘若非得上喇叭,就得走过这样的程序,大队干部才会在大礼
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
我不想多说苏州菜怎么好了,因为苏州市每天都要接待几万名中外游客,来往客商,会议代表,几万张嘴巴同时评说苏州菜的是非,其中不乏吃遍中外的美食家,应该多听他们的意见。同时我也发现,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都说自己的家乡菜好,你说吃在某处,他说吃在某地,究其原因,这吃和各人的环境、习性、经历、文化水平等等都有关系。  人们评说,苏州菜有三大特点:精细、新鲜、品种随着节令的变化而改变。这三大特点是由苏州的天、地
我参加高中毕业生的同学聚会,见到了三十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一番热闹与感慨,自然不必多说了。真正震动我的,却是大家的婚姻状态。离婚者占三分之一,准备离婚者占三分之一,剩下部分,在大家的逼问之下,面露哀色,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人到中年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有人借酒盖脸,望天呼吁,请婚姻幸福者站起来一下,让大家看到光明与希望。人人四顾,竟无一人站起。于是,举坐皆讪然,满脸尽是过来人的无奈。有一位所谓的成
没想到,林子根下的积雪那么平整,深厚,一脚下去竟没过了小腿。而这一排排的白杨树,根根都那么英挺,飒爽,俊朗,神清气爽地耸立在北国的青空之下。我常常透过它那萧疏蓬勃的枝条,忘我地沉浸于美丽的天空,高远,明净,广阔,心便柔曼得白云般在树梢游弋。此时日已平西,洁白的雪地也染上了淡淡的胭脂。几乎没有风,脖颈上大红的围巾也不再像那风中的旗,只有纷披的流苏在肩上微微浮动。雪后的气息像飞琼溅玉的山泉洗涤着肺腑,
我自幼生于农村,也曾去省城念过几天书。参加工作后,事情没做过多少,倒是由于接触过的人多了,一不留神竟也跟着吃了些“好东西”,可心情并没有因此而伟大起来,心中割舍不下的,仍是家乡那种独特的风味小吃———玉米面水饸饹。“打糊糊,煮山药,改善生活是水饸饹”。论起地方风味,水饸饹在广灵县是很有讲究的。它不知源于何朝何代,我只听父辈讲过它从六〇年饿肚时期以后特别是“学大寨”时就更加发扬光大起来。在那时候,它
红烧带鱼带鱼,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还是有深刻记忆的。自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带鱼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机会和它有亲密接触的机会,才能有肌肤之亲。相对于内陆城市的大同和70后的大同人,记忆尤为深刻。脑中一直存在一个固定思维,带鱼就是焖出来的,先油炸,之后爆香葱姜蒜,加酱油等焖煮,一定要到软绵才罢休。一股带鱼罐头味,挥之不去。一次,吃到一位北京知青妈妈做的红烧带鱼,才改变了我对带鱼味道的定义。并且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