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知之攻时艰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出自《论语》的话意思是说,对于民众只能让他们去做什么事情,而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光飞逝,今非昔比,“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在巨大的不幸与悲痛中,也发生了以往任何一次灾难中不曾有过的事情——百姓成了知情人,这条千年铁律被执政为民的党和政府以及空前公开的新闻报道所打破!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地震灾区,亲临救灾现场指挥;子弟兵风雨兼程奔赴灾区展开救援,铁道线上运输救灾物资的列车呼啸而过……
  感谢媒体——特别是电视——在第一时间将现场的情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50小时、70小时、104小时…… 一个个生死大营救,使电视机前的人触景生情,血往上涌,泪往下掉。
  在汶川大地震面前,谁还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上苍似乎对每个人发出了诘问:“你行动了吗?你捐款了吗?你尽心了吗?你奉献了吗?”
  灾情触发了人们的真情,灾难开启了人们的善念。一时间,天南海北的人们手挽手,心连心,赈灾募捐,演绎出团结一致的民族大义;烛光祈福,涌动着万众一心的真情祝愿;庄严肃穆的三分钟默哀,寄托着我们对逝去同胞的深情;降半旗的震撼之举,表明了神州华夏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是什么力量在如此短的时间整合资源、凝聚人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报道。
  新闻所及时报道的事实比说教更能服人,更能感人,因而更能团结人心,万众一心,攻克时艰。
  近期的外国舆论普遍认为,在如此重大的突发灾难面前,中国政府不仅反应迅速,而且灾害之后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对外部援助的开放态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保障民众知情权、尊重生命、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形象。像地震这样的重大突发灾难,公民首先需要的是对灾害的知情权。地震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通报灾情,告之真相,并开放中外媒体到震区采访,央视多个频道24小时连续直播等等,满足了民众对灾情信息的及时需求。
  在学者张晋升看来,主流媒体的引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灾难报道以对救灾的人报道居多,是推出典型报道的好机会。而这次是以报道被救者为主,从过去的报道事件转向报道人性……于是,“可乐男孩”、“敬礼娃娃”、“舞蹈女孩”感动着中国。
  从塑造救灾英雄到关注平民群众,地震发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正在价值观念上发生着一场革命。
  
  二
  
  新闻观念这次革命源于党和政府在执政理念的一次巨大革命。“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媒体有关灾情的大量报道,迫使国外一些右翼分子也不得不承认:本届政府在其控制严密的新闻口兑现了它所做出的承诺:执政为民!
  国外的一个哲学家说过:一个民族对于灾难的态度,决定这个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某网民称:虽说今年中国天灾人祸不断,但并不算是灾年,因为这些事情都被及时报道,不再引起人们的猜测与震惊。因为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真情。
  回想32年以前,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只知道“唐山地震了”这条新闻;3年以后,我们才知道了地震的规模,造成的损失,地震死了24万人。
  事实上,关于唐山地震死亡人数的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美国大学新闻课堂上被作为“迟到新闻”的典型遭到挞伐了……
  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造成15600多人死亡的数字,是到了2000年地震30周年纪念会上才得以披露的。
  历史的进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让人欣慰的是,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个过程加快了,限制突发事件报道的一些禁锢逐渐被打破,特别是2003年“非典”期间, 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因隐瞒疫情、防治不力受到免职处分,使我国灾难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现在,政府部门和新闻机构都规范了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执政为民”、“公开”、“透明”、“人民享有知情权”,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共同理念。
  有媒体专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如今作为灾区以外的人对于灾情有关信息的了解,已与灾区人民几近于同步对称。
  作为媒体人应该感谢今天的宽松,正是基于中国当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才使我们
  “今天的新闻”成为可能。
  
  三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非常发达。无论是谁,想要了解某方面的信息,如果主流媒体不能提供的话,他们或者打个电话,或者上网一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做某种遮掩,其荒唐程度,无异于“掩耳盗铃”这个古代笑话。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个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个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遇到突发事件,要马上向上级汇报。上级惦量一下,再做定夺。现在网络短信等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还像以前一样的话,就会失去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重大事件面前,正是主流媒体的缺席和失语,导致了种种的流言蜚语。
  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如果我们总是把事实藏着掖着,老百姓何日方能成为智者。我们还说:事实胜于谎言。但,一个没有知情权的人拿什么去驳斥谎言。
  当今政府提出“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在我们看来,执政为民的首要条件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的根本前提是给人民充分的信任。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政府与民间必须建立互信。这中间需要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这便是当今媒体。
  我们必须知道,正是由于信息公开,媒体尽责尽力,“负面新闻”才为大家所关注。通过媒体的透明我们才能对救灾过程实行有效监督。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杜绝今后此类事件的发生。
  对于中国媒体有关灾情的种种报道,外国的同行做出了这样的解读:中国政府给记者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使他们以希望的方式报道,而没有控制他们。(《澳大利亚人》)
  《新西兰先驱报》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向国际敞开大门,中国民众接受到未经过滤的信息,中国政府不再粉饰太平,甚至向民众求助,并接受外来援助。
  在西方一些媒体看来,与唐山大地震时那种“以谎辟谣”的自作聪明相比,今天的中国政府显然自信、豁达了许多,在汶川地震问题上,充分印证了“新闻及时公开透明”的正确性。
  经过种种突发事件的一再磨砺,中国媒体的新闻理念有了大的突破。
  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这次世界舆论所关注的与以往的雪灾、列车相撞等灾难不同,绝大多数人都是抱以同情和支持心态,即使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向中国泼脏水的一些西方媒体,也一改对立态度,对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难者表示哀悼。许多国家政府及政要都表示对中国灾区进行援助,同时对中国政府能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奥运会前,向世人树立起了执政为民、公开透明的新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中国媒体对于灾难的报道做到了及时、客观、公开、全面,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具有承前启后之功效。论其对于现实的触动与未来的影响,也足以称得上是:既重大!又深远!
  但我们仍要看到,多年来种种思想禁锢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烟消云散,出于利害考虑而文过饰非、隐瞒真相的恶习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干部中仍然存在。
  地震以来的大量事实在教育了平民的同时也教育了官员,灾难之后,中国上下应该取得这样的共识:媒体是值得信赖的,灾难是不必隐瞒的。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开灾情,使民知之,这是趋势,不可逆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天灾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在灾难面前,要想达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默契,要想民间与官方在行动上一致,在认识上统一,公仆便不能把主人蒙在鼓里。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这个民族便开始成熟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便开始进步了。
  地仍在动,但人的心则不为所动。
  何以如此呢?
  有媒体专家称:人心的和谐与稳定来源于新闻的及时报道与信息的公开透明。
  民可使知之。
  (作者木子系陕西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四川大学文化与传媒博士研究生;卜贺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影视研究室主任)
其他文献
在央视和省级卫视频道群的四面夹击中,城市电视台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杀出重围?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隆重推出“主持·2007”大型甄选活动,倾力打造本土的电视明星主持人,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为城市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活动过程:波澜起伏,亮点纷呈    一是精心准备、充分酝酿。2006年底,成都传媒集团成立之初,就鲜明打出“坚定不移地走人
期刊
新闻学的内涵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业务新闻学三个方面。新闻业务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等。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核心,它是一门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具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新闻采访学》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
期刊
2008年下半年,世纪华文对合肥都市报零售市场进行了连续监测。所监测的报纸为《合肥晚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安徽商报》和《安徽市场报》5份都市报。与上半年相比,《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安徽市场报》市场份额得到增长,其他两份报纸出现下降,排名也发生了变化。    原有市场格局打破《合肥晚报》领先    监测数据显示,《合肥晚报》和《新安晚报》两报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91%和21.77%,共
期刊
2006年7月27日,杭州某都市报开辟了“虚拟真新闻”专栏,公然宣称“新闻太可乐,虚拟更可乐”,专栏主持人的笔名为“天天愚乐”,并以“路边社记者某日报道”为开头写文章。这家媒体标榜“创新”的做法,受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严厉批评。这其实是从网络衍生而来的“恶搞”,属于一种低俗化的倾向。  近年来,一股弥漫在新闻报道中的低俗之风,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界的“四大公害”
期刊
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县委、县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当地一些群众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期间,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事件造成百余名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公共财产损失严重。  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石宗源表示:“该事件反映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
期刊
《热力发电》是一本电力专业科技期刊,主要发表热能动力学科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技术的研发成果,刊发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热能工程和热力发电学科的发展水平。  为了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热力发电》刊发的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多年来,《热力发电》一直非常重视论文摘要的编写和编辑。  一篇表述清晰的科技论文,用画家画人像来形容可能比较符合:写好主体内容,犹如画好人的身体;写好论文的摘要,犹如画好人的头部;选好
期刊
媒体能影响什么人,受众定位是否清晰而稳定,何种受众群是媒体的忠实受众,是媒体能否赢得广告主青睐,能切分到多大的市场蛋糕之关键。现在媒体数量越来越多,而观众的注意力却越来越聚焦于优秀的媒体,广告客户则跟着观众走,广告在集中化,媒体市场份额也在集中化,而切分不到市场蛋糕的媒体将面临生存危机。    一、受众分众化与媒体受众差异化战略    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有限的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
期刊
2007年春天,空中网在广东推出“粤靓女生大对决”活动,以在广东地区各高校中评选“校花”为主题,展示青春女性的活力和自然美。这一活动基于无线互联网以及无线社区这一崭新的平台展开,借着选秀的风生水起,无线社区粉墨登场。    “校花”之名·空中网——那一场无线互联的盛宴     几乎在任何一个高校,都会有关于“校花”、“校草”或官方或私底下的头衔之争。“校花”,这个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更多被虚拟空间热炒
期刊
2008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中国电视由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渐渐成熟,几代电视人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综观2008年的电视节目,似乎承担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的角色,中国的电视节目正由非理性的娱乐化倾向向着理性回归。    央视改革年    去年年初,央视率先举起改革的大旗。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央视以“新闻联播”栏目为主体,成立一个联播编辑部,与此同时,央视在外享有盛名和最具专业水准的团队——新闻
期刊
“媒介环境是对媒介置身的环境的静态考察,主要研究媒介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报道制度。”①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时,必然受到其所在的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试以《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两种报纸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探寻两家报纸媒介报道理念的不同,继而探寻出媒介环境的差异。     “艳照门”事件中《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表现    本文选择了从1月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