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也曾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共识。
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捧着书,泛泛看书,不知所云;一个班中,喜欢看书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家长认为学生只要读好教科书就可以了,看什么闲书;大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读物的选择完全放任不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新课程标准则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享用阅读的乐趣”,“背诵优良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学生课外阅读这么重要,而现状又是如此不容乐观,教师如何做呢?笔者一直努力地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地总结经验。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在阅读的各个环节——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为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据说,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灑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这其实就是兴趣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开学初,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室四周的墙上张贴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者还利用第一节语文课开展课外阅读动员会。在会上,带学生一一诵读张贴在墙上的读书名言,逐条讲解名言的含义。最后当场表扬事先了解到的一些在幼儿园就很爱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心里乐滋滋的,其他学生也很羡慕。笔者还经常给班上的学生大声念故事。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教师讲完故事的那个时候,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精心挑选合适的读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读物的内容异彩纷呈,瑕瑜互见。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小学生分辨和选择有益的、深浅适度的课外读物,以免不良书籍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因而阅读能力相对偏弱。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富于幻想,教师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这样有的放矢地进行推荐,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阅读的效果更好,使学生“好读书、乐读书”。
二、一点一滴培养,让阅读进行得有声有色
1.分层次布置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雷夫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拍手叫绝。他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个别学生阅读适合自己能力的书籍。笔者学着雷夫身体力行,抽空给阅读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单独推荐难度低一点、内容活泼一点的书籍,看之前做个指导,并让这些学生竞赛。笔者还通过教师推荐与自愿原则,让优差生结对子,让他们共同进步。当他们把阅读变为一种内在需要,觉得阅读是非做不可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2.教给阅读方法
读书,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天性,需要大人引导。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等。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会提高。
笔者教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借助工具书媒体,解决文字障碍。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就是识字量少,因而首先要学会查字典等工具书。一般的低幼读物都注拼音,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用音序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就能体会难懂字词的意思。合理利用互联网,多向教师、家长和身边的人虚心求教也可解决阅读中的很多困难。
三、开展展示活动,享受阅读后的乐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因此,笔者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可见,教师要当个有心人,激发学生“我要看,我想看,我爱看”的课外阅读兴趣,一点一滴培养,强化兴趣,多开展展示活动,让学生真正形成阅读能力,把阅读变为一种习惯。
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捧着书,泛泛看书,不知所云;一个班中,喜欢看书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家长认为学生只要读好教科书就可以了,看什么闲书;大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读物的选择完全放任不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新课程标准则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享用阅读的乐趣”,“背诵优良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学生课外阅读这么重要,而现状又是如此不容乐观,教师如何做呢?笔者一直努力地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地总结经验。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在阅读的各个环节——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为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据说,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灑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这其实就是兴趣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开学初,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室四周的墙上张贴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者还利用第一节语文课开展课外阅读动员会。在会上,带学生一一诵读张贴在墙上的读书名言,逐条讲解名言的含义。最后当场表扬事先了解到的一些在幼儿园就很爱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心里乐滋滋的,其他学生也很羡慕。笔者还经常给班上的学生大声念故事。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教师讲完故事的那个时候,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精心挑选合适的读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读物的内容异彩纷呈,瑕瑜互见。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小学生分辨和选择有益的、深浅适度的课外读物,以免不良书籍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因而阅读能力相对偏弱。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富于幻想,教师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这样有的放矢地进行推荐,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阅读的效果更好,使学生“好读书、乐读书”。
二、一点一滴培养,让阅读进行得有声有色
1.分层次布置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雷夫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拍手叫绝。他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个别学生阅读适合自己能力的书籍。笔者学着雷夫身体力行,抽空给阅读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单独推荐难度低一点、内容活泼一点的书籍,看之前做个指导,并让这些学生竞赛。笔者还通过教师推荐与自愿原则,让优差生结对子,让他们共同进步。当他们把阅读变为一种内在需要,觉得阅读是非做不可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2.教给阅读方法
读书,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天性,需要大人引导。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等。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会提高。
笔者教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借助工具书媒体,解决文字障碍。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就是识字量少,因而首先要学会查字典等工具书。一般的低幼读物都注拼音,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用音序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就能体会难懂字词的意思。合理利用互联网,多向教师、家长和身边的人虚心求教也可解决阅读中的很多困难。
三、开展展示活动,享受阅读后的乐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因此,笔者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可见,教师要当个有心人,激发学生“我要看,我想看,我爱看”的课外阅读兴趣,一点一滴培养,强化兴趣,多开展展示活动,让学生真正形成阅读能力,把阅读变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