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ED5对大鼠颈动脉血管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治疗组、稀释液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每组分为4个时间点(3,7,14,21 d)进行观察.①血管球囊损伤的动物模型制作:麻醉后,切开鼠颈正中,钝性分离左颈动脉,血管夹暂时阻断左颈总动脉近心、远心端血流,用2 F导管从颈外动脉插入左颈总动脉内,推入0.2 mL生理盐水充盈气囊,反复抽拉球囊3次,造成左颈总动脉内膜损伤.②分组干预:假手术组只进行颈动脉结扎,但不插入导管,即不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稀释液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治疗组均在造成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的同时,局部注射200 μL的1 mmol/L MgCl2液;局部注射含30 μL的FuGENE6 Reagent的MgCl2液200 μL;颈外动脉给予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500 μg+转染试剂FuGENE6 30 μL的MgCl2液200 μL.③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检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④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合成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⑤血管内膜增生情况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显微镜下观察,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⑥血管内膜和中膜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⑦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大鼠9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内皮损伤后3 d内膜增生不明显,7 d内膜开始增生,14和21 d时内膜增生明显.②血管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蛋白合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颈动脉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球囊损伤后3,7,14,21 d均出现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量的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增高更显著(P<0.05).③术后7,14,21 d血管内中膜厚度:2个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明显小于2个对照组(P<0.01).④血管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质表达:2个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明显大于2个对照组(P<0.01).结论:①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略增加,这可能是血管组织的一种代偿反应,同时内膜增生明显.②经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治疗出现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高表达进一步增加,内膜增生明显减轻,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通过增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