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筛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CRT)疗效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分析调节放化疗抗性的下游核心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一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芯片数据(GSE35452),其中,反应良好组(TRG 0/1级)24例,反应不良组(TRG 2/3级)22例。运用GCBI平台,分析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物筛选。进一步运用GO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显著性的功能分析,并对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
【机 构】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CRT)疗效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分析调节放化疗抗性的下游核心信号通路。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一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芯片数据(GSE35452),其中,反应良好组(TRG 0/1级)24例,反应不良组(TRG 2/3级)22例。运用GCBI平台,分析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物筛选。进一步运用GO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显著性的功能分析,并对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pathway)进行显著性的信号通路分析。然后基于图论的方法,以信号通路为研究单元,基于KEGG数据库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信号通路间相互作用网络。
结果共筛选出1 0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7个基因上调,422个基因下调,差异倍数最大的基因为REG4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富集在分子及物质代谢、细胞周期、DNA转录、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进程的分子功能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共富集在65条信号通路上,包括物质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等代谢通路。信号通路间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不仅是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抗性的核心通路,同时也是主要下游效应通路。进一步比对发现,共13个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周期通路,其中8个基因(CDKN1B、CDKN2A、RBL1、TFDP1、CCND2、CCNE2、CDC6、CDK6)参与了G1/S期的调节,对上下调关系进行梳理,推断这些基因可能通过抑制G1/S期阻滞,减少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增加放疗抵抗的S期比率,导致CRT抗性的发生。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首次提出G1/S期去阻滞在直肠癌CRT抗性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并发现了REG4等一系列潜在新型CRT抗性预测分子标记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洛铂+依托泊苷治疗(EL组),另外49例采用顺铂+依托泊苷治疗(EP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目的探讨血清中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情诊断及近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和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50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M组),依据Durie-Salmon分期标准,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各15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受试者血清中Cys-C和β2-MG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好发的脑部肿瘤。Group3型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相当一部分基因表型呈MYC扩增。对MYC上游基因位点的阻断主要通过miR-494、DDX3、NOTCH1通道实现;通过BETi、ATR/Chk1双抑制实现MYC复制转录的抑制;针对MYC下游基因的阻断则主要集中于LDHA、SETD8及EZH2上。这些针对MYC扩增进行的一系列抗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抗MYC相关性髓母细胞
重离子放疗相对质子、光子放疗具有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优势,使其在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碳离子则被公认为是目前最适于放疗的重离子。碳离子放疗在脊索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已得到初步体现。了解碳离子放疗的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制定临床决策。
微小RNA-490 (miR-490)是miRNA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miR-490在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在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角色。miR-490有望作为肿瘤诊断和临床预后的指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肿瘤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目的分析癌结节数目对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将癌结节数目纳入区域淋巴结转移计数是否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变原发于结肠;(2)进行结肠癌根治术;(3)病理诊断明确;(4)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结肠癌分期为Ⅲ期;(5)随访资料完整;(6)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结肠癌
目的探讨造口状态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镇痛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本研究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E2018026)。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性别不限;(2)经组织学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经过CT或者MR证实存在局部复发或转移;(3)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4分,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早期恶性肿瘤;(2)研究者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主要转移方式是淋巴结转移,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是右半结肠癌外科治疗的核心之一。D3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的规范性和肿瘤切除的质量,并提供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目前,部分研究发现结肠肝曲癌有可能出现幽门下淋巴结(No.206)转移,No.206淋巴结属于非区域淋巴结,清扫No.206淋巴结属于右半结肠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具有独特疗效。最近,"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报道了国际上首个HIPEC用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预防腹膜转移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OLOPEC,遗憾的是,该研究为阴性结果,对于T4期或伴有穿孔结肠癌患者,结果发现与单纯接受根治手术后常规静脉化疗相比,额外增加1次HIPEC治疗并没有
目的探讨简易的负压引流装置用于骶尾部藏毛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1和病例2分别为17岁男性和19岁女性,均经体检确诊藏毛窦,在腰椎麻醉下行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病例3为23岁男性,因骶尾部藏毛窦感染并脓肿形成就诊,急诊行骶尾部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后于腰椎麻醉下行病变组织扩大切除。3例患者均术后切口部位外敷无菌敷料,以无菌纱布包裹无菌鼻胃管(或吸痰管)头端置于切口敷料表面,外以无菌透明敷贴粘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