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研究性学习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理论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研究性学习理论;数学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概述
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相关的学科方法获取并掌握知识,同时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科学精神。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理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所学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学习效果,还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体验、感悟、认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和作用。虽然数学学科的知识和逻辑明确,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应用领域中的数学知识日新月异,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及时接触数学的新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可以补充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 重视研究公式与定理
数学公式与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需要重视研究公式与定理。
以“等差数列”为例,教师大多直接给学生讲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方法。学生常常遇到这样的例题:在某等差数列an中,已知a3=9,a9=3,求a12的值。对于这类题目,学生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这类题目非常简单,不用费力研究。实际上,如果对这类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发现新的知识,有利于巩固已有知识。
解答上述例题时,学生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以得出a9=a3+6d,因此6d+9=3,d=-1,a12=a9+3d=3+3×(-1)=0,以此得证。学生还可以用与直线方程相关的知识来求解,即A(3,9),B(9,3),C(12,a12),A、B、C三点共线,斜率是相等的,即KAB=KBC,因此,(3-9)/(9-3)=(a12-3)/(12-9),求解得出a12为0。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虽然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合理的分类方式,学会举一反三。
2. 应用研究性学习理论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还要以问题为中心,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锻炼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种因素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以下两种题型中锻炼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1)应用题
高中数学新课改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题是很多学生的失分项,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要关注各种隐性条件。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学生可以应用这一知识点来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的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在课后,学生可以走进社区进行调研与实践,从中发现数学理论,利用数学建模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阅历。
(2)开放题
开放题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开放题的解决本质上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体验到解题带给自己的成功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需要以数学教材为基础,立足于数学课堂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在课后,学生应主动应用多媒体、教学App等学习辅导工具,参与问题的研究,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拒绝接受性学习。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灵活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实现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互补。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免陷入经验主义误区,同时避免研究性学习脱离数学课题。
三、结语
建構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升学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值得在高中阶段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文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
[2]李莉莉.探讨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J].才智,2011(1).
[3]孙海波,孙树萍,周晓鹏.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3).
关键词:高中;研究性学习理论;数学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概述
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相关的学科方法获取并掌握知识,同时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科学精神。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理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所学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学习效果,还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体验、感悟、认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和作用。虽然数学学科的知识和逻辑明确,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应用领域中的数学知识日新月异,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及时接触数学的新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可以补充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 重视研究公式与定理
数学公式与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需要重视研究公式与定理。
以“等差数列”为例,教师大多直接给学生讲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方法。学生常常遇到这样的例题:在某等差数列an中,已知a3=9,a9=3,求a12的值。对于这类题目,学生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这类题目非常简单,不用费力研究。实际上,如果对这类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发现新的知识,有利于巩固已有知识。
解答上述例题时,学生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以得出a9=a3+6d,因此6d+9=3,d=-1,a12=a9+3d=3+3×(-1)=0,以此得证。学生还可以用与直线方程相关的知识来求解,即A(3,9),B(9,3),C(12,a12),A、B、C三点共线,斜率是相等的,即KAB=KBC,因此,(3-9)/(9-3)=(a12-3)/(12-9),求解得出a12为0。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虽然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合理的分类方式,学会举一反三。
2. 应用研究性学习理论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还要以问题为中心,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锻炼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种因素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以下两种题型中锻炼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1)应用题
高中数学新课改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题是很多学生的失分项,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要关注各种隐性条件。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学生可以应用这一知识点来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的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在课后,学生可以走进社区进行调研与实践,从中发现数学理论,利用数学建模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阅历。
(2)开放题
开放题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开放题的解决本质上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体验到解题带给自己的成功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需要以数学教材为基础,立足于数学课堂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在课后,学生应主动应用多媒体、教学App等学习辅导工具,参与问题的研究,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拒绝接受性学习。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灵活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实现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互补。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免陷入经验主义误区,同时避免研究性学习脱离数学课题。
三、结语
建構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升学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值得在高中阶段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文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
[2]李莉莉.探讨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J].才智,2011(1).
[3]孙海波,孙树萍,周晓鹏.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