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用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浅谈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开展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的开展十分必要,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而生活是现实、丰富、具体的,如果将数学与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给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现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第三,“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用性,通过生活化教学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二、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非常有趣和有用,从而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120克面饼+配料:117克面饼:86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3克,配料重31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方便面学生经常吃,这样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机地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又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也来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应用现实生活,学有用的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圓》《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在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军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三)创设生活情境,应用数学
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在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完“表内乘法口诀”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今天,老师想组织大家一起去春游,春游得带食物,同学们肯定要去逛逛超市。下面是超市里一些食物的单价:可口可乐:2元;面包:1元;花生:2元;饼干:3元;瓜子:1元……请你用20元去买,你计划怎样买?要合理购物,保证能吃饱。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来买,看谁安排得最合适?这样的情境设计,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来解决问题,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晶.中学"数学生活化"的若干问题研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11
[2]下科利.数学教学如何走进生活[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浅谈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开展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的开展十分必要,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而生活是现实、丰富、具体的,如果将数学与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给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现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第三,“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用性,通过生活化教学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二、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非常有趣和有用,从而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120克面饼+配料:117克面饼:86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3克,配料重31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方便面学生经常吃,这样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机地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又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也来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应用现实生活,学有用的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圓》《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在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军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三)创设生活情境,应用数学
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在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完“表内乘法口诀”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今天,老师想组织大家一起去春游,春游得带食物,同学们肯定要去逛逛超市。下面是超市里一些食物的单价:可口可乐:2元;面包:1元;花生:2元;饼干:3元;瓜子:1元……请你用20元去买,你计划怎样买?要合理购物,保证能吃饱。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来买,看谁安排得最合适?这样的情境设计,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来解决问题,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晶.中学"数学生活化"的若干问题研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11
[2]下科利.数学教学如何走进生活[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