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以为,人到晚年,由于放下工作重担会悠闲自得、无忧无虑,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心理矛盾了。其实,这种估计错了。前不久,某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该市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专门进行一次心理调查,结果发现有54.5%的老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或心理卫生问题。其中老年性痴呆、孤独、睡眠障碍、离退休不适应与抑郁、烦恼等老年情绪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值得特别重视的是,这些心理异常与家庭精神生活密切相关。调查结果,家庭成员和睦者老人心理异常的发生率为17.12%,不睦者升高至46.22%;两代同居者为16.12%,无子女自己独居者,升高至41.67%。这说明有无子女关照和家庭生活是否和睦,对老人的精神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10年前相比,老人的物质水平也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改善。大多数家庭,子女对老人的衣食住行较为关心,能从物质上基本满足老人的需求。不过
如果认为老人吃饱了喝足了就会无忧无虑,那可错了。因为,老年人和青年、中年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迫切。他们特别需要别人尤其是自己子女的尊重和关怀,感情上需要得到满足和渲泄。这些心理上的需要往往比物质上的需要更为重要。许多老人感慨地说:“人老了,不求别的,只求一个舒心”。那么,作为子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呢?
尊重老人:老人普遍存在着需要被别人,特别是自己子女尊重的心理。他们操劳了一生,把子女培养成人,是家庭中的功臣,理应受到尊重。如果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尊重,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痛苦。尊重老人,首先表现在子女的语言和态度上。称呼老人应该用“您”或“你老人家”,或直接称“爸爸”、“妈妈”,不应该用“你”。态度要亲切、和蔼,切忌生硬,在一起吃饭时,应请老人上坐,请老人先动筷。逢年过节或遇老人生日,更应该有所体现。家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也应与老人商量,征求并尊重老人的意见。上下班离家时,最好能与老人打个招呼。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做到了就会温暖老人的心,做不好却会伤老人的心。
关心老人的生活:老年人生活自理的程度会逐渐减弱,因此,亲人应当多加关照。精神上的关心尤为重要。假如只是老人愿吃什么给做什么,该穿什么给穿什么,而在言语上毫无表示,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并不会完全得到满足的。倘若同时再有精神上的关心,经常问寒问暖,问饥问饱,问成问淡,老人生病时加倍体贴,细心照料,就会使老人感到极大的安慰。
使老人在感情上得到交流。和渲泄:人到老年,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老化,慢性病多发,机体劝能的衰退又带来躯体活动的不便,加之对往昔工作和同志的眷恋,对子女的牵挂,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使老人的内心世界不平静。这些精神上的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同时,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狭小,与外界联系减少,也需要得到新的信息。因此,做为子女,应该尽量满足老人这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在家庭里,应当常与老人谈心、唠家常,讲一些让老人开心的事或老人所关心的社会新闻。这是帮助老年人战胜孤独的有效良方。但有一点要注意:在向老人提供信息时,要多报喜少报忧,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精神十分脆弱的老人,更应该如此。
支持老年人的其他合理要求:除上述外,不同处境的老年人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其中尤以丧偶老人的再婚要求为最突出。这种要求,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子女对老人再好,也不能完全代替老伴儿。这种心理需要应该得到子女们的支持和帮助,当然首先需要子女们的理解和同情。其次,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志趣和爱好,更需要有自己的朋友。老伙伴们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娱乐和参加健身活动,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对此,子女们应该支持和提供方便。
当前,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10年前相比,老人的物质水平也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改善。大多数家庭,子女对老人的衣食住行较为关心,能从物质上基本满足老人的需求。不过
如果认为老人吃饱了喝足了就会无忧无虑,那可错了。因为,老年人和青年、中年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迫切。他们特别需要别人尤其是自己子女的尊重和关怀,感情上需要得到满足和渲泄。这些心理上的需要往往比物质上的需要更为重要。许多老人感慨地说:“人老了,不求别的,只求一个舒心”。那么,作为子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呢?
尊重老人:老人普遍存在着需要被别人,特别是自己子女尊重的心理。他们操劳了一生,把子女培养成人,是家庭中的功臣,理应受到尊重。如果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尊重,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痛苦。尊重老人,首先表现在子女的语言和态度上。称呼老人应该用“您”或“你老人家”,或直接称“爸爸”、“妈妈”,不应该用“你”。态度要亲切、和蔼,切忌生硬,在一起吃饭时,应请老人上坐,请老人先动筷。逢年过节或遇老人生日,更应该有所体现。家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也应与老人商量,征求并尊重老人的意见。上下班离家时,最好能与老人打个招呼。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做到了就会温暖老人的心,做不好却会伤老人的心。
关心老人的生活:老年人生活自理的程度会逐渐减弱,因此,亲人应当多加关照。精神上的关心尤为重要。假如只是老人愿吃什么给做什么,该穿什么给穿什么,而在言语上毫无表示,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并不会完全得到满足的。倘若同时再有精神上的关心,经常问寒问暖,问饥问饱,问成问淡,老人生病时加倍体贴,细心照料,就会使老人感到极大的安慰。
使老人在感情上得到交流。和渲泄:人到老年,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老化,慢性病多发,机体劝能的衰退又带来躯体活动的不便,加之对往昔工作和同志的眷恋,对子女的牵挂,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使老人的内心世界不平静。这些精神上的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同时,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狭小,与外界联系减少,也需要得到新的信息。因此,做为子女,应该尽量满足老人这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在家庭里,应当常与老人谈心、唠家常,讲一些让老人开心的事或老人所关心的社会新闻。这是帮助老年人战胜孤独的有效良方。但有一点要注意:在向老人提供信息时,要多报喜少报忧,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精神十分脆弱的老人,更应该如此。
支持老年人的其他合理要求:除上述外,不同处境的老年人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其中尤以丧偶老人的再婚要求为最突出。这种要求,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子女对老人再好,也不能完全代替老伴儿。这种心理需要应该得到子女们的支持和帮助,当然首先需要子女们的理解和同情。其次,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志趣和爱好,更需要有自己的朋友。老伙伴们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娱乐和参加健身活动,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对此,子女们应该支持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