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对区域地理进行有效复习是每个地理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当中,有很多试题是以世界或者中国的某一区域为背景,围绕某一个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多角度综合考查必备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而区域地理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经学习过的初中课本,而是应该重视对已有知识的加工、整理和重组,并在图表巩固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以下六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确定区位,夯实基础
确定区域位置是我们解答地理问题首要的、关键的一步,是基础。如果学生把区域位置判断错误了,那么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尤其在高考中的“串题”和综合题,会造成严重的失分。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努力做到“心中有图”。 如何掌握区域的位置?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例如要掌握中国地图:首先,画出中国政区图。最好动手去画,而不是描图,同时掌握中国的“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关位置。这样,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绘图技能。其次,说出20°N、23°26′N、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这十条经纬线穿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后,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问答、互相测试。学习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训练,必须进入“心中有图”的境界,准确判断出区域位置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2、根据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然后以它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例如知道了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就可以根据相对位置推算巴西的大致经纬度。
3、根据轮廓特征确定区域位置。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湾、国家、省区、主要山脉和河流等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如意大利半岛像一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像个“几”字、内蒙古自治区像雄鹰展翅、台湾省像萝卜等,看到这些轮廓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4、根据地理数据确定区域位置。某些地理数据具有特定性或唯一性,如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面海拔为-155m,我国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最低处艾尔湖面为-16m,死海湖面为-400m等。看到这些特殊的数据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整合知识,构建框架
如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区域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知识框架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方面,自然特征又包括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类型和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河湖和自然资源等,人文特征包括居民(人口、人种、语言、民族和宗教)、工农业(包括分布、特点、区位)、交通和城市(分布和区位)等。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什么是需要掌握的要点,就不会感觉知识又多又杂、难以识记。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过两个区域以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形成,可以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析特征,比较差异
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必须突出的重点。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区域特征,我把这种复习方法概括为“定点、连线、结网”六个字。
(1)定点: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如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连线:即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
(3)结网:即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比较法是总结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等)、南北美洲地形和气候的比较等等。
四、图文转换,加深记忆
学生复习地理的最大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填充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尽量转换成图的形式。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填充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五、联系热点,注重应用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到热点、焦点,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学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复习时尽可能地把热点、焦点具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伊拉克热点,学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地跨底格里斯河,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那里曾经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美索不达尼亚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白种人,阿拉伯民族,还有附近海区的密度流、石油的成因和出口路线以及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六、精选习题,规范培养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做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1、以区域选择题进行专项训练。要重点提高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以区域综合题进行专项训练。要结合热点区域,设计和精选区域综合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信息提取、综合分析以及文字表述等能力,尤其要突出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要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题策略、应试技巧”,要反思“审题是否认真、答题是否规范、表述是否严谨、心理是否稳定”,这样使得训练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通过学生的实战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体验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矫正解题的失误与偏差,从而可以熟练掌握地理技能,提高解题的反应速度,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一、确定区位,夯实基础
确定区域位置是我们解答地理问题首要的、关键的一步,是基础。如果学生把区域位置判断错误了,那么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尤其在高考中的“串题”和综合题,会造成严重的失分。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努力做到“心中有图”。 如何掌握区域的位置?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例如要掌握中国地图:首先,画出中国政区图。最好动手去画,而不是描图,同时掌握中国的“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关位置。这样,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绘图技能。其次,说出20°N、23°26′N、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这十条经纬线穿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后,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问答、互相测试。学习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训练,必须进入“心中有图”的境界,准确判断出区域位置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2、根据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然后以它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例如知道了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就可以根据相对位置推算巴西的大致经纬度。
3、根据轮廓特征确定区域位置。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湾、国家、省区、主要山脉和河流等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如意大利半岛像一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像个“几”字、内蒙古自治区像雄鹰展翅、台湾省像萝卜等,看到这些轮廓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4、根据地理数据确定区域位置。某些地理数据具有特定性或唯一性,如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面海拔为-155m,我国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最低处艾尔湖面为-16m,死海湖面为-400m等。看到这些特殊的数据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整合知识,构建框架
如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区域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知识框架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方面,自然特征又包括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类型和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河湖和自然资源等,人文特征包括居民(人口、人种、语言、民族和宗教)、工农业(包括分布、特点、区位)、交通和城市(分布和区位)等。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什么是需要掌握的要点,就不会感觉知识又多又杂、难以识记。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过两个区域以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形成,可以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析特征,比较差异
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必须突出的重点。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区域特征,我把这种复习方法概括为“定点、连线、结网”六个字。
(1)定点: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如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连线:即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
(3)结网:即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比较法是总结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等)、南北美洲地形和气候的比较等等。
四、图文转换,加深记忆
学生复习地理的最大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填充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尽量转换成图的形式。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填充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五、联系热点,注重应用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到热点、焦点,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学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复习时尽可能地把热点、焦点具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伊拉克热点,学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地跨底格里斯河,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那里曾经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美索不达尼亚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白种人,阿拉伯民族,还有附近海区的密度流、石油的成因和出口路线以及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六、精选习题,规范培养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做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1、以区域选择题进行专项训练。要重点提高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以区域综合题进行专项训练。要结合热点区域,设计和精选区域综合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信息提取、综合分析以及文字表述等能力,尤其要突出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要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题策略、应试技巧”,要反思“审题是否认真、答题是否规范、表述是否严谨、心理是否稳定”,这样使得训练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通过学生的实战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体验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矫正解题的失误与偏差,从而可以熟练掌握地理技能,提高解题的反应速度,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