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除氧器环缝焊接坡口组对质量进行控制、焊接收缩变形和角变形进行控制、层间清理和背面清根的控制,保证焊接过程质量,防止焊接缺陷产生,预防焊接变形。通过对焊后的射线检验进行技术分析,确保除氧器环缝射线检验的工艺符合要求,检验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除氧器环缝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对热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环缝热处理质量满足要求,以达到消除应力作用,改善焊接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除氧器;环缝焊接;质量控制;经验总结
1、前言
除氧器是核电厂常规岛内的重要设备,采用单筒式结构,主要功用是为主给水进行除氧,保证二回路给水介质质量。除氧器筒体材质为Q345R,规格Φ4560×30mm,现场分3段到货,总长约50m,总重约250t,现场组装焊接2条环缝。
因除氧器直径大、壁厚大,焊接变形不易控制,环缝需现场热处理,为保证焊接施工质量,重点从焊接材料选用,坡口、组对间隙和错边控制,焊接变形的控制,返修质量控制,热处理过程控制5个方面进行具体控制。
2、环缝焊接后质量控制
2.1 射线检验(RT)质量控制
射线检验是进行内部缺陷检测,需在焊缝表面磁粉检验合格后进行。射线检检验前,针对除氧器环焊缝Φ4560*30壁厚和直径较大的透照技术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为保证除氧器射线检验的过程规范,结果准确,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射线检验工艺卡,采用γ射线源Ir-192,中心透照,一次透照有效长度252mm。该方式一次透照,环焊缝全部底片曝光完成,在满足射线检验几何条件的同时,节省施工时间。
在AB级检测技术条件下,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f应满足公式(3-1)[4]。
f≥10d*b2/3 (3-1)
其中d为源的焦点尺寸,γ设备制造厂给定值为3mm,b为工件表面至底片的距离。计算可知,要求f≥289.6mm,因中心透照,故实际f=4500/2=2250mm,完全满足要求。
针对除氧器要求编制专项工艺卡,审查合格。对射线底片进行了100%审查,底片质量符合要求,能够准确评定出焊缝内部质量。
2.2 返修质量控制
焊缝返修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纠正焊接缺陷的必要途径。焊缝返修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确保焊缝返修过程的质量,主要从缺陷定位、缺陷清除后的检验、补焊和焊后检验四个方面着重控制。
除氧器环缝共拍片114张,其中9张不合格,一次合格率为92.1%。针对9张不合格底片的缺陷类型进行统计,未熔合1张底片,超标气孔3张底片,气孔和未熔合均超标2张底片。
除氧器环缝的焊接缺陷主要是气孔和未融合,其中气孔为主要缺陷。根据除氧器的施工环境和工艺状况分析,产生气孔原因:(1)层间清理不干净,杂质在高温时产生气体进入熔池。(2)焊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保温不当,表面受潮等,导致焊接时产生气体进入熔池。(3)焊接时,电弧过长,焊速过快,对熔池保护不当。未熔合产生的原因:(1)焊接热输入过小,根部或层间熔合不良,形成未熔合。(2)坡口或层间打磨后存在较深的沟槽或棱角。(3)清理不干净,焊渣过多,熔敷金属流动性差。
对除氧器环缝焊接缺陷返修,进行全程监督质控。缺陷定位采用1:1(与射线底片等尺寸)记录纸标识出缺陷位置,现场确定好标记,贴合后进行定位,采用该方法定位简单,且相对准确。
定位完成后,采用砂轮机或者电磨头对缺陷部位分层打磨,直到将缺陷清除干净,对打磨时缺陷无法确定的磨穿,并打磨出船型坡口,底部圆滑过渡,并进行液体渗透检验(PT),确认缺陷是否清除干净及待焊部位的表面质量。补焊时,按制定的工艺要求采用短弧,多层多道焊,焊道和层间进行打磨清理,返修后射线检验全部合格。
2.3 消除应力热处理质量控制
除氧器环焊缝热处理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以使焊接接头部位金属松弛,释放应力,达到降低应变,减小应力集中,改善接头综合性能的目的。
除氧器热处理工艺要求见下图3-1,升降速率150℃/h,保温温度615±15℃,保温时间1.5h。
热处理前对加热功率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合理选择电源及电缆线等热处理设备,对热处理电源单独进行控制,并张贴警示标志,禁止随意接线,保证热处理加热时的功率供应。
因除氧器直径较大,要求热电偶每隔90°布置2支(1用1备),且热电偶测温点距坡口边缘不超过50mm,从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和热电偶损坏后能及时启动备用,保证热处理过程正常进行。
因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区、热影响区、熔合区。加热宽度两侧至少各100mm,用石棉毯进行包裹,并用铁丝整圈绑扎,防止脱落。
热处理过程中,记录仪进行全程打点记录,生成曲线,可直观反映记录的准确性和精度,并每半小时手工记录一次热处理温度数据,形成热处理报告。在热处理全过程中,安排至少2名热处理工进行值班,质控人员进行监督,热处理过程顺利完成。
3、结论
(1)通过焊前对工艺文件的仔细审核,避免了不合格焊材的误用,消除了质量隐患。
(2)通过焊接变形的控制,减少了焊接变形对焊后尺寸变化的影响。
(3)对焊接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为焊缝返修合格提供了保证。
(4)对热处理工艺分析和过程控制,确保了热处理工艺过程的顺利完成,改善了接头性能。
参考文献:
[1]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員考核细则》
[2] 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3] NB/T 47018.2-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2部分:钢焊条》
[4] 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5] 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关键词:除氧器;环缝焊接;质量控制;经验总结
1、前言
除氧器是核电厂常规岛内的重要设备,采用单筒式结构,主要功用是为主给水进行除氧,保证二回路给水介质质量。除氧器筒体材质为Q345R,规格Φ4560×30mm,现场分3段到货,总长约50m,总重约250t,现场组装焊接2条环缝。
因除氧器直径大、壁厚大,焊接变形不易控制,环缝需现场热处理,为保证焊接施工质量,重点从焊接材料选用,坡口、组对间隙和错边控制,焊接变形的控制,返修质量控制,热处理过程控制5个方面进行具体控制。
2、环缝焊接后质量控制
2.1 射线检验(RT)质量控制
射线检验是进行内部缺陷检测,需在焊缝表面磁粉检验合格后进行。射线检检验前,针对除氧器环焊缝Φ4560*30壁厚和直径较大的透照技术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为保证除氧器射线检验的过程规范,结果准确,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射线检验工艺卡,采用γ射线源Ir-192,中心透照,一次透照有效长度252mm。该方式一次透照,环焊缝全部底片曝光完成,在满足射线检验几何条件的同时,节省施工时间。
在AB级检测技术条件下,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f应满足公式(3-1)[4]。
f≥10d*b2/3 (3-1)
其中d为源的焦点尺寸,γ设备制造厂给定值为3mm,b为工件表面至底片的距离。计算可知,要求f≥289.6mm,因中心透照,故实际f=4500/2=2250mm,完全满足要求。
针对除氧器要求编制专项工艺卡,审查合格。对射线底片进行了100%审查,底片质量符合要求,能够准确评定出焊缝内部质量。
2.2 返修质量控制
焊缝返修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纠正焊接缺陷的必要途径。焊缝返修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确保焊缝返修过程的质量,主要从缺陷定位、缺陷清除后的检验、补焊和焊后检验四个方面着重控制。
除氧器环缝共拍片114张,其中9张不合格,一次合格率为92.1%。针对9张不合格底片的缺陷类型进行统计,未熔合1张底片,超标气孔3张底片,气孔和未熔合均超标2张底片。
除氧器环缝的焊接缺陷主要是气孔和未融合,其中气孔为主要缺陷。根据除氧器的施工环境和工艺状况分析,产生气孔原因:(1)层间清理不干净,杂质在高温时产生气体进入熔池。(2)焊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保温不当,表面受潮等,导致焊接时产生气体进入熔池。(3)焊接时,电弧过长,焊速过快,对熔池保护不当。未熔合产生的原因:(1)焊接热输入过小,根部或层间熔合不良,形成未熔合。(2)坡口或层间打磨后存在较深的沟槽或棱角。(3)清理不干净,焊渣过多,熔敷金属流动性差。
对除氧器环缝焊接缺陷返修,进行全程监督质控。缺陷定位采用1:1(与射线底片等尺寸)记录纸标识出缺陷位置,现场确定好标记,贴合后进行定位,采用该方法定位简单,且相对准确。
定位完成后,采用砂轮机或者电磨头对缺陷部位分层打磨,直到将缺陷清除干净,对打磨时缺陷无法确定的磨穿,并打磨出船型坡口,底部圆滑过渡,并进行液体渗透检验(PT),确认缺陷是否清除干净及待焊部位的表面质量。补焊时,按制定的工艺要求采用短弧,多层多道焊,焊道和层间进行打磨清理,返修后射线检验全部合格。
2.3 消除应力热处理质量控制
除氧器环焊缝热处理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以使焊接接头部位金属松弛,释放应力,达到降低应变,减小应力集中,改善接头综合性能的目的。
除氧器热处理工艺要求见下图3-1,升降速率150℃/h,保温温度615±15℃,保温时间1.5h。
热处理前对加热功率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合理选择电源及电缆线等热处理设备,对热处理电源单独进行控制,并张贴警示标志,禁止随意接线,保证热处理加热时的功率供应。
因除氧器直径较大,要求热电偶每隔90°布置2支(1用1备),且热电偶测温点距坡口边缘不超过50mm,从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和热电偶损坏后能及时启动备用,保证热处理过程正常进行。
因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区、热影响区、熔合区。加热宽度两侧至少各100mm,用石棉毯进行包裹,并用铁丝整圈绑扎,防止脱落。
热处理过程中,记录仪进行全程打点记录,生成曲线,可直观反映记录的准确性和精度,并每半小时手工记录一次热处理温度数据,形成热处理报告。在热处理全过程中,安排至少2名热处理工进行值班,质控人员进行监督,热处理过程顺利完成。
3、结论
(1)通过焊前对工艺文件的仔细审核,避免了不合格焊材的误用,消除了质量隐患。
(2)通过焊接变形的控制,减少了焊接变形对焊后尺寸变化的影响。
(3)对焊接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为焊缝返修合格提供了保证。
(4)对热处理工艺分析和过程控制,确保了热处理工艺过程的顺利完成,改善了接头性能。
参考文献:
[1]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員考核细则》
[2] 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3] NB/T 47018.2-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2部分:钢焊条》
[4] 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5] 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