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推进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人才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来看,其专业背景与社会实践接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创新发展,并且,改革和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得到社会、中职学校、中职教师以及中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s to carry out continuous teaching reform,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promote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nd cultivate social talents tha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In terms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maj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their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s in line with social practice. Therefore,in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needed to keep pace with the changing society. In addition,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ociety,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rder to put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into practice,play its role and serve for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personnel training;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職学校的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机制上需要中职学校重点思考,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中职学校应着重对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研究和探讨。
  1.当前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背景概述
  中职学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背景因素,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背景以及学校背景进行综合考虑,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脱离实际,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正确指导思想的旗帜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才符合中职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上的人才培养理念。社会的进步促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不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操作逐渐复杂化,专业化,并且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自动化的机电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自动化操作技术,对控制系统、机电设备以及机电后期的维修和管理都需要引起专业教师的重视,培养具有全能型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学生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包含的各个内容有所了解及掌握,如机电设备的运行控制、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和管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编程软件的使用等等。因此,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上需要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使中职学校培养的机电人才与社会实际接轨,人才的培养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才能在社会中发挥自我存在的价值,学校才能提高教育质量[1]。但就当前所掌握的机电专业人才市场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机电人才数量在各个行业上非常少的现象,使得中职学校思考自身在人才培养教育上的问题,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2.中职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上实施改革与创新的原因
  2.1教学培养模式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对人才的重视,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虽然中职学校在专业教育上知道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教学,但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学生明白实践技能的重要,却缺乏动手操作及实际生产应用的能力。使得教学效果的现状与教学效果的预期产生较大的差距,进而阻碍人才的培养。   2.2课程安排不符合教学规律
  对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其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实施改革和创新,是因为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活动中的被动地位,教师以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授专业知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不明显,学生更多在接收知识,而没有根据教学情境和专业背景进行知识的分解和思考,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较简单。
  3.促进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3.1学校要优化教学的软硬件设备
  改革和创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中职学校做出改变,从而推动人才培养发展的模式在学校落实。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专业特点来分析,可知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面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学校要优化教学的软硬件设备,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提供教学条件,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和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现代社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得发展,中职学校对此应加强教学管理和领导,制定灵活机动的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一套以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配套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关的教学文件,加大对教学设施和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搭建实训基地,推进深化校企合作等机制。
  3.2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
  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改革和创新,从课程教学安排出发,提高培养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传统的课程安排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重视,因此,不利于培养全面型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专业课程的安排上进行创新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上,应遵循必需和够用两个知识指标,对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不在多,而在精和实用,课程的安排应突出“实用性”和在“针对性”,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要侧重于基本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和运用上,而不是知识的多而杂。其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要结合实践重点讲解,如计算机辅助绘图(CAD)、电气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加工、单片机技术应用以及PLC编程等专业课程要突出重点和实用。
  3.3突出培养实践人才的特点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人才培养的特点,因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严格,同时实践又是每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要基本掌握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实践的特色: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实践环节的普及。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实习而言,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基本的专业操作能力,如电工技能实训、电子制作以及钳工等基础性的操作,然后再根据机电技术的专业特性展开具体的实践;其次是要严格对待专业基础实训,基础实训的内容较多,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泛,考验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力度,同时,如果基础实训做好了对提升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是基础实训是学生锻炼的平台,学校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建立了相应的一系列实验实训室,如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PLC编程室,电工技能实训室,自动控制室等以及数控实训基地、计算机CAD软件以及数控机床等教学设施和设备,同时开设电工技能实训、数控机床操作等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相应的电工操作能力,同时对零件工艺的编程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创造机会[2]。
  3.4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
  以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有效的,人才的培养要创新,就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中包括业务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开展为学生的业务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创造机会,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办学条件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寻求与更多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保证学生基本的实训实习要求。教学开展上,要加大力度为实训基地提供专业设备,供学生学习和操作,如购置电工电子实验台,电拖设备,机器人实训台,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设备;并且,在实训基地打造便利的专业机房,保持专业机房随时对学生开放,便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通过对专业机房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此外,针对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要本着“合作在先,发展在后”的理念。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不同性质、地域和行业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拓宽了范围,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3.5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是培养“双师素质”下的教师,推动培养具有双证的专业人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增加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培养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学生,这是中职学校人才改革的培养重点,根据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实际要求来看,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双师素质”的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要重视对“双师素质”的培养,通过两种方式培养:一是学校自主培养的方式,学校对“双师素质”的教师培养给予政策、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以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二是将教师送到国家指定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帮助[3]。
  3.6突出专业教材的特色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材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专业教材进行改革,优化专业教材的内容,突出专业教材的特色,找到知识与应用之间的结合点,进而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再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应注重以教育部制定的中职教材为主,学校自编一部分教材,教材的使用只有与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合才具有教学效果;针对实习和实训课程的教材来说,主要以实习和实训大纲上对教材使用的要求为主,学校可根据具体的实训内容制定实训教材,为实训内容给予指导,实训教材要包含实训项目、实训任务、实习方式以及实训方法等内容,实训教材要为操作能力的提升服務,锻炼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的操作给予指导。
  3.7重视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上需要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利用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针对文化素养培养,学校要开设音乐和艺术欣赏等鉴赏课程,陶冶中职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主动开设文艺活动,每学期举办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重视传统节日,重视优秀的文化,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营造文化氛围;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上,需要学校增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通过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宣传职业道德,开展关于职业道德修养的演讲比赛,关于爱国教育的班会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以及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4]。
  4.总结
  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潜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因此,现代教育模式要求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做贡献。以培养具有“多元目标模式”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能力为主,培养“双师素质”模式下的具有“双证”的学生为基本动力,同时注重教学设施的改革、专业教材和课程安排的改革以及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汤杰权.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力与创新初探[J]. 信息系统工程,2017(12):166-167.
  [2]张秋.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考试周刊,2016(43):166-166.
  [3]刘玉岗. 探究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9):15-16.
  [4]胡现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J]. 中国科技纵横,2014(1):280-280.
其他文献
摘要:国土资源档案是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的详细记录,因此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档案管理;大数据;国土资源  引言  国土资源一般指的是国家疆域内的所有土地、河流、生物、矿藏等自然资
期刊
《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是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于2007年“五五”普法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30周年之际而编写的一部《档案法》的普法读本,内容包括档案与法制基础知识和档案法规选编两部分。介绍了档案工作基本概念、中国档案事业史、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法规等知识。通过《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的学习,本人对档案基础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电子文件档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谈几点本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只有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实施学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习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来,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多,教学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传统的教学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对政府进行监督,有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然而,在信息公开的实践中,却给政府档案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档案工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更好地推动政府进行信息公开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公开;政府档案工作;档案管理  2008年5月1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地方经济水平和文化产业特点等多项因素的限制,使得融资问题成为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甘肃省文化产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相应策略,以期为甘肃省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结局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甘肃省;融资问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衡量
期刊
摘要:目前,网络虚拟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已经影响了国内外。“大数据”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词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数据,数据具有两面性,在其收集、存储和使用中都有潜在的风险,信息泄露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安全。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信息通信安全隐私技术应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通信;安全隐私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扩大,对生产领域的各个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可实现对上述现象的直观体现,企业也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应用计算机系统时还会有多种不足与缺陷存在,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提升,促使计算机系统的价值与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信
期刊
摘要:氣象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关系到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传输实效性,本文基于有效分析,总结了几点工作实践策略,希望分析能够提高认识,从而保证气象信息传输实效性不断提高。  关键词:气象信息;传输时效;分析  引言  气象预报对气象信息传输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而日常工作中影响传输时效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影响气象信息传输时效的因素  1.1自动气象站设备因素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之下,现在企业数据分析以及处理能力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挑战,这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在大数据环境应用的背景之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可帮助企业实现对大数据环境冲击与挑战的迎接,进而将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带给企业。本文主要根据大数据环境实现对计算机软件基础应用的进一步分析,这不仅可促使相关的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帮助社会与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为明显的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主体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扎实基础,以此增强国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巩固特色化经济发展形式;另一方面凭借非遗定位能够为我国在社会环境中的经济定位提供保障,以此在彰显我国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可以构建文化延续平台。本文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主体展开分析,在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期间,期望能够为后续文化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