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有效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用于辅助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专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目标中的关键。在一堂课中,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有些内容,如果用语言和一般教具来教学,很难达到目的。即便能达到,也需要很多课时,通過强化练习来实现,耗时过多,效率低下。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的解剖图,即无数个大小一样的圆就可以叠加成一个圆柱体,无数个长方形就可以叠加成一个长方体。通过演示叠加过程,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然后观察长方形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又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教学重点在演示过程中得到突破。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类应用题只有在正确明白了相遇、同时、相向的概念,又理解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才能正确把握。在教学这个问题时,如果利用其它方法,学生一般难以理解。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相遇的动态”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1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多媒体演示,屏幕上首先出现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学生们很快就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地克服传统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清楚地明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来龙去脉,使之易化,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浏览、搜集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同时,还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开展合作性学习。例如,在教学《常用的计量单位》时,课前我要求学生网上自主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合作,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这种自主与合作学习,不但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沟通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探索和创新,就没有巩固和提高,而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失误,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及时纠正失误,使教学思想和方法逐渐走向科学。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间教学交流等活动,在对话中反思。在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等,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特点,与这些名师、专家开展交流,学习其经验。也可以与其他同行开展教师间合作式的相互评课等。这种教学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思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教学,从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反馈中反思。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功能,还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学生反馈的信息,为教学反思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资源,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时间是否达到了预期。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其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恰当的使用时机,定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有效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用于辅助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专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目标中的关键。在一堂课中,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有些内容,如果用语言和一般教具来教学,很难达到目的。即便能达到,也需要很多课时,通過强化练习来实现,耗时过多,效率低下。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的解剖图,即无数个大小一样的圆就可以叠加成一个圆柱体,无数个长方形就可以叠加成一个长方体。通过演示叠加过程,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然后观察长方形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又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教学重点在演示过程中得到突破。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类应用题只有在正确明白了相遇、同时、相向的概念,又理解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才能正确把握。在教学这个问题时,如果利用其它方法,学生一般难以理解。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相遇的动态”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1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多媒体演示,屏幕上首先出现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学生们很快就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地克服传统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清楚地明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来龙去脉,使之易化,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浏览、搜集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同时,还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开展合作性学习。例如,在教学《常用的计量单位》时,课前我要求学生网上自主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合作,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这种自主与合作学习,不但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沟通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探索和创新,就没有巩固和提高,而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失误,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及时纠正失误,使教学思想和方法逐渐走向科学。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间教学交流等活动,在对话中反思。在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等,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特点,与这些名师、专家开展交流,学习其经验。也可以与其他同行开展教师间合作式的相互评课等。这种教学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思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教学,从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反馈中反思。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功能,还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学生反馈的信息,为教学反思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资源,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时间是否达到了预期。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其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恰当的使用时机,定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