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是我们现代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寻找素材时机,为训练创新思维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随着数学教材的改革和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使之成为创新的动力。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学习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所提问题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3、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打破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4、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改革传统的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先学后教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效果回授法、自学辅导法等。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练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设计开放题。这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性活动产生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然而获得这种课堂气氛,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改变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因为陈旧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拓宽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6、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从已知出发,合理想象。找出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的一种活动。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熟悉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理、定理、法则、公式,让学生清楚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在具体题目中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时刻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只要多给学生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的思维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传统教育的憋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习兴趣的下降和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
期刊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物理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及新课标要求下已经不再适应。作为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更要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现代教学技术成为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也正是教师们感到棘手的事情。  关键词:现代技术 物理 资源    多媒
期刊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熟悉和解决数学新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摘要:“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假如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
期刊
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在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
期刊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
期刊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一大批经济建设的实用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和推动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整、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和保证。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了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把握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期刊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论矫正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 ,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 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