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贺绿汀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他为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贺绿汀先生的音乐作品中尤其是他的钢琴作品,在中国的音乐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贺绿汀创作完成了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创立了中国现代复调,是中国现代复调音乐的奠基人。他的钢琴音乐创作既运用了欧洲丰富的作曲技法,又继承并发展了我国民族民间多声音乐,将中西方的作曲技法相融合,创作出特有的田园牧歌式的音乐风格。贺绿汀先生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时代特色、民族风格。他不但引领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方向,还为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上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贺绿汀; 民族音乐;钢琴音乐;历史贡献。
  一、贺绿汀的生平及其创作
  贺绿汀,1903年生于湖南邵阳,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做音乐教育工作;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开始对音乐进行系统的学习;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 1931年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又先后师从国际著名钢琴家鲍里斯·查哈罗夫与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1934年,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荣获俄裔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一等奖;同年,他一面在音专学习,一面进入左翼人士影响下的电影圈。抗战爆发后,积极加入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宣传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贺绿汀任华北文工团长。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我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贺绿汀在上海逝世。 贺绿汀的主要作品有: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等; 抗日歌曲《游击队歌》等;为《十字街头》等多部电影配乐;电影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秋水伊人》等广为流传;管弦乐《晚会》等。音乐文章《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 等,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1“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早期发展。受整個“五四”新文化运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新音乐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这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是一些小品.
  2 .30-40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尽管创作手法各异,但在创作上却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特征: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音阶调式、旋法为基础,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
  3.50-60年代,作曲家在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题材广泛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得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编而成。标题性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特点。
  4.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这段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反映出当时现实的政治观念和历史生活集体创作较多,独立创作的中国钢琴曲很少见。对中国传统古曲进行改编,产生了一些钢琴独奏曲,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器乐方面进行了尝试。 5 . 80年代后,风格技法多元化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演奏、教学与研究等领域相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结合西方近现代创作技法,提高了原有的创作水平。纵观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之轨迹,应当说,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通过几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20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立,并将对今后中国钢琴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贺绿汀钢琴音乐作品的历史地位
  贺绿汀在中国钢琴曲创作领域里取得了他人无法替代的突出成就,他的钢琴作品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五四以后中国乐坛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贺绿汀。1934年11月,音专7周年校庆音乐会暨中国风味作品比赛授奖仪式上,贺绿汀亲自演奏了获奖作品《牧童短笛》。演奏完毕得到了全场一片赞赏的掌声。他积极主张既要认真继承民族音乐的传统,又要大力借鉴西洋的创作技术。《牧童短笛》成为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他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回答了欧洲音乐理论如何同中国风格相融合的问题,也解决了用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表现中国风格的实践问题。《牧童短笛》也因此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创性作品。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十分巧妙地运用对位化和声,在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特点。旋律表现出更多的民间和时代气息。贺绿汀的钢琴作品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形式,吸纳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传统的音乐素材,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
  贺绿汀一生几乎都在为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而奔波忙碌,他之所以如此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因为贺绿汀认为中国各地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世界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他大胆引进借鉴西方音乐的技法,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创造性地探索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贺绿汀一向重视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这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创作中具有浓厚的民族音乐气质和特色,而且表现在他的音乐教育工作实践中,全心全意地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贺绿汀一生热衷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关怀着音乐人才的成长。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普及提高和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四.结语
  我们作为钢琴音乐工作者应该努力促进“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体系或学派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继续发展,也丰富世界钢琴音乐艺术宝库。让中国的钢琴音乐更被国际钢琴音乐界所认可,使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像演奏贝多芬、李斯特、肖邦、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一样盛行。我们将为这样的目标而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戴鹏海.杰出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M].人民音乐1999.
  [2]谢天吉.贺绿汀前期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意义[J].音乐艺术,1983.
  [3]姜瑞芝.论贺绿汀[M].上海:华东出版社,1996.
  [5]戴鹏海.贺绿汀音乐论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4—25. .
  [6]徐士家.中国近现史音乐史纲(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30—35.
  [7]贺绿汀.民族音乐问题【c】/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溪山琴况》中“和”况的简要分析,针对蔡仲德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对《二十四琴况》的解析进行讨论,结合传统古琴音乐美学理论中对“和”的解读,从徐上瀛个人背景、原文和中国音乐美学传统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溪山琴况》中“和”况中大篇幅介绍的古琴演奏技法,并非没有反映当时的时代状况,徐上瀛在大篇幅介绍技法的背后所隐含了对于晚明时期琴风的态度,并借此传达其政治和音乐理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演艺空间一般用作艺术表演、会议报告等用途,其特殊的作用决定了它对声学设计的要求,室内设计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外形和内部的声学效果,以期达到两者的平衡。演艺空间室内的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噪音的控制和音质的设计,通过选址、隔音材料的运用来尽量隔绝外界的噪音干扰;通过墙面、顶棚等方面设计来保证室内的音质与音响设备相匹配。  【关键词】:声学设计;噪音的控制;音质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
期刊
【摘要】:抚宁太平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18年——649年在位)东征高句丽时(公元645年)传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唐、五代十国、宋、元,到明、清时达到兴盛时期。  【关键词】:抚宁太平鼓;妞;;音乐鼓点  抚宁太平鼓是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舞蹈的古老艺术形式,属于鼓舞类。鼓是有柄的单面鼓,因鼓面常常书写“天下太平”四字,所以群众习惯称其为“太平鼓”。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体现了乡村独具魅力的发展脉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建热推动着乡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吕晶晶在布依族板万村的规划设计来探讨传统村落的再生与保护。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板万村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1]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艺术流派和思潮,其对艺术语言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及“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相关理论的传入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在文化、历史、政治环境和区域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  现代主义艺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30年代受到部分艺术家的追求而于30 年代末走向衰微,此后几十年未
期刊
【摘要】:虚拟性是戏曲演出形式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因素的特定戏剧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关键词】:戏曲表演;虚拟;真实感;演员  戏曲艺术运用虚拟手法创造舞台形象,除了通过虚拟动作,还接触到舞台形象的虚和实的两方面: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一些辅助性的道具如船桨、马鞭、车旗、帐子等,都是实体或者
期刊
【摘要】:音乐和舞蹈一直相生相伴,当然,好的舞蹈除了音乐,也离不开服装、舞台背景等一系列细节的准备。《小城雨巷》就是这样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它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以及对江南文化的直白呈现,这些是吸引广大观众强有力因素。  【关键词】:舞蹈;艺术之美  2007年春晚上的舞蹈《小城雨巷》惊艳了无数观众。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们,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将江南雨季演绎得生动而细腻。音乐与舞蹈的交融,不仅展现了
期刊
【摘要】:每一门艺术都会用自己的语言和独特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尤其是绘画作为视觉艺术,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依据画家内心情感和审美需求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然而绘画是始于内容还是始于形式,本文通过长期以来对大量文献的阅读、画展讲座中的学习来了解绘画是始于内容还是始于形式。  【关键词】:形式;内容;审美需求;艺术接受理论 
期刊
【摘要】:设计美是设计特有的美,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设计离不开美,人类对美的需求是设计产生的根源,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始终都在追求美和努力体现美。文章以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例,从建筑设计美的要素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建筑“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  【关键词】:设计;设计美;苏州博物馆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动力和能源,使得人类社会由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设计艺术也跟着发生了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新疆就有被誉为“歌舞之乡”的美称,古称“西域”,在这千姿百态、万花争艳的13个世代居住的民族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歌舞形式,尤其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为主,形成异域风情舞蹈种类的主要缘由是因不同时期舞蹈交流的结果所致,而这些交流体现在历史背景中、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以及跨领域、跨学科的领域中。  【关键词】:新疆地区舞蹈;交流与发展;历史背景;现今趋势;跨文化领域;  一、历史文化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