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传统文化的主题课堂活动中,要坚持做到从教材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活动;通过诗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在实践和创造中感悟传统文化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构建初中语文主题活动做逐一深入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主题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不仅是学校,现在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也越来越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综艺一路爆红,这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欣赏完的一声惊叹,而应该是深思由这些传统文化所透露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从教材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活动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段,教师应当充分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正确、良好的三观。由于一部分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却对外来文化视若珍宝,他们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这样的思想是极度危险的,教师应当在教学生活中以传统文化为媒介,以端正思想树立三观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要想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生活,首先就应当从教材出发。每一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创作都是许多人呕心沥血的成果,因此初中语文教材里囊括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中,教材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较为有教育意义且方便学生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出发点,开展一些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将这篇课文进行背诵,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熟读熟记,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接龙,随机抽取一列同学,教师说出句子中的前半句,學生背诵出剩下的相应部分。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翻译一个句子,并讨论自己的所思所感,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汇报,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任务,全班同学负责接龙,依次每天找出一个《论语》中的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并在早自习时向同学解释抄写的句子的含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论语》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2 通过诗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个阶段的他们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却又时常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主题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尘不变,传统老派的活动不仅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能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合理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对古诗词的学习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人生的哲理,感受那些名人志士的生活态度。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经典诗词诵读和诗词创作大赛这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诵读也可以根据传统诗词自己进行创作并朗读,由班级进行选拔并最終进行全校比赛。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优秀的古诗词,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诗词进行二次创作。
3 在实践和创造中感悟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和一些优秀的真实故事或神话故事方面,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亲身实践来感悟其中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以手抄报为媒介,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内容,绘制手抄报。或者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进行手工创作,例如进行书签设计大赛,学生既可以以悲壮又动人的昭君出塞为主题,又可以以著名的花中四君子为创作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国学内容,手抄报这样的形式很显然不适合这类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传统的国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国学角或者国学小课堂这样的形式开展下去。例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负责一个小知识的宣讲。这个小知识既可以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习俗,也可以是二十四孝故事,或者是传统的神话故事。每天一个小知识,三年下来学生便可以获得极为可观的知识储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4 总结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中通过寓言故事等来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青青.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育,2014(02).
[2] 鲍子明.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07).
[3] 胡函圆.如何改进语文教学——以渗透传统文化为例[J].写作(上旬刊),2015(04).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主题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不仅是学校,现在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也越来越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综艺一路爆红,这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欣赏完的一声惊叹,而应该是深思由这些传统文化所透露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从教材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活动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段,教师应当充分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正确、良好的三观。由于一部分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却对外来文化视若珍宝,他们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这样的思想是极度危险的,教师应当在教学生活中以传统文化为媒介,以端正思想树立三观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要想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生活,首先就应当从教材出发。每一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创作都是许多人呕心沥血的成果,因此初中语文教材里囊括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中,教材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较为有教育意义且方便学生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出发点,开展一些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将这篇课文进行背诵,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熟读熟记,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接龙,随机抽取一列同学,教师说出句子中的前半句,學生背诵出剩下的相应部分。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翻译一个句子,并讨论自己的所思所感,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汇报,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任务,全班同学负责接龙,依次每天找出一个《论语》中的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并在早自习时向同学解释抄写的句子的含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论语》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2 通过诗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个阶段的他们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却又时常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主题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尘不变,传统老派的活动不仅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能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合理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对古诗词的学习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人生的哲理,感受那些名人志士的生活态度。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经典诗词诵读和诗词创作大赛这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诵读也可以根据传统诗词自己进行创作并朗读,由班级进行选拔并最終进行全校比赛。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优秀的古诗词,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诗词进行二次创作。
3 在实践和创造中感悟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和一些优秀的真实故事或神话故事方面,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亲身实践来感悟其中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以手抄报为媒介,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内容,绘制手抄报。或者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进行手工创作,例如进行书签设计大赛,学生既可以以悲壮又动人的昭君出塞为主题,又可以以著名的花中四君子为创作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国学内容,手抄报这样的形式很显然不适合这类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传统的国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国学角或者国学小课堂这样的形式开展下去。例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负责一个小知识的宣讲。这个小知识既可以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习俗,也可以是二十四孝故事,或者是传统的神话故事。每天一个小知识,三年下来学生便可以获得极为可观的知识储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4 总结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中通过寓言故事等来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青青.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育,2014(02).
[2] 鲍子明.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07).
[3] 胡函圆.如何改进语文教学——以渗透传统文化为例[J].写作(上旬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