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说课,大家都知道分那么几个步骤: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诸如此类,许多老师就这么一条条逐一阐述: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的却忽略了“编者意图”,更多的执教者则是缺少对“学情”的分析。
一、“学情”是什么。
“学情”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情况”,比如,我要教学的是几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具备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是什么。比如说,你要教的年级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具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养成了初步的自学习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但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长久……等等,不需要在说课的时候把这些因素面面俱到地说出来,而是根据学科特点阐释出对学情的部分认识。
一、为什么要说“学情”。
我们来看“说教材”部分。说教材,就是教材的内容、地位、所肩负的任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来说就是:
1、编者意图。这一课内容处于本册教材的这一组,肯定有它自身的道理,编者既然把它安排在这里,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三者结合来确定的。
2、教学目标。我们都能注意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有很多老师会说,《教学参考书》就是这么规定的啊,要掌握哪些生字新词,要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参考书可不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只有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才是真正的依据。这篇课文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而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心智发展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与这篇课文“相遇”时所能掌握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哪些,应该达到的能力有哪些,应该培养的情感在哪个方面,等等。不要弄混了,不是目标来“牵引”学生,而是由“学情”来“约定”教学目标。
3、教学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中,总有一些知识或者方法是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任何目标的确立都是引导学生“上升”的,如果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就不是什么“目标”了。那么,一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是什么,所要突破的难点是什么,也不是《教学参考书》规定的,更不是执教者无端拟定的,还是要看“学情”,教材摆在这里了,编者需要你掌握的东西也明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生理特点几方面因素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学起来比较吃力,解决起来稍微困难。也就是说,只有正视了“学情”,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如何说“学情”。
说课中的“重头戏”是——“说教学程序”。即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以语文为例,学习一篇课文,你要分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每一个环节你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学法,这是说课必须注意的,“教什么”“怎么教”大家都会说,关键是“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其实就是一篇论文,重点是教学环节中的理论依据。比如:小学四年级《草原》一课,课堂导入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用歌曲、视频导入新课,为什么要用这段视频、播放这段歌曲呢?你直接板书课题,直接朗读课文不可以吗?视频和歌曲的播放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草原的茫茫无垠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一种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对新课文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和新奇。这就是第一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而这个设计业正是充分正视了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被直观的东西所吸引,情境的创设也正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而设定的。
其他环节也一样,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终归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处难点的处理,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情”。
可以说,“学情”是制定目标、学习课文的首要依据,只有充分把握“学情”,说课才能步步为营、有的放矢。
三、如何将说课“说出新意”。
熟悉了说课的套路,抓住了说课的着力点,熟练掌握教材,也仅仅是能够“准确”“熟练”地说课,要想让自己的说课有新意,还要注意:
1、说课要有层次。
我这里说的层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说课稿的“层次”,一是说教学程序时的“层次”。说课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然后是说具体的任务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之后是整个教学设计程序,有必要的话要说一说自己有特色的板书设计。这是说课的层次,不一定非得拘泥于这个顺序,但是大体路数是这样的。二是整个教材的处理要分几个环节,具体举例来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三个、五个,甚至十个步骤,每个步骤要做什么,怎样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的处理一定要条理清晰,最起码要让听课者听得明白。
2、说课要有侧重。
说课环节当中,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无疑是重点。通过教材分析可以确定本教材担负的任务目标,结合学情,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而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谓“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参考书》确立的,而是由教材本身特点、学生特点、重点难点等要素来决定的。具体到教学程序,也不可以面面俱到,正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对于难点的地方要巧妙设计“桥梁”,巧妙解决问题。教学程序是对教案的提炼,不单指框架,更在于抓侧重,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有理有据。
比如教法学法的设计,说“我采用的是探究学习法”,何为“探究学习法”?用在什么地方?具体怎么操作?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要说清楚,要有理有据。
你设计三个环节、五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好多教师常犯的错误就是在说教学程序的时候,平铺直叙地介绍自己设计的环节,缺乏理论指导。你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关键在于一个“为什么”。包括前面说到的“说重点难点”,为什么把“重点难点”设定为这一个而不是其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标的确立、重点的设定、程序的安排……就算是“说板书设计”,也要说出个理由,为什么板书的内容是这些,起到什么作用?凡事都有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不管是说课程序还是教学环节,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把说课定位为“一篇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散文”,或者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演讲稿”,它具有散文和演讲稿的特点,除了自身内容之外,说课者在语气、语调上都要有一定情感的体现,这是技巧问题。
说课体现的就是一个“说”字,要把握“说”的方法;语气得体,简练准确;更要说出特点,说出自己的风格。
一、“学情”是什么。
“学情”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情况”,比如,我要教学的是几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具备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是什么。比如说,你要教的年级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具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养成了初步的自学习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但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长久……等等,不需要在说课的时候把这些因素面面俱到地说出来,而是根据学科特点阐释出对学情的部分认识。
一、为什么要说“学情”。
我们来看“说教材”部分。说教材,就是教材的内容、地位、所肩负的任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来说就是:
1、编者意图。这一课内容处于本册教材的这一组,肯定有它自身的道理,编者既然把它安排在这里,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三者结合来确定的。
2、教学目标。我们都能注意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有很多老师会说,《教学参考书》就是这么规定的啊,要掌握哪些生字新词,要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参考书可不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只有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才是真正的依据。这篇课文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而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心智发展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与这篇课文“相遇”时所能掌握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哪些,应该达到的能力有哪些,应该培养的情感在哪个方面,等等。不要弄混了,不是目标来“牵引”学生,而是由“学情”来“约定”教学目标。
3、教学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中,总有一些知识或者方法是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任何目标的确立都是引导学生“上升”的,如果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就不是什么“目标”了。那么,一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是什么,所要突破的难点是什么,也不是《教学参考书》规定的,更不是执教者无端拟定的,还是要看“学情”,教材摆在这里了,编者需要你掌握的东西也明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生理特点几方面因素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学起来比较吃力,解决起来稍微困难。也就是说,只有正视了“学情”,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如何说“学情”。
说课中的“重头戏”是——“说教学程序”。即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以语文为例,学习一篇课文,你要分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每一个环节你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学法,这是说课必须注意的,“教什么”“怎么教”大家都会说,关键是“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其实就是一篇论文,重点是教学环节中的理论依据。比如:小学四年级《草原》一课,课堂导入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用歌曲、视频导入新课,为什么要用这段视频、播放这段歌曲呢?你直接板书课题,直接朗读课文不可以吗?视频和歌曲的播放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草原的茫茫无垠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一种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对新课文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和新奇。这就是第一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而这个设计业正是充分正视了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被直观的东西所吸引,情境的创设也正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而设定的。
其他环节也一样,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终归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处难点的处理,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情”。
可以说,“学情”是制定目标、学习课文的首要依据,只有充分把握“学情”,说课才能步步为营、有的放矢。
三、如何将说课“说出新意”。
熟悉了说课的套路,抓住了说课的着力点,熟练掌握教材,也仅仅是能够“准确”“熟练”地说课,要想让自己的说课有新意,还要注意:
1、说课要有层次。
我这里说的层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说课稿的“层次”,一是说教学程序时的“层次”。说课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然后是说具体的任务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之后是整个教学设计程序,有必要的话要说一说自己有特色的板书设计。这是说课的层次,不一定非得拘泥于这个顺序,但是大体路数是这样的。二是整个教材的处理要分几个环节,具体举例来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三个、五个,甚至十个步骤,每个步骤要做什么,怎样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的处理一定要条理清晰,最起码要让听课者听得明白。
2、说课要有侧重。
说课环节当中,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无疑是重点。通过教材分析可以确定本教材担负的任务目标,结合学情,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而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谓“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参考书》确立的,而是由教材本身特点、学生特点、重点难点等要素来决定的。具体到教学程序,也不可以面面俱到,正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对于难点的地方要巧妙设计“桥梁”,巧妙解决问题。教学程序是对教案的提炼,不单指框架,更在于抓侧重,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有理有据。
比如教法学法的设计,说“我采用的是探究学习法”,何为“探究学习法”?用在什么地方?具体怎么操作?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要说清楚,要有理有据。
你设计三个环节、五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好多教师常犯的错误就是在说教学程序的时候,平铺直叙地介绍自己设计的环节,缺乏理论指导。你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关键在于一个“为什么”。包括前面说到的“说重点难点”,为什么把“重点难点”设定为这一个而不是其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标的确立、重点的设定、程序的安排……就算是“说板书设计”,也要说出个理由,为什么板书的内容是这些,起到什么作用?凡事都有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不管是说课程序还是教学环节,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把说课定位为“一篇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散文”,或者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演讲稿”,它具有散文和演讲稿的特点,除了自身内容之外,说课者在语气、语调上都要有一定情感的体现,这是技巧问题。
说课体现的就是一个“说”字,要把握“说”的方法;语气得体,简练准确;更要说出特点,说出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