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缺失认同感,因此需要将传统文化和高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一个好的传承,增加大学生的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如今,人民群众對美好生活充满了新期待,而这种新期待必然涵括了对文化自信的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大学生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现阶段,高校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较小,加之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从而未能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其行为作风、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与亲近感,之所以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出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需求。
1.2教育者教学手段固化,相关知识理念欠缺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在大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师,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严重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传承。但是,当今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没有足够的把控力,主要的融合方式就是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灌输教学,教育手段固化,很少或未能从根本上实行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有效的教育对话,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改造,没有获得感。在师资建设上,兼具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理念的欠缺导致相关融入工作在效果上差强人意。
1.3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薄弱
“内忧外患”是当前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生动写照。“内忧”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匮乏,除部分课本对传统文化有零散阐述,或将传统文化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以外,关于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方案与活动寥寥无几。“外患”是指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因获取信息便捷迅速,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由于自身抵抗能力的缺乏,盲目倒向外来文化意识形态,为其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改变。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多元文化所侵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文明礼仪修养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于无形之中消解了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让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变得更为薄弱。
2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提升意识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以民族基本价值认同为核心,在国家社会和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重要事物的肯定性认同。在思想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己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不仅是国家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撑。因此,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核心。
2.2创新传播载体,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创新发展与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探求二者最佳结合点和实现途径才能切实增强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教育一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把创新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创新课堂范式,例如视频直播、微课等进而构建轻松有趣的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吸引力,让学生自觉听课,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高校积极举办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论赛与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突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烘托文化氛围,涵养教学风气
有一则故事中曾经讲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生存环境的问题,导致橘子有不同的味道,表明着外部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文化熏陶的外部环境,这能帮助大学生平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处世风格和道德素养。所以,应当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烘托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以创造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
3总结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拥有话语权并引领世界历史,关键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文化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然巧妙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很好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辐射以及反哺功能让社会大众也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意明.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19):18.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发言摘编[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09(01).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如今,人民群众對美好生活充满了新期待,而这种新期待必然涵括了对文化自信的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大学生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现阶段,高校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较小,加之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从而未能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其行为作风、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与亲近感,之所以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出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需求。
1.2教育者教学手段固化,相关知识理念欠缺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在大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师,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严重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传承。但是,当今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没有足够的把控力,主要的融合方式就是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灌输教学,教育手段固化,很少或未能从根本上实行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有效的教育对话,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改造,没有获得感。在师资建设上,兼具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理念的欠缺导致相关融入工作在效果上差强人意。
1.3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薄弱
“内忧外患”是当前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生动写照。“内忧”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匮乏,除部分课本对传统文化有零散阐述,或将传统文化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以外,关于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方案与活动寥寥无几。“外患”是指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因获取信息便捷迅速,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由于自身抵抗能力的缺乏,盲目倒向外来文化意识形态,为其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改变。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多元文化所侵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文明礼仪修养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于无形之中消解了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让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变得更为薄弱。
2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提升意识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以民族基本价值认同为核心,在国家社会和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重要事物的肯定性认同。在思想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己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不仅是国家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撑。因此,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核心。
2.2创新传播载体,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创新发展与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探求二者最佳结合点和实现途径才能切实增强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教育一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把创新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创新课堂范式,例如视频直播、微课等进而构建轻松有趣的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吸引力,让学生自觉听课,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高校积极举办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论赛与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突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烘托文化氛围,涵养教学风气
有一则故事中曾经讲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生存环境的问题,导致橘子有不同的味道,表明着外部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文化熏陶的外部环境,这能帮助大学生平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处世风格和道德素养。所以,应当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烘托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以创造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
3总结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拥有话语权并引领世界历史,关键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文化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然巧妙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很好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辐射以及反哺功能让社会大众也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意明.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19):18.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发言摘编[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