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缺失认同感,因此需要将传统文化和高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一个好的传承,增加大学生的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如今,人民群众對美好生活充满了新期待,而这种新期待必然涵括了对文化自信的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大学生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现阶段,高校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较小,加之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从而未能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其行为作风、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与亲近感,之所以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出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需求。
  1.2教育者教学手段固化,相关知识理念欠缺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在大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师,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严重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传承。但是,当今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没有足够的把控力,主要的融合方式就是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灌输教学,教育手段固化,很少或未能从根本上实行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有效的教育对话,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改造,没有获得感。在师资建设上,兼具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理念的欠缺导致相关融入工作在效果上差强人意。
  1.3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薄弱
  “内忧外患”是当前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生动写照。“内忧”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匮乏,除部分课本对传统文化有零散阐述,或将传统文化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以外,关于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方案与活动寥寥无几。“外患”是指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因获取信息便捷迅速,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由于自身抵抗能力的缺乏,盲目倒向外来文化意识形态,为其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改变。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多元文化所侵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文明礼仪修养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于无形之中消解了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让高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变得更为薄弱。
  2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提升意识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以民族基本价值认同为核心,在国家社会和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重要事物的肯定性认同。在思想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己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不仅是国家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撑。因此,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核心。
  2.2创新传播载体,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创新发展与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探求二者最佳结合点和实现途径才能切实增强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教育一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把创新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创新课堂范式,例如视频直播、微课等进而构建轻松有趣的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吸引力,让学生自觉听课,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高校积极举办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论赛与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突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烘托文化氛围,涵养教学风气
  有一则故事中曾经讲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生存环境的问题,导致橘子有不同的味道,表明着外部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文化熏陶的外部环境,这能帮助大学生平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处世风格和道德素养。所以,应当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烘托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以创造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
  3总结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拥有话语权并引领世界历史,关键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文化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然巧妙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很好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辐射以及反哺功能让社会大众也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意明.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19):18.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发言摘编[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09(01).
其他文献
玉,坚刚而有润者也。玉可养人。唐人以玉聘妻,妻早丧,人以玉为其器,以血为盟,留其妻一魄,文养数年。得见其妻。然玉人一体,逆天改命,未得聚灵之功,反有反噬之效。又几年,夫暴毙。不见其玉。  ——《拾异记》  每次先生来看她,总会提起江南。“逢”字才写一笔,隔着帘见他走在路上,外面正是好大的雨,起身找伞,匆忙中又打翻了砚,慌乱中就见他进来,赶忙躲进屏风里。  他扫一眼打翻了的墨,正色道:“小姐且梳洗一
期刊
◆摘 要:商标是指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识。我国司法实践间接地采纳了混淆标准。但《商标法》第三十条通过赋予“近似”以“混淆”的新含义将混淆归于商标近似的做法,造成了“因为混淆,所以近似”的因果倒置的结果,同时也误导了公众对于商标侵权标准的理解,为商标权范围的不当扩大提供可乘之机。  ◆关键词:商标法;商标侵权;商标混淆;商标近似  一家名为“今日油条”的河南网红早餐店因“蹭热度”在网络上走红。该
期刊
古有言:“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洁是我们行走于世应有的品德,廉洁不分大小,不分你我,它在我们的心中。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高效动员的过后,是每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那些看似平凡却有力量的事。疫情可谓是一面照妖镜,把廉洁奉公的人和贪赃枉法的鬼照得一清二楚。有的人本是塘下淤泥却装清正竹,有的人却是莲自泥出浊而不染。灵魂的站立总能铸就伟大,廉洁让他们熠熠生辉。面对疫情,有的人选择
期刊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历来都被奉为瑰宝。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诸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了解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从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本文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
期刊
五  素芭又该去哪儿呢?素芭不愿意再回到父母身边,她觉得自己已经给父母带来了太多痛苦。父母用差不多是欺骗的方法将她嫁给了新郎,一定能料想到她被休弃的结局。父母明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要将素芭嫁出去,看来父母早已决定将素芭像皮球一样踢到婆家,父母会接受她么?除了父母身边她又能去往何处呢?还好父母为她准备了超出姐姐一倍的嫁妆,她乞求善良的婆婆让自己继续留下来,留下来为他们做很多事情,做个佣人。婆婆答应了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疫情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的影响。方法:结合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深入了解疫情后对新冠康复患者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现状,存在四个层面的问题,心理状态不佳、社会歧视不少、自我认同度不高、就业障碍不少。结论:①疫情对患者身份认同存在差异性、心理不佳持续明显有影响,社会支持促进其社会融入;②社会大众认知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的社会融入。从社会舆论
期刊
◆摘 要:病理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以前所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生涯,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来,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基础》课程当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病理学基础》;应用  1前言  PBL教学法是一种将问题作
期刊
◆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之下,学生不仅需要进行教材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好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主要探究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
期刊
◆摘 要:恽代英的教育思想中,特别注重人格品行的养成。他能准确把握青年思想动向,将“立德”作为出发点,由个体到群体,以提升国民社会修养为己任。他能根据青年身心特征,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通过写修身日记、建修身团体、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塑造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对当今学校教育仍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恽代英;道德修身;实践修身  恽代英同志作为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青年运动的领导者,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学习模式变革做出研究应用,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上加以分析。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当中得到了普及,从而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使高校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还没有改革成功,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改革学习方式,使大学生发展成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人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