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职业教育教材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教材中沿用普通专科教材情况较普遍,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着明显不足,难以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还是以实验为主,不是以实训为主,未能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职业教育特色反映也不够,这些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必须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材编写,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他教材,充分展现创新思想,专业针对性要强,突出应用技术。以前依据的教学大纲,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权威发布,各学校参照执行。就目前而言,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高职各门课程的标准几乎都是由各学校自己制定,没有统一标准,难免出现制定偏差。
课程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规范、评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因此编教材必先制定合理完善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有的课程标准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课程标准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教育方针是方向,方向不能错,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是原则问题。怎样培养人这在教育部的各类文件中都有很清楚的阐述。教育部16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可见,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是国家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导向。
2.适合专业所在专业群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适合社会(当地)经济建设对该门课程所体现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适合使用对象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依据以上基本要求,结合本人自己正在编写的一本教材《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探讨自编教材建设的步骤与方法。
首先派出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研。调研当地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形成调研报告。
依据调研报告制定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尽量有企业技术人员(或企业专家)参与,形成初稿。然后组织编写组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依据论证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
一.前言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3.课程内容
1)公共模块
2)专业模块
3)课程设计模块
4.课程实施建议
5.教学基本条件
6考核与评价
7.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8.本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关系
9.本课程建议参考资料
(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因此,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材内容及形式,如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考试方法的讨论,同时还要参考自己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
以下是本教材编写的每个章节基本组织框架,仅供参考。
1.学习任务:以实际生产案例提出学习任务。
2.学习目标:分应知内容和应会内容。
3.应知内容:讲授理论知识。
4.应会内容:要制作的实际产品、工具的准备、元件(材料)的准备、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安装时的注意事项、质量评价标准、巡回指导要求
编写初稿,以讲义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试用一个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记录内容需要修改或加强的部分。
依据试用情况对初稿进行修改,装订成册,形成自编教材在自己校内试用。同时做好记录以备二次修改。
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试用再修改后面向社会出版发行。
深化教材改革,教材(包括讲义)的编写或修订应本着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教材中沿用普通专科教材情况较普遍,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着明显不足,难以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还是以实验为主,不是以实训为主,未能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职业教育特色反映也不够,这些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必须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材编写,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他教材,充分展现创新思想,专业针对性要强,突出应用技术。以前依据的教学大纲,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权威发布,各学校参照执行。就目前而言,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高职各门课程的标准几乎都是由各学校自己制定,没有统一标准,难免出现制定偏差。
课程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规范、评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因此编教材必先制定合理完善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有的课程标准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课程标准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教育方针是方向,方向不能错,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是原则问题。怎样培养人这在教育部的各类文件中都有很清楚的阐述。教育部16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可见,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是国家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导向。
2.适合专业所在专业群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适合社会(当地)经济建设对该门课程所体现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适合使用对象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依据以上基本要求,结合本人自己正在编写的一本教材《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探讨自编教材建设的步骤与方法。
首先派出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研。调研当地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形成调研报告。
依据调研报告制定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尽量有企业技术人员(或企业专家)参与,形成初稿。然后组织编写组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依据论证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
一.前言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3.课程内容
1)公共模块
2)专业模块
3)课程设计模块
4.课程实施建议
5.教学基本条件
6考核与评价
7.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8.本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关系
9.本课程建议参考资料
(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因此,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材内容及形式,如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考试方法的讨论,同时还要参考自己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
以下是本教材编写的每个章节基本组织框架,仅供参考。
1.学习任务:以实际生产案例提出学习任务。
2.学习目标:分应知内容和应会内容。
3.应知内容:讲授理论知识。
4.应会内容:要制作的实际产品、工具的准备、元件(材料)的准备、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安装时的注意事项、质量评价标准、巡回指导要求
编写初稿,以讲义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试用一个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记录内容需要修改或加强的部分。
依据试用情况对初稿进行修改,装订成册,形成自编教材在自己校内试用。同时做好记录以备二次修改。
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试用再修改后面向社会出版发行。
深化教材改革,教材(包括讲义)的编写或修订应本着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