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杭州都市圈发展取决于“三个关系”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应地从“都市圈经济”时代向“城市群经济”时代以及“湾区经济”时代过渡。
  从2007年启动建设至2019年,杭州都市圈栉风沐雨十二载,成为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成为全国首个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安徽黄山市和浙江衢州市加入杭州都市圈后,未来十年,杭州都市圈将进入到一个转型升级阶段。其能
  从杭州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关系入手
  杭州都市圈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内生化”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必须率先在全国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
  这里的“同城化”也可以理解为“一体化”。“同城化”内涵丰富,包含多个维度。根据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同城化”主要包含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机制等七大方面。
  经过十二载的发展,杭州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尤以正在加速形成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城际轨道网和高铁网组成的无缝对接综合交通体系为代表。目前杭州都市圈已形成了杭州市区至湖、嘉、绍三地市区的“半小时高铁圈”和“一小时高速圈”。接下来,杭州市可以考虑将杭州都市圈作为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的比较优势,运用“城市数据大脑”等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经验加速“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和“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
  近十年来,以湖州德清安吉、嘉兴海宁和绍兴诸暨为代表的杭州都市圈紧密层,承接了大量从杭州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产业,同时也积极利用“飞地经济”,将产业链研发环节放在杭州,将制造环节放在本土。譬如衢州海创园、诸暨岛和莫干·智谷等“飞地”。与此同时,杭州在近年来的“腾笼换鸟”和“退二进三”中,在全国率先发展了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力争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增长15.0%,占GDP的24.8%。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杭州都市圈基本已经实现了“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之目的。同时,杭州都市圈在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譬如嘉兴海宁拿出毗邻余杭区的土地与余杭区共同开发建设配套设施的模式。今后,杭州都市圈应注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在经济圈内统筹布局。
  最近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都市圈要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实现改革突破,发挥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培育城乡内在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花园城市”,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要素流动的综合成本。相对而言,杭州都市圈在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机制这四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从而全面有效地提升都市圈产业能级。当然,这种探索完善可自己摸索,可向外界学习借鉴,也可依托一种更高层面的制度统筹。
  杭州都市圈发展与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2018年上半年,浙江省提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因此,杭州都市圈应思考如何在实现“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的目标中服务于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使其发展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的同时,实现都市圈的转型升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发展应放在浙江省“四大建设”这个更高层面的设计规划中予以全面考虑。
  “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杭州都市圈又是“环杭州湾经济区”的核心之一,“三廊”中有“二廊”在杭州都市圈范圍内,“四新区”中有三个新区在杭州都市圈范围内。近年来,杭州市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在由外国专家局主办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四。杭州都市圈将凭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发挥“先行军”的作用功能,为浙江省大湾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贡献力量和智慧。
  杭州都市圈扩容为浙江省大湾区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陆腹地,进而为提升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预留了空间。衢州不仅是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核心,也是浙西门户,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同时,随着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杭州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杭州都市圈是浙江大湾区体制改革的试验区,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后,为探索跨省行政区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经验,有利于未来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省大湾区通过引导“三廊”和“四区”的协同发展,促进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推进了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宁波是我国制造业大市,正在向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截至2018年末,宁波市常住人口为603万,生产总值为1.07万亿。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大湾区等世界三大知名湾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依托港口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杭州都市圈的进一步开拓发展,缺乏良好的港口优势。融入浙江省大湾区发展后,杭州都市圈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第一大港和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级的超级大港——宁波舟山港的巨大优势。
  杭州都市圈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杭州都市圈是世界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城市群内的五大都市圈之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杭州都市圈接下来的发展应思考如何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其余四大都市圈和22个城市联动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根据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需要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支撑。除杭州都市圈之外,其余四个都市圈分别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   截至2018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为980.6万,生产总值1.35万亿,以常住人口规模论,杭州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常住人口为843.62万,生产总值为1.28万亿。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其硬科技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合肥市常住人口为808.7万,生产总值为0.78万亿。合肥具有较强的城市科研基础实力,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在2017年和2018年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中,合肥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苏锡常和杭嘉湖区域历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2018年,苏锡常三地常住人口2042.28万,生产总值3.7万亿。杭州都市圈的生产总值为3.72万亿,如果算上新加入的衢州市和黄山市,2018年杭州都市圈的生产总值为3.94万亿。也就是说,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经济体量上来说,相差无几。以中心城市为内核的都市圈之间竞合关系来说,关键是如何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更好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还是需要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上海除了是全国金融中心之外,目前正在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第一名从未旁落。科技、资本、人才,正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对杭州都市圈的转型升级尤为稀缺。如何更高效地合力承接上海外溢的高端创新要素,这是杭州都市圈各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融杭”固然重要,“接沪”亦重要。嘉兴以及G60科创走廊既是杭州都市圈“接沪”的重要枢纽,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区。从这个层面上说,浙江省大湾区“三廊”之间的联动发展显得更为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杭州行政学院
  否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直接取决于以下“三个关系”。
  从杭州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关系入手
  杭州都市圈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内生化”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必须率先在全国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
  这里的“同城化”也可以理解为“一体化”。“同城化”内涵丰富,包含多个维度。根据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同城化”主要包含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机制等七大方面。
  经过十二载的发展,杭州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尤以正在加速形成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城际轨道网和高铁网组成的无缝对接综合交通体系为代表。目前杭州都市圈已形成了杭州市区至湖、嘉、绍三地市区的“半小时高铁圈”和“一小时高速圈”。接下来,杭州市可以考虑将杭州都市圈作为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的比较优势,运用“城市数据大脑”等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经验加速“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和“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
  近十年来,以湖州德清安吉、嘉兴海宁和绍兴诸暨为代表的杭州都市圈紧密层,承接了大量从杭州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产业,同时也积极利用“飞地经济”,将产业链研发环节放在杭州,将制造环节放在本土。譬如衢州海创园、诸暨岛和莫干·智谷等“飞地”。与此同时,杭州在近年来的“腾笼换鸟”和“退二进三”中,在全国率先发展了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力争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增长15.0%,占GDP的24.8%。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杭州都市圈基本已经实现了“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之目的。同时,杭州都市圈在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譬如嘉兴海宁拿出毗邻余杭区的土地与余杭区共同开发建设配套设施的模式。今后,杭州都市圈应注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在经济圈内统筹布局。
  最近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都市圈要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实现改革突破,发挥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培育城乡内在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花园城市”,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要素流动的综合成本。相对而言,杭州都市圈在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机制这四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从而全面有效地提升都市圈产业能级。当然,这种探索完善可自己摸索,可向外界学习借鉴,也可依托一种更高层面的制度统筹。
  杭州都市圈发展与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2018年上半年,浙江省提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因此,杭州都市圈应思考如何在实现“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的目标中服务于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使其发展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的同时,实现都市圈的转型升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发展应放在浙江省“四大建设”这个更高层面的设计规划中予以全面考虑。
  “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杭州都市圈又是“环杭州湾经济区”的核心之一,“三廊”中有“二廊”在杭州都市圈范围内,“四新区”中有三个新区在杭州都市圈范围内。近年来,杭州市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在由外国专家局主办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四。杭州都市圈将凭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发挥“先行军”的作用功能,为浙江省大湾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贡献力量和智慧。
  杭州都市圈扩容为浙江省大湾区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陆腹地,进而为提升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预留了空间。衢州不仅是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核心,也是浙西门户,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同时,随着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杭州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杭州都市圈是浙江大湾区体制改革的试验区,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后,为探索跨省行政区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经验,有利于未来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省大灣区通过引导“三廊”和“四区”的协同发展,促进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推进了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宁波是我国制造业大市,正在向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截至2018年末,宁波市常住人口为603万,生产总值为1.07万亿。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大湾区等世界三大知名湾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依托港口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杭州都市圈的进一步开拓发展,缺乏良好的港口优势。融入浙江省大湾区发展后,杭州都市圈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第一大港和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级的超级大港——宁波舟山港的巨大优势。
  杭州都市圈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杭州都市圈是世界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城市群内的五大都市圈之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杭州都市圈接下来的发展应思考如何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其余四大都市圈和22个城市联动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根据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需要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支撑。除杭州都市圈之外,其余四个都市圈分别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
  截至2018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为980.6万,生产总值1.35万亿,以常住人口规模论,杭州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常住人口为843.62万,生产总值为1.28万亿。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其硬科技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合肥市常住人口为808.7万,生产总值为0.78万亿。合肥具有较强的城市科研基础实力,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在2017年和2018年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中,合肥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苏锡常和杭嘉湖区域历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2018年,苏锡常三地常住人口2042.28万,生产总值3.7万亿。杭州都市圈的生产总值为3.72万亿,如果算上新加入的衢州市和黄山市,2018年杭州都市圈的生产总值为3.94万亿。也就是说,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经济体量上来说,相差无几。以中心城市为内核的都市圈之间竞合关系来说,关键是如何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更好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还是需要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上海除了是全国金融中心之外,目前正在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第一名从未旁落。科技、资本、人才,正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对杭州都市圈的转型升级尤为稀缺。如何更高效地合力承接上海外溢的高端创新要素,这是杭州都市圈各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融杭”固然重要,“接沪”亦重要。嘉兴以及G60科创走廊既是杭州都市圈“接沪”的重要枢纽,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区。从这个层面上说,浙江省大湾区“三廊”之间的联动发展显得更为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杭州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21 世纪我国大力发展海军,海军远海作战是新形势下的重要作战方式。远海海洋数据一个重要的获取方式就是通过遥感卫星获 取,遥感数据的处理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遥
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依据电力信息技术的特征,对自行化系统进行调整,实现合理应用。在 本次研究中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基础,对如何将其应
小学学生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是对小学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方法的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近期,上城区望江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获得市政府批复,该土地规划总面积达2.23平方公里,将全力打造成为金融科技城、国际交流港。未来,上城区将以依托城站门户、钱塘江金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大家也许会惊奇地问: “那是什么?”那便是 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谁爱孩
建设杭州都市圈是浙江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件大事。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杭州都市圈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为践行“八八战略”提供了生动案例,为解决国内跨行政区域合作难题贡献了“杭州智慧”。  进入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城市群、都市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杭州都市圈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程度便利,促使人民群众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计 算机网络提供便利的同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造成网络安全
工团合作模式是在基层企业中一种团组织和工会合作的新机制,实现了工会、团组织管理的双赢,尤其是对于团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对国网河南县供电公司中
有幸出生在丝绸之路的这一端,古代就有“都民士女,罗绮如云”景象的杭州,从小听过、穿过由杭纺、织锦缎、双绉、素绉缎、古香缎等丝绸面料做的服装,我对丝绸的感情,用“热爱”一词来概括并不恰当。因为,我的丝绸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它如同西湖的雨雾、钱江的潮汐一样,是杭州人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幸在“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意大利生活了三十年,我又成了欧洲丝绸的忠实粉丝,当走在科莫城由古老桑树树荫遮盖着的路上,当看
通过测定水或乙醇提取过程中EGCG的浓度-时间变化,结合数学模型推导,采用二次拟合和析出方程回归,研究并揭示了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提取的动力学规律,为其提取工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