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养是初中阶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多角度挖掘人文因素,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设计,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是日常交流中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承载人文精神的主体,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汉语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初中阶段则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构建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
一、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文章类型,如散文、小说、寓言、诗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文字优美、精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从中挖掘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描写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学生在鲁迅先生精练、有趣的笔触中与作者一同感受成长历程,感悟成长;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脍炙人口的颂春名篇,作者从盼春、绘春到迎春、赞春四个部分循序渐进地抒发情感,不仅语言上极富个性,在结构铺排上也是协调匀称、音韵和谐,一幅幅画面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而轻盈、活跃的笔触也能够激发读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些经典作品文质兼美,极具人文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也应深入挖掘,结合情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感。
二、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
人文情感的培养不能依靠讲解与灌输,而是应该依靠渗透与体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讲解的方法构建教学过程,学生在被动学习中也许会记住语文知识,但是在情感价值塑造方面却会出现短板。进入到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叛逆使得学生不甘心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其在教学中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情感发展中展现自我价值。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人文体验的机会,以提升人文教育效果。例如《皇帝的新装》这则极具讽刺意义的童话,为学生传递了诚实、敢说真话的精神品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中的讽刺意味,深刻剖析人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人物说谎的心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放在了教学主体的地位,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文字中传达出的人文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树立诚实、敢言的良好品质。
三、贴近生活,深化学生的情感理解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给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的依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在语言文字表达中展现生活中的人文情感。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一说冬天的景象,并对文中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描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象中描绘“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幅轻盈、美妙的山中雪景。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生活情感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不仅能够深化对文字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其对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品味,那些原本在记忆中已经淡去的生活景象,又重新清晰起来,因此在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中逐渐升华情感素质和人文素质。
四、示范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传递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另一方面也能够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良好的示范引导。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并潜移默化地效仿、学习、反思、提升。作为一名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首先要在文学素养上充实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并在文学熏陶中提升精神素养;保证教学过程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进而提升学生对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信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持耐心、爱心、诚心与责任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与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行为观念,增进师生情感。
五、结语
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语文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在精巧的文字安排中处处渗透着人文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着学生主体,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设计。这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需要,更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紅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7).
[2]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是日常交流中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承载人文精神的主体,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汉语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初中阶段则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构建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
一、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文章类型,如散文、小说、寓言、诗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文字优美、精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从中挖掘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描写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学生在鲁迅先生精练、有趣的笔触中与作者一同感受成长历程,感悟成长;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脍炙人口的颂春名篇,作者从盼春、绘春到迎春、赞春四个部分循序渐进地抒发情感,不仅语言上极富个性,在结构铺排上也是协调匀称、音韵和谐,一幅幅画面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而轻盈、活跃的笔触也能够激发读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些经典作品文质兼美,极具人文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也应深入挖掘,结合情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感。
二、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
人文情感的培养不能依靠讲解与灌输,而是应该依靠渗透与体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讲解的方法构建教学过程,学生在被动学习中也许会记住语文知识,但是在情感价值塑造方面却会出现短板。进入到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叛逆使得学生不甘心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其在教学中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情感发展中展现自我价值。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人文体验的机会,以提升人文教育效果。例如《皇帝的新装》这则极具讽刺意义的童话,为学生传递了诚实、敢说真话的精神品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中的讽刺意味,深刻剖析人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人物说谎的心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放在了教学主体的地位,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文字中传达出的人文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树立诚实、敢言的良好品质。
三、贴近生活,深化学生的情感理解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给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的依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在语言文字表达中展现生活中的人文情感。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一说冬天的景象,并对文中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描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象中描绘“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幅轻盈、美妙的山中雪景。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生活情感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不仅能够深化对文字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其对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品味,那些原本在记忆中已经淡去的生活景象,又重新清晰起来,因此在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中逐渐升华情感素质和人文素质。
四、示范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传递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另一方面也能够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良好的示范引导。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并潜移默化地效仿、学习、反思、提升。作为一名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首先要在文学素养上充实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并在文学熏陶中提升精神素养;保证教学过程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进而提升学生对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信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持耐心、爱心、诚心与责任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与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行为观念,增进师生情感。
五、结语
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语文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在精巧的文字安排中处处渗透着人文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着学生主体,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设计。这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需要,更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紅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7).
[2]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