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介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有三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即是故事叙述法、事件报道法、题目联想导引法。
  【关键词】故事 叙述 事件 报道 题目 联想
  文章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教授新课文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知道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特定生活环境写成的,寄托着作者的特定情感,透视着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形态,反映着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如果了解了这些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一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答案;二者可以让学生对处在不同时代的作者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增加不少文学常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写作环境、意图及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含意。那么,怎样进行介绍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一、故事叙述法
  每一个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将这种兴趣迁移到课文学习中去,如运用技巧将故事悬念引入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的介绍方法主要是运用于文言文和白话文小说的教学。
  文言文作者生活的年代距今有着相当的时间距离。学生对那时的人们包括作者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是不甚了解的,理解起作者文章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作者一般是在文学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时往往在朝廷中也有一官半职,甚至有些作者的文学主张、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屈原、王安石、司马迁、司轼父子、欧阳修等。比如,在讲授《离骚》一文时,考虑到文章的主题是体现屈原的故事及楚辞这种文体形成的有关知识,从而引出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而白话文小说的作者,他们大多数不是当官的,或是当了官却又仕途不济的,有些还是穷困潦倒的文人,但是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刻的了解,他们的作品里都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倾向、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例如,在教授《促织》时,我们就可以讲蒲松龄以及他的《聊斋志异》故事;在教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以及《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可以讲曹雪芹以及他的《红楼梦》的故事,等等。这样,在学习课文时,我们把作者的生平有关情况以及影响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社会情况像讲故事一样向学生交代,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作者有了了解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种兴趣贯穿在学生了解课文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能力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事件报道法
  对于未知事件,人们往往是先听为快。那么用像报道新闻或趣闻的方法来介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起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介绍方法主要是用以游记为主的课文学习里。因为游记主要是介绍某一景点再加上自己的感触体会。这样在介绍作者和背景的时候可把这个景点的有关资料集中起来,像报道趣闻趣事一样给学生介绍,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适时地再介绍写这篇课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如在教授《石钟山记》的作者及其背景的时候,我是这样介绍的:“在讲课文之前,给大家讲一件趣事。在鄱阳湖入长江之处,江西湖口,有上下两座山,南边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北边滨临长江的叫下钟山,它们为什么叫石钟山呢?古人有三说,一说是因为风水声如钟;二说是因为石声如钟;三说是因为山形如钟。那么本文作者——司轼在游过石钟山后是怎样说的呢?且看苏轼的情况(提问学生对苏轼的了解程度,再作补充)。这篇文章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六月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随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时写的……”就这样,学生在听有关石钟山的趣闻时既可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也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篇课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题目联想导引法
  题目联想导引法一般用来介绍记叙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不要过于限制,但要正确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加深记忆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记叙文主要是指当代记叙文,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六个要素比较清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介绍这类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时不需要花太多工夫,可以用题目联想导引法。这种方法是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发挥联想,再打腹稿说说根据这样的题目自己应写什么内容,最后回到课文看看文章的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就引导出对作者的介绍,从而也引出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如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围绕这一题目准备写些什么内容,然后回到课文说:“那么我们现在看看作者在文中写长征过草地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授《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学些什么,然后提问学生来对照课文的内容,从而引出对鲁迅及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这样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构思和作者的文章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课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印象应是很深刻的,同时也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三种介绍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文章而论,各有侧重,自成一体。但很多时候这三种介绍方法也可以相互弥补、互为运用,并不因体裁的不同而截然分开。如在一篇文章中采用题目联想导引法引出文章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后,可以适当运用故事叙述法的技巧,对涉及文章寓意的内容再三强调,着力深化,加深效果。当然,这样的处理必须体现以一种方法为主、兼顾其他方法技巧的原则,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
其他文献
语文的魅力不是外在的,而是由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语言文字是魅力的根本所在。从教学看,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自己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丰满、丰厚、丰实。因此语文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感悟体验,引导孩子在自主积极的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理解语文,进而喜爱语文、享受语文。  一、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色彩斑斓——快乐展示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家乡景美;2、学会生动描述家乡美景,掌握写景的一些技巧(重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我们的生命如白驹过隙,极为短暂,但我们的见识却可以超越我们生命的年月。阅读,通过文字的记载,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去感受入世间沧海桑田的变迁,与我们素未谋面的古人对撞出心与心的火花,叩开一扇扇遥远的心扉。  对于学生来说不读课外书,是不可能学好课本的。博览群书会让你成为一个灵魂博大的人。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当前,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虽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但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是流行形式,是做秀用的,自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我国目前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视不够,情感教学质量低,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实现情感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学 现状 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学历、良好的工作能力外,对人才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效课堂的构建逐步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校课堂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下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小学语文科目是培养小学生语感、充实小学生知识的重要科目。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是可以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当前的科技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速度的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举世闻名的巨大成就,然而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并不高,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大难题。文章着眼于地方公益性科研机构这一普遍存在、为数众多的科研组织,以江西J研究院为研究样本,界定了地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性质与使命、科技成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机。在城市发展问题上,生存危机的典型表现是城市平面空间无限扩大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分散支付的财政支付制度日益显示出其弊端来,改变传统支付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从制度上规范制度收支行为,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提高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关键词】全面发展 交际工具 文化载体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