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六次莫斯科之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少奇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求学、工作、出访,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都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
  
  刘少奇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实在有些偶然。
  1920年8月,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毕业后,刘少奇满怀难以掩饰的兴奋,回到湖南湘潭老家筹措经费,准备远赴法国,学些真正的济世才能,实现报国的志向。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大批的法国士兵退役,法国劳动力供过于求,法国当局开始阻止中国学生入境。刘少奇留法求学的热情顷刻间化为乌有。
  这是刘少奇在求学之路上的第二次受挫。三年前,他好不容易通过在军界工作的哥哥的帮忙,投笔从戎,进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可学习不到半年,护法战争的炮火便将讲武堂的校舍连同他的梦想一同击碎。
  两次求学受挫后刘少奇很是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向何方走。在无助的彷徨之中,他偶然从长沙的《大公报》上读到一则消息:一个名叫“俄罗斯研究会”的组织正组织湖南青年赴俄勤工俭学,并且说,“赴俄学习的旅费花费较少,到俄国后,俄国政府可以优待,不致冻馁”。这个及时到来的消息令心情郁闷的刘少奇再度兴奋起来,刘少奇决定赴俄勤工俭学。
  俄罗斯研究会是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组织的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团体,其公开的负责人是同盟会会员、著名的进步人士贺明范先生。贺明范不但接受刘少奇的请求,介绍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将他介绍给了具体负责招生的上海外国语学社领导人杨明斋先生。终于,1921年5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介绍下,刘少奇得以登上一艘开往海参崴的邮轮,和任弼时、肖劲光等一道,远赴苏俄。
  两个多月的旅途颠簸和担惊受怕并没有挫伤刘少奇等人追求真理的执著。7月9日,当他们终于抵达社会主义的革命圣地莫斯科时,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在召开。在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刘少奇等有幸旁听了这次国际大会。
  大会闭幕后,刘少奇进入了刚刚组建的专门用来培养东方各民族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那里,刘少奇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工人运动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与经济理论。
  那时,苏俄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和其他一些基本生活资料非常匮乏,饥荒随处可见,苏维埃政府不得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生活必需品按人头配给,只对红军、儿童和高级知识分子有所照顾。即使这样,享受红军待遇的东方大学学员依然感到饥肠辘辘。肖劲光将军后来回忆说:“那时真是饿得难受。我们的课堂在四层楼上,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本来上个四层楼算不了什么,可是那个时候上四层楼真困难啊,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挪,中间还得休息几次,一次是走不到顶的。”即使这样,刘少奇等还必须白天上课,晚上轮流到街上站岗,星期天做工或进行军事操练。因为忍受不了艰苦,一些人想到了退学,但刘少奇坚持了下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传到东方大学后,刘少奇很兴奋,他几次向校方派到中国班的一位政治教导员请教加入共产党的手续,并同他讨论有关共产党的种种问题。1921年冬,经过反复考虑,刘少奇同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与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一起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了支部委员。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成员,是刘少奇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他早年就萌生了的救国救民理想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目标。1922年初,在填写学校组织的学员调查表时,刘少奇写道:“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的人。应抱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并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工人运动与青年运动。
  1922年5月,根据组织决定,刘少奇结束了他在莫斯科的求学生活,偕同东方大学的一部分同学回到了中国,并从此开始了他那真正的革命生涯。
  
  (二)
  
  从莫斯科回国后,刘少奇先后担任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上海总工会总务主任、湖北全省总工会秘书长等职,成功地参与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海工人大罢工和汉口工人大罢工。
  1930年6月,受中共中央委托,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以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20余名团员来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这是刘少奇的第二次莫斯科之行。
  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作了《中国职工运动》的发言,并被当选为第五届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又以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首席代表的身份留在了莫斯科。
  当时,赤色职工国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西欧各国反对“改良主义工会”(就是中国所说的“黄色工会”),认为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新形势下,国际所属各国工会组织应该独立地领导工人的经济斗争。大会批准了德国和波兰工人《关于放弃“进入改良主义工会”这个口号决议》,要求尽量建立“并行的赤色工会”,采取的步骤是先在工厂中建立反对派小组,逐步发展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独立的工会组织。
  与此同时,赤色职工国际的领导人还要求一律在黄色工会里公开搞赤色反对派,变黄色工会为赤色工会,并提出相应的决议案。刘少奇不赞成这个提案,认为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在黄色工会势力很大而赤色工会处于非法的情况下,企图在里面公开建立赤色反对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赤色工会会员可以加入黄色工会,利用合法身分争取群众,提高群众觉悟,待条件成熟时,才可使黄色工会转变为赤色工会。如果不顾条件,一律公开搞赤色反对派,只能是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孤立起来。在执委会表决这个决议案时,刘少奇坚决反对,并提出了由自己起草的另一个决议案。因为冒犯了赤色职工国际领导人,刘少奇的决议案被批评为“反提纲”“反决议”,刘少奇本人也被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
  1931年夏,刘少奇又以刘祥的笔名给赤色职工国际写了《最近中国职工运动、国民党工厂法、工会法与赤色工会目前的任务》的报告。报告在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危机更加深重、工人斗争继续高涨的情况后,指出国民党施行工厂法、工会法,解散和改组工会,禁止工人罢工及一切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是与其进攻红军和召集国民会议的政策不可分离的。报告认为,应该向工人提议联合所有的工会及无组织的工人,用同盟罢工示威的方法,在经济斗争中联系到政治口号,联系到争自由的口号,去反对国民党的工厂法、工会法,反对国民党解散、改组、干涉工会的一切行动。那种认为国民党解散 赤色工会我们就反对,解散黄色工会我们就不反对,是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报告分析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工作中存在的两点错误和缺点:“第一,在经济斗争中没有运用下层联合战线,在黄色工会群众起来作经济斗争时,没有提出办法使工人的经济斗争得到胜利。第二,不是把纪念节的工作,服从领导经济斗争、提高群众的情绪、建立赤色工会的基础,而是把纪念节工作的目的当作是游行示威。”报告强调赤色工会目前的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与黄色工会的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用赤色工会的口号代替黄色工会的口号,揭破黄色工会领袖的欺骗和叛卖,与黄色工会领袖争取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报告寄出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由于在中国职工运动的策略观点上与赤色职工国际领导人无同可求,刘少奇再也无法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了。1931年秋,他带着满腹的委屈甚至是恼火与屈辱,离开了莫斯科,返回上海。
  
  (三)
  
  1949年5月10日,正在河北唐山调查研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接到毛泽东的紧急电话,要他火速回到北平,准备访苏。
  其实,早在1947年,毛泽东就有意访问苏联,同斯大林和联共中央就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可由于战事和交通原因,这一出访终未成行。1949年4月,随着国共两党谈判的破裂,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占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同苏共中央直接交换意见、取得苏联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和支持也被紧急地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6月21日。在苏联总顾问、苏联交通部副部长科瓦廖夫的陪同下,刘少奇与高岗、王稼祥等人从北平出发,秘密前往莫斯科。
  7月4日,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刘少奇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任名义致信苏共中央和斯大林,通报了中国革命战争已基本胜利并将很快取得完全胜利的形势;认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任务是争取在最短时期内结束战争,肃清蒋介石国民党残余,并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人民经济,管理与建设国家;决定在本年度8月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提出新中国将实行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平等互惠地与各国通商贸易的外交原则;并提议在中苏建立外交关系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莫斯科。刘少奇特别强调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认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列宁所提出的“工农民主专政”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斯大林完全同意报告中的观点,并在阅读中连续批了15个“对”字。7月6日,刘少奇再次致信斯大林,提出中共中央代表团拟在莫斯科就苏联的国家机构、苏联经济的计划与管理、苏联的文化教育、苏共的组织与群众团体等方面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是请苏联各方面工作的负责人谈话。信中还提请苏联政府为培养新中国的建设管理人才作出帮助,在苏联办一所专门学校,派出各方面的教授到中国工作等。
  7月11日,中苏双方举行正式会谈。刘少奇、高岗、王稼祥、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等出席了会谈。斯大林在充分肯定了中共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外交等问题上的基本想法后,就这些重大问题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斯大林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东欧各国以及德国的资产阶级不一样,德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在战争中曾和希特勒合作,所以在反希特勒胜利后处理的是他们的企业而不是本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则不同,他们在对日作战中没有投降日本,抗战胜利后,中美通商航海条约的订立又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反对美国和蒋介石的,同他们合作并吸收他们参加政府是正确的。斯大林建议中国要利用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发展中国同各国特别是同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通商贸易,他希望中国先同各帝国主义国家做买卖,然后再谈承认的问题。斯大林承认苏联以前的某些做法对中共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但他提出,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得毛泽东主席访苏时具体协商。斯大林答应,新中国一旦成立,苏联将首先予以承认。
  此后几天,刘少奇还就经济贷款、购买苏联高射炮、设立中国大学、苏联专家到中国工作的待遇等具体问题与苏方举行了会谈,并取得了一致意见。7月30日,刘少奇与马林科夫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三亿美元贷款的协定。
  在与苏联人的接触中,中共代表团得到一个很重要的消息:美国正在我国西北新疆地区策划建立一个所谓的伊斯兰共和国,企图将新疆的解放弄成一个国际事件。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报告中共中央,在得到中央许可后,直接从莫斯科派邓力群前往伊犁,与伊犁三区的地方政府取得联系,讨论解放新疆问题。并敦促中共中央迅速作出了提前一年出兵新疆、解放新疆的战略部署。
  8月14日,刘少奇带着200余名苏联援华专家和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女儿刘爱琴,圆满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次莫斯科之行,踏上了归国的行程。
  
  (四)
  
  1952年9月,中国共产党副主席刘少奇应苏共中央的邀请,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就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向苏共中央和斯大林征求意见。
  此时的中国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任务已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持续一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也进入了和谈阶段,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一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实现了原定预想。新形势也带来新问题:农村中大量存在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业和其他工业原料的需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因素也渐渐显露。于是,如何在这些背景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被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
  10月5日,苏共十九大在莫斯科隆重开幕。来自苏联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代表以及来自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刘少奇被安排在大会主席台的第一排就座。8日,刘少奇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并宣读了由毛泽东签署的中共中央的祝词。
  刘少奇原本准备在大会闭幕后同斯大林面谈关于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但考虑到斯大林的身体状况,10月20日,刘少奇便以长信的形式向斯大林陈述了这一问题。
  刘少奇在信中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以及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等问题。并指出,“在10年以后,中国工业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国有的,私人工业不到百分之十,而这些私人工业又大体都要依赖国家供应原料、收购和 推销它们的成品及银行贷款等,并纳入国家计划之内,而不能独立经营”。“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部分私人工业不费力地收归国家经营。在征收资本家的工厂归国家所有时,我们设想在多数的情形下可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劝告资本家把工厂献给国家,国家保留资本家消费的财产,分配能工作的资本家以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有特殊情形者,国家还可付给资本家一部分代价。”“在农业中,在土地改革后,我们已在农民中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现在全国参加这个运动的农民已有40%,在老解放区则有70%~80%,并已有几千个组织得较好的以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几个集体农场。我们准备在今后大力地稳步地发展这个运动,准备在今后10年至15年内将中国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内,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集体化。”“我们准备用力帮助小手工业者组织生产合作社,并鼓励手工作坊主联合起来采用机器生产。”
  尽管刘少奇在长信的开头和结尾都声明,信是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写的,信中所谈问题还没有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讨论过,只是若干同志的一种设想,但信中所谈设想,实际上表达了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初步设想。
  斯大林收到了刘少奇的信后非常重视,24日,他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刘少奇和中共代表团其他成员。
  斯大林非常赞同中共中央关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他说:“我觉得你们的想法是对的。当我们掌握政权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应该采取逐步的办法。你们对中国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斯大林还谈了对中国土地国有化、对待富农的政策以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等问题的意见。
  28日,斯大林再次会见刘少奇和中共代表团成员,谈论了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制定宪法的相关问题。关于此次会谈的细节,由于缺乏相应的文件资料,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斯大林对中国的人大选举和宪法制定办法在原则上一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斯大林对中共中央关于从现在起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的赞同,使中共中央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从1953年上半年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人更深入更实际地走入基层,一起寻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避免和减少社会震动的过渡途径。
  经过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1953年年底,中共中央批准并向全国转发了由中央宣传部起草并经毛泽东主席修改和审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纲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
  
  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说法,1956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国内发生了学生游行、工人罢工的事件。国际上,由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引发的思想震荡及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不当处理,波兰和匈牙利国内先后发生了流血冲突,政治环境动荡不安。
  波兰局势的变化引起了苏共中央的极度焦虑,他们认为在波兰党内出现了一股要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的倾向,必须坚决制止。10月中旬,苏联开始在通向交通要道处集结军队,两艘巡洋舰要求进入波兰港口,三个坦克纵队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10月19日,正当波兰统一工人党八中全会开幕的时候,赫鲁晓夫亲率一个包括三个政治局委员、华沙条约国总司令、苏军参谋长以及十余名陆军上将在内的庞大苏共代表团,在未经波方邀请的情况下飞抵华沙。波兰局势处于十分危险的时刻。
  在积极进行武装干涉的同时,苏共于19日和21日两次发出急电,要求中共中央派代表团来莫斯科,协商处理波兰问题。23日,一个由刘少奇、邓小平、王稼祥、胡乔木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飞赴莫斯科,帮助苏联处理东欧局势。
  在莫斯科机场,刘少奇一行受到了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大批苏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赫鲁晓夫一方面承认在对波问题上采取了粗暴态度,另一方面又对波兰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心存疑虑,希望中共为此做些工作。
  就在中苏两国领导人刚刚坐定,进行具体商讨时,匈牙利传来消息:首都布达佩斯发生动乱。23日,布达佩斯街头出现了游行队伍,到晚上时,越来越大的游行队伍已经占领了匈牙利党和政府的一些机关,并同保安部队发生流血冲突。匈牙利党和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应匈牙利政府的邀请,24日凌晨,苏军以5个师3万余人的强大兵力进入布达佩斯,控制了该市的一些重要部门和据点。同日,应苏共中央的邀请,刘少奇代表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中央为讨论波匈局势而紧急召开的主席团会议,会上作了发言。刘少奇指出,苏联在斯大林时代,在对待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问题上犯了大国主义、大民族主义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是波、匈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但他同时表示,尽管发生了问题,我们还是拥护苏联做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
  由于匈牙利人民强烈的反苏情绪,苏军在开进匈牙利后并没能迅速控制局势,反而使局势越发紧张。西方一些大国甚至提议,将匈牙利事件交由联合国安理会处理。
  29日,赫鲁晓夫、莫洛托夫、布尔加宁三人来到中共代表团住处,再次就波匈事件与中共代表团会商。刘少奇转述了毛泽东的意见说:“我听毛泽东同志讲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可以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由于中共代表团的努力,10月30日,苏联发表了《苏联政府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宣言采纳了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该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见,并对苏联在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上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
  考虑到匈牙利国内强烈的反对情绪和西方国家的舆论压力,苏联政府曾一度考虑从匈牙利撤兵。刘少奇代表中共代表团向苏共中央提出:匈牙利问题同波兰问题性质不同,应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中共反对苏军撤出匈牙利,认为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把苏军撤出匈牙利,把匈交给使用暴力手段的反政府势力是不妥当的。
  中共代表团的意见对苏共中央的决策起了重要作用。31日晚,赫鲁晓夫到机场为中共代表团送行时说:苏共主席团已经决定,准备在匈牙利采取进攻的方针。11月4日,应卡达尔新政府的请求,苏军重新回到布达佩斯,卡达尔政府重新稳定了国内局势。
  波、匈事件给中共领导人以很大的震动,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在取得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后,不但要处理好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民内部矛盾就会发展成对抗性矛盾,危及政 权的稳定。
  11月10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刘少奇郑重提出:“为了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党的以及我们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人员,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工农劳动群众。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三个月后,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名讲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两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如果处理不当,人民内部矛盾就会变成敌我矛盾。
  
  (六)
  
  1960年11月5日,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邀请,刘少奇率领中国代表团飞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3周年纪念,并出席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他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
  刘少奇的这次出访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背景: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让中苏两党在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正确处理兄弟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并以此为始,矛盾逐步加大;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这种损害中国主权的要求遭到毛泽东主席的断然拒绝;1959年,赫鲁晓夫无中生有地教训中国“不要用武力去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不问是非曲直,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世;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共又以突袭的办法,向各党代表团散发《苏共致中共通知书》,指责中共进行“托洛茨基式的分裂活动”。同年7月,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片面决定立即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中苏两党的隔阂步步加深。
  隔阂虽然存在,但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以求反对共同的敌人,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致意见。刘少奇正是带着这种谋求团结的美好愿望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结束后,苏方交来一份再致中共的答复书,答复书集中攻击了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论点,同时也列举了刘少奇、邓小平、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文章和讲话中的一些论点。刘少奇对此很生气,9日,在会见苏共领导人时,刘少奇说,我们抱着团结的目的而来,原准备在会上讲一篇热情的关于团结的话,但你们的答复破坏了这种可能。你们要团结的讲话是不真实的。
  10日,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许多党的代表在发言中指责中共搞宗派主义,苏共更是指责中国搞“民族共产主义”。鉴于大会上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改善中苏关系,是刘少奇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他一方面向大会庄严提出。如果不从声明草案中删去“民族共产主义”的提法,中共代表团就不签字,并发表声明;另一方面向国内连发两份电报,请求中央给予指示。他同时指示中国驻苏大使刘晓说:我们要高举照顾大局、互谅互让、达成协议、加强友好团结、开好大会的大旗,把这次会议开好,并在这一基础上改善中苏关系。他要刘晓以多种方式把中共代表团的这一态度透露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并做好波兰和罗马尼亚使馆的工作,希望通过他们影响波、罗代表团,并在会议气氛紧张时能起缓冲作用。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8日,在声明起草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苏共终于做出让步,同意删掉“民族共产主义”的提法。第二天,他们又提出具体的协商方案:(一)二十大必须写进声明;(二)集团派别活动可以不写;(三)关于个人崇拜问题可以考虑;(四)可以考虑写上协商一致的话;(五)内部秘密决定可以不写。为顾全大局,中方表示可以按苏方的办法解决。
  12月1日,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全体大会在克里姆林宫闭幕。刘少奇代表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声明》上签字并发表了讲话。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形势、战争与和平、当代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任务等几个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后,刘少奇再一次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的重要性。他说:虽然有一段时间大会的气氛不正常,一些国家的代表对我们进行了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批评,但大家普遍要求团结的强烈愿望克服了困难,使大会取得了积极成果。他希望大会后各兄弟党能更加亲密地并肩前进,在自己的队伍中消除分歧、停止攻击,集中全部力量反对共同敌人,发展共同事业。
  12月7日,在以国家元首身份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时,刘少奇又以《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为题,向莫斯科各界群众发表讲话。刘少奇强调:中苏两党两国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都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因此,加强两党两国间的团结,意义非同寻常,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中苏的团结。
  由于中苏两党在对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和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存在分歧,刘少奇的这次莫斯科之行并没有为两党两国间的团结赢得太长的时间,《莫斯科声明》也只是中苏两党互相妥协的产物,但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这个‘不怕鬼’的声明使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声势为之大振,妖魔鬼怪感到沮丧,反华大合唱基本上摧垮。”声明的签订,毕竟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责编:郄 智
其他文献
2009年6月17日上午,我们在岳麓书社四楼的编审室见到了唐浩明先生,就改革开放30年与其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进行了访谈,希望能够通过作家的经历与回忆来加深我们对于过去30年的认
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发展,是实现部分乡村脱贫,部分乡村进步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乡村田园综合体对于乡村创新建设的重要影响出发,讲述了实现乡村田
在现代舞蹈表演中,精湛的表演技巧是其前提要素,浓厚的情感内涵则是舞蹈表演不可或缺的灵魂,与此同时丰富的想象能力是整体表演的关键所在。一、精湛的表演技巧是舞蹈表演的
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对Pad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对构建互动课堂的作用进行探析。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在张国焘晚年写的《我的回忆》中.对中共领导人多有诋毁。只对两个人始终保持敬意,大加赞赏。这两个人一个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另一个则是蔡申熙。徐向前的名字人们已经
【正】9月23日,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石家庄召开纪念邓小平为《党史博采》题写刊名暨创刊20周年座谈会。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安树彦副主作赵胜军、李殿京、省委宣传部秘书
一、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速度加快 过去曾被作为饲料用鱼粉的低值水产食品,现已大量开发精制成食用鲜鱼浆,然后再用这种鲜鱼浆生产出风味独特的鱼丸、鱼卷、鱼饼、鱼糕、鱼
铑铁温度计是使用陶瓷材料封装的一种温度计,在真空环境下能够测量固体表面或内部温度的热响应时间,基于以上特质,本文将探究其热响应时间对动态测温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结果
【正】涉县光华中学创办于1986年8月16日,是我省首家民办公助寄宿制完全中学。20年来,由办学初期的一个班、三间房、三名教师、82名学生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初、高中、幼儿园69